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想學習日本匠人精神?看這篇就值了!|日本·人物

想學習日本匠人精神?看這篇就值了!|日本·人物





小夥伴們!今天為大家介紹五位日本的匠人~~其中有陶藝匠人、皮革匠人等等。通過了解這些匠人的故事,能讓我們對日本匠人精神有更深刻的了解哦!Fight!



盧克·沙蘭

(Luke Shalan),28歲,陶瓷藝人。1990年出生於馬薩諸塞州。幼年時期在陶藝家母親的影響下開始對黏土產生興趣。之後在加利福尼亞美術大學學習陶藝至今。

這位匠人正在製作的不是什麼世上獨有的手工樂器,而是陶瓷作品。製作的時候,他將黏土從懸掛的木板上拋下,落到地面上時,黏土就會形成獨特的形狀。盧克·沙蘭運用這種方法去創作自己的作品,且在洛杉磯開設了自己的工作室。「這種風格是我的代名詞,是幾年前在學校(加利福尼亞美術大學)發明的。這幾年不斷琢磨這種風格,然後將其運用到很多作品上。當東西觸擊木板的時候,我們是什麼也控制不了的。通過這種方法,能塑造出從未見過的黏土的形狀,這很像人生中對於那些控制不了的美麗側面的抓拍。我被這種感覺所吸引。」

他看似幽默風趣,但所說的話卻那麼富有哲學含義。當問到選擇這個職業的原因時,他的回答也很深刻。「陶藝製作、協商、自己的藝術品。我的生活方式是這三者的組合。我也不知道自己的職業是什麼。我不想做讓我覺得它是『工作』的工作。我覺得自己對於富有創造性的這種手工藝的製作過程感興趣,所以一直追求至今,且是這份職業選擇了我,大概是這種感覺吧。」

如果做著自己想做的事,職業就會自然地選擇了自己。那麼,追求自己所感興趣的事物之前的他過著怎樣的生活呢。「因為我母親是陶藝家,所以我4歲左右就開始接觸黏土了。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肯定培育了我對創造的熱情。陶藝相關的專業知識是從我母親、高中實習時的陶藝人以及在大學的時候學習的。我經常學習新的知識,是因為我想不斷擴寬關於黏土的知識面。如今,每天可以用自己的雙手創造自己最喜歡的東西。並且,可以自己自由選擇。這無疑是這份職業的美妙之處。」

盧克將來對於下一代的培養也很感興趣。他提到:「因為我是在馬薩諸塞州的農村長大的,所以我喜歡探索自然界。我的作品也幾乎受到自然、戶外的影響。對於我來說,維持活動身體的生活方式也很重要,如攀岩、衝浪、高爾夫等。所以,什麼時候有機會想住在更鄉村的地方,進行更富有自然靈感的創造活動。此外,如果有機會能將自己關於創造的探索分享給下一代的話,將倍感欣喜!」

那麼,請您給日本的年輕匠人們說幾句話吧!當這麼拜託的時候,他的回答是那麼具有哲學氣息以及那麼深邃。

「遵從自己的內心。如果執著於自己的熱情的話,其他都會隨其而來的。創造性的職業肯定是有沉浮的。如果要做自己喜歡的事,必須110%地投入自己的創造性。即使這樣有時候也會有感到還不夠。將自己的內心與靈魂投入到某些事物中,倘若都沒有回頭的話,可能內心會有情感萬千,但是,必須堅持。不要讓人去評判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在創造性這方面,重要的不是對錯,而是探索與再解釋。」

對他以及作品感興趣的話,可以登錄他的主頁哦!(lukeshalantechne.com)

阿德里安·佩索(Adrien Penso)

,32歲,皮革匠人。1986年,出生於巴黎。在經濟專業學校CPEA學習後,三年前開創了皮革品牌「Atelier Penso」。熱衷保齡球。父親是法國人,母親是台灣人。


「我之前在這棟公寓里平和地生活著,3年前由於一個念頭,將其改造為工作室。」 阿德里安明快地說道。地點在第9區的商業街碧加露,工作室作為時尚商店,也對外開放。超凡的工作技藝讓人覺得帥氣十足!一問才知道,他之前是位擊劍選手。雖然從運動員到匠人這個跨度有點大,但是對於曾認為「實際上在從事擊劍的時候開始,就在考慮什麼時候自己做點什麼。」的他來說,這是很自然的一個變

化。「這麼做直接的契機是學生時代,我一直找不到想要的包。所以就想著自己做一個。在那個念頭的驅動下,就用縫紉機手工製作了。之後才意外發現自己居然會做。現在回想起來,那也許是自己對做東西開始產生興趣的瞬間。」

雖然意外發現自己會製作東西,但是由於是運動員出身,所以製作的基礎也必須打紮實了。他在專業學校學習了皮革品製作的基礎。於2015年在布魯塞爾的老店包包品牌「德爾沃」實習。同年開創了一直想創辦的品牌。他做的是用簡約的風格來體現精選的皮革的精美的裝硬幣小包以及包包。「我喜歡皮革的味道以及與人交流」,這樣的性格也使他創造出來的品牌在巴黎有一定的存在感。

「與客戶交流,製作符合他們生活的產品。這是我與人接觸的意義,也是我作為匠人的美妙之處。雖然製作能賣出去的東西很重要,但是人生只有一次,我只想做喜歡的東西。必須做自己喜歡的事,是吧。我相信我想從事的不是體育,而是手工製作。」

想要了解更多的信息可以登錄他的網站哦。(atelierpenson.com)



馬立克·莫特(Marek Mott)

,19歲,鞋匠。1999年出生於柏林。熱衷於收集運動鞋,之後開始對鞋的製作產生興趣,在店裡一邊學習腳與鞋的關係,一邊朝著設計師的目標努力著。


19歲的馬立克從小就看著作為庭院藝人的父親在工作,因為有時也會幫忙,這使得他萌生出了將來想從事用手創造東西的工作的想法。

「在學校學習很令人沉悶,所以決定要發揮自己對鞋子的熱情,成為一名鞋匠。我也訪問了幾間資歷豐富的鞋匠前輩所在的工作室。在那實習時,當談及自己的夢想時,從老匠人口出說出來的共識是『現在大家都不認可手工製作的鞋子的價值。還是放棄為好。』」

現在工作的地方尊重他的夢想,也為他提供鞋匠的工作(修理工)。「在這有古典氣氛的店裡,我參與了整形鞋的製作、皮包的修理。跟經驗豐富的鞋匠邊交往邊學,雖然很忙,但是每天過得很充實。那是因為不管工作多久,匠人不管什麼事時候都不能放棄學習。」

世界範圍內的匠人的工作以及匠人的數量都在減少,這種現象在德國也不例外。

「一直從事這個行業的鞋匠們對於這個職業的前途感到不樂觀,所以放棄了培育像我一樣的年輕人。當知道這件事情的時候,我很震驚。但這也讓我有了更強的慾望來學習像藝術一樣的鞋製作。我不想讓鞋匠的文化消亡。我想在這裡好好學習,之後也有機會能夠到德國以外的地方開拓眼界。我的目標不是想成為有錢人,也不是成名。而是等自己的技術到一定程度了,就跟別人共享自己的技術,創造製作美好產品的空間。」

想了解更多信息的話,可以瀏覽他所在的鞋店的網頁哦。(meisterschuh.com)



傑克·伯克

,26歲,皮革匠人。1991年,出生於墨爾本。斯文本理工大學在校生,因熱衷於手工藝品,目前休學。明年5月計劃赴日。

傑克製作皮革產品是4年前開始的。從那以後,在自己家中不到6張榻榻米大小的小屋內,每天專心地製作錢包、護照保護殼等皮革小物件。之所以會對手工皮革製品感興趣,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受製作馬鞍的叔叔的影響。

縫紉分為手工縫紉和機器縫紉,其價格是不一樣的。手工縫紉比較牢固,但花費的時間是機器縫紉的10倍。雖然考慮價格因素,但是為了不讓質量下滑,他在挑選素材上不惜花費時間。使用最多的是本地的澳大利亞袋鼠皮革。其質量確實比較優異。

「很薄也很好處理,最重要的是能夠較便宜地買到手,這種皮革用來製作緊縮型的錢包是最合適不過了。不管是使用哪種皮革,我們只使用鞣製過的皮革。那是因為那種皮革的手感以及顏色都跟其他的不一樣。」

傑克關於皮革的知識還是掌握得很不錯的。他幾乎是自學的。雖然他在大學的時候學過工業設計,但是素材的知識以及具體的技術是自己通過不斷實踐等而掌握的,這很值得敬佩。他也很積極地幫助年輕的匠人。

「結束學業之後,很少人能夠立馬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雖然學習手工製作很開心,但是需要很大的勇氣。但是,就沖著它需要挑戰一下,它無疑為一份有價值的工作。」


村尾信太郎

,28歲,木工。1990年,出生於東京都。本科畢業於武藏野美術大學,碩士畢業於東京藝術大學研究生院。他的主頁(www.shintaromurao.com)上刊登的畢業設計的架子特別有意思。


年輕的匠人並不是只有(相對於中央的)地方或是國外才有。他就是村尾信太郎。他在中目黑的「HIKE」作為修理工,同時也創作者自己的作品。他正在創作一個椅子。這種椅子是種好像見過也好像沒見過的三隻腳的椅子。腳是筆直的造型,座位有很漂亮的幅度,簡直是令人無以言表的不可思議的造型。另一方面,看起來不太像匠人的村尾描繪著纖細的線,他也有一種傢具設計師的韻味。我們訪問的地點是JR橫濱線的町田站往前的沒太聽過的一個地方,叫相原。他的工作室在這裡。

「讓您來到這麼遠的地方,實在不好意思。因為木工會產生木屑、噪音,所以很難將工作室開在都中心。本來想是製作所有的傢具。想先從玄關做起,所以就做了這個椅子。之前也做過放在玄關的雨傘放置架。其材料使用的是白蠟樹木材,加工時沒有使用釘子。奢華的東西是需要技術且沒法糊弄的。」

起初在大學的圖書館擺放的以伊姆斯為代表的名作椅子的自由的設計是村尾製作傢具的契機。由於喜歡削木頭的感覺,所以在研究生階段就潛心木工了。

「這個椅子的初衷是在即使很窄的玄關也能放得下。因為椅子是三隻腳的,所以在穿鞋的時候不會碰到腳,沒有壓力。雖然看起來很簡單,但是仔細一看,是很有個性的。說實話,現在收入也不是很穩定,但是將來肯定會創造出『村尾』特色的產品的。我想今後在工作室更多地製作樣品,積極地發布自己的作品。」

據說近期在中目黑即將開業的「HIKE」的新店鋪中,會擺放他創作的作品。「須摩光央對我來說像老師一樣,他會給我人生道路相關的建議,也會說『這要不要做看看?』地向我提案。雨傘放置架是『HIKE』原創的產品,店鋪也擺放著這個作品。」

到現在也還是自己動手製作產品的木工匠人,他與剛碰面時所讓人感受到的是一樣的,他的夢想是成為傢具設計師。雖然他才開始製作玄關相關的作品,但是他今後會由邁向夢想的一步不斷加快自己的步伐。不管怎麼說,對人友善、為人著想的品質融入在作品裡,這讓我們使用者也很安心。

看了以上這麼多年輕匠人的故事是不是受益匪淺呀!沒錯,找到適合自己的,自己喜歡的,堅持下去,肯定會有收穫的!期待我們的身邊會有越來越多的匠人哦!!!




註:圖片來源於網路

文章如需轉載,請聯繫後台


或加微信號:yayaworld2014




YW譯者:劉律

綜合:小睿


美編:小龜


免責聲明


本文均為譯者編譯,僅反映譯者個人水平,文字的準確性由譯者負責。

文章由譯者個人提供,僅用於譯者間的學習交流。

請尊重原創,如需轉載,

請聯繫訂閱號【Yayaworld日本】。

好貼回顧


(點擊下方圖片即可閱讀)



?

職人故事——年輕無極限|日本·人物



更多日本資訊盡在yayaworld APP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Yayaworld 的精彩文章:

與歷史同行,觀時代變遷,嘗悠久之味——那些我們喜愛的洋果子店|日本·美食

TAG:Yaya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