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人有多大膽,機有多大產」,擁有12個引擎的飛機長啥樣? | 局器

「人有多大膽,機有多大產」,擁有12個引擎的飛機長啥樣? | 局器

當TB-3馱著5架飛機上天時,所有人都以為瓦赫米斯托夫老爺子已經將多鉚蒸剛的多炮塔神教主義發揮到了極致。然而萬萬沒想到,在1935年的一份命令中,斯大林要求在1937年底之前再生產288架真正的「重型轟炸機」以及96架「超重型轟炸機」。


(圖源 Mparovios3000/Youtube)

斯大林認為,隨著照時代的發展,TB-3已經不能算是「重型轟炸機」了,頂多是「中型轟炸機」,所以要求蘇聯中央流體動力研究院設計出真正的「重型轟炸機」。

但多大的飛機才算是「重型轟炸機」呢?

其實早在1932年,航空宣傳中隊隊長、《真理報》著名記者科利佐夫就給出了答案。他提議製造一架裡面可以安置印刷機和大功率無線電台的巨型飛機,以慶祝高爾基第一部文學作品發表40周年……


「人在家中坐,機從天上來。」


(圖源 美國國會圖書館)

圖波列夫可能也猜不透這位中隊長的腦迴路,但不得不著手設計,因為高爾基是斯大林最喜歡的作家。科利佐夫的建議也很快得到社會各界的響應,蘇聯人民立即行動起來籌集經費,在很短時間內就籌集到800萬盧布。

「人有多大膽,圖波列夫有多大產。」沒到一年時間,TB-3的改進型,TB-4/ANT-16就進行了第一次試飛。


(製圖:馬克)

其實ANT-16就是在TB-3的基礎上加了2台引擎,只不過引擎的位置比較清奇,在機背上形成了一個巨大的駝峰。但很顯然這樣並不能滿足蘇聯人民對大飛機的期望,第二架ANT-16在建造過程中下馬,其身上的零部件被轉移到了它的續作——ANT-20上。


(圖源 tupolev.ru)

從1933年7月到1934年4月,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ANT-20就被設計並建造了出來。如果說ANT-16是TB-3的加強版,那麼ANT-20就是TB-3的魔改版。ANT-20的機翼從TB-3的41米增加到了63米,引擎增加到了8個!


(製圖:馬克)

因為機身過於龐大,所以ANT-20在建造時只能分為5段建造,造好之後再用高強度螺絲連接到一起。該機最多能搭載64名乘客和8名機組人員,無論是噸位還是運載力,都讓它超過了TB-1、TB-3、 TB-4幾位 「前輩」,一躍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飛機。


(圖源 tupolev.ru)




上文說過這架大飛機是為紀念高爾基從事文學活動40周年而製造的,所以ANT-20的首機就被命名為「瑪克西姆·高爾基」號。


(圖源 flickr)

「高爾基」號落成之後,蘇聯航空宣傳中隊開始對飛機進行魔改。當人們把印刷機和大功率無線電台全都放到飛機上,發現還填不滿機艙的1/5,所以電影院、照相暗房、編劇室、餐廳、宿舍、廁所……全都進駐了這架飛機。從媒體宣傳到吃喝拉撒,在「高爾基」號幾乎包辦了宣傳中隊的一切。


(圖源 TIME LIFE inc 製圖:馬克)

1934年6月17日,「高爾基」號由試飛員格羅莫夫駕駛,完成了首次試飛。僅在兩天後,「高爾基」號就飛臨莫斯科紅場上空,參加了在紅場舉行的「切留斯金」號極地考察船凱旋歡迎大會。在飛行過程中,飛機從空中投下了20萬份傳單!向世界宣布蘇聯誕生了一個天空霸主。


(圖源 Mparovios3000/Youtube)

作為一個最大起飛重量為53噸的龐然大物,無論「高爾基」號降落在哪裡都能自動吸引人們的注意力。「高爾基」號所到之處,經常邀請地方政要訪問飛機電影院,觀影之後還可以與飛機合影留念,用機艙里的暗房洗出照片後,和隨機記者撰寫的報道一同放進印表機。等政要們回家時,手上就會多了一份印著自己照片的傳單,沒準晚上還能從收音機里聽到「高爾基電台」製作的新聞節目……

俄羅斯國家博物館中關於「高爾基」號的油畫


(圖源 俄羅斯國家博物館)

圖波列夫才明白過來,原來ANT-20不是為了紀念高爾基啊,你們是想在天上建一個工人文化宮啊……

更讓他無法接受的是,蘇聯領導人對於大飛機的貪婪仍舊沒有得到滿足。

從TB-3開始,蘇聯人對於大飛機產生了一種常人無法理解的執念。在建造TB-4的時候,主管空軍的首長拉脫維亞人阿爾克斯尼斯為確保工期,要求圖波列夫採用M-34發動機,而不是等待更成熟的改進型號。

那個時代蘇聯飛機陷入了飛機尺寸不斷增大和發動機重量越來越沉的死循環,這種循環直到另一個大到突破天際的飛機才戛然而止——TB-6/ANT-26。


(圖源 Авиация Второй мировой)

作為圖波列夫一脈相承的大飛機,TB-6將這一系列飛機的「傻大黑粗」發揮到了極致。單憑12個飛機引擎,就足以在世界航空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更不用說TB-6那長達95米的翼展,如果它真的被製造出來的話,光是停機坪就要一個足球場那麼大。


(製圖:馬克)

如果這架飛機能飛上藍天的話,那世界都將在蘇聯的仰望之下,這是對一個新生的社會主義國家最好的宣示,也是對蘇聯雄厚的工業力量最直觀的展現。但是當蘇聯還沉浸在TB-6飛過紅場的美夢時,現實給了他們一記重擊。

1935年5月18日,「高爾基」號從柯定卡機場起飛,在編隊飛行時與由布拉金駕駛的伊-5殲擊機相撞,兩機雙雙墜毀。機上45人,包括兩名飛行員、10名機組成員和33名乘客無一生還。


「高爾基」號留下的彩色錄像

(圖源 Avions de Fran?ois YT channel/Youtube)

這架大飛機從建成到墜毀僅僅一年時間,使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付之一炬,並且蘇聯人開始檢討建造巨型飛機上的急功冒進。同年五月,TB-6項目在建造了一架翼展約20米長的試驗模型後徹底結束,直到結束之前,TB-6的機身建造進度已經完成了16%。


TB-6與二戰以來世界幾大巨型飛機尺寸對比


(製圖:馬克)

蘇聯「天空艦隊」的夢想從TB-3開始,以TB-3終止,蘇聯的航空工業用整整12年的時間從盲動走向正軌,而這一過程又是極端痛苦的。

蘇聯本想用大飛機對世界其他國家進行戰略威懾,哪知這恰恰激勵了世界其他國家航空事業發展的決心。1941年,美國道格拉斯XB-19試驗機首飛,以更窄的翼面積、更少的發動機達到了比停留在設計圖上的ANT-26更快的速度、更遠的航程和更大的載重量。


「手中扛著TB-6,今晚紐約一起秀」


(圖源 scalemodels)

局座曾經介紹過「心理戰」的妙用:


心理戰是戰鬥空間信息戰中的一個重要內容,通常分為戰役心理戰和戰術心理戰兩種。戰役心理戰是由軍隊的心理戰部隊實施的,目的是支援戰局或大型戰役,為軍隊行動創造更有利的戰機;戰術心理戰是戰術作戰計劃的一個組成部分,目的是削弱和動搖敵軍全體人員進行抵抗的決心,防止當地居民採取對立行動。

現在看來,無論是TB-3、TB-3、還是後來的 TB-6,或許都可以理解為蘇聯實施戰役心理戰的一部分。只不過這樣的心理戰實在過於昂貴,鬧不好很容易給自己造成心理陰影。

翻來覆去,還是戰忽大法好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局座召忠 的精彩文章:

印度與巴基斯坦關係緊張,第3次克什米爾戰爭?
「流浪地球」計劃成真?地球正在遠離太陽系

TAG:局座召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