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老虎永遠獨來獨往,鬣狗才成群結隊

老虎永遠獨來獨往,鬣狗才成群結隊

請點擊上方藍色字免費訂閱本賬號!



口袋哲學


品味讀書


哲學與人生


來源:沐問(ID:Sgv0n12)      作者:沐問



01

在中國,集體主義文化盛行,不合群往往等同於不正常,不合群的人也被視為天然的異類。

小時候,如果性格內向或是性情孤僻,喜歡獨來獨往,和班裡同學玩不到一起,老師和家長恐怕會擔心得不得了,覺得這孩子不善交際,肯定在情商上如同白痴,長大後會沒出息。

我想這樣的情形,每個人都遇到過。

比如有一次聚餐,大家都去了,為了不掃興,你也興緻勃勃參加了,但是你的內心是拒絕的;或者有一次應酬,大家都在喝酒,說一些冠冕堂皇的話,於是你也跟著大家說一些客套而又違心的話。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越來越在意別人的眼光。總是在追逐熱鬧,害怕離群索居;喜歡盲從,害怕特立獨行,小心翼翼地守護別人給我們定義的形象,生怕自己遭人排擠。

於是,合群自然就成了一種隨波逐流的價值正確,不管你願意還是不願意。

02

我高中一個朋友,非常聰明,原來成績也非常好,可上高中後卻迅速墮落,連專科都沒考上。

一次喝酒,他話語中滿是悔恨:


「上高中後,整個宿舍的人都不愛讀書。一開始我還每天去上自習,卻天天被他們嘲笑,搞得我也不好意思繼續了。越到後面,我就越習慣無所事事的生活,也開始和其他舍友一樣看不起那些認真學習的同學。現在回想起來,我就是最大的傻逼,為了所謂的合群,毀了自己的一生。」

類似的,一個事業上非常成功的前輩曾經說:


看一個人怎麼樣,看看他大部分朋友是哪個層次的人就差不多了。因為環境和群體對一個人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不管你是否願意都會不知不覺因此而改變。

現實中經常看到一些人盲目追求所謂的「合群」,卻沒發現自己在努力融入中的群體其實並不咋地,不值得你那麼費勁的融入。

或許越努力,你就丟掉越多原本的閃光點,逐漸成為一無是處的人。

任何一個群體,價值觀基本都是按照這個群體大部分人的價值觀來確定的,而且莫名其妙的,所有人都會覺得這樣才是對的。


當我們所處一個群體,自己的價值觀和周圍的人都不一樣時,我們基本會認為是自己錯了,而不是這個群體的其他所有人都錯了。

03

我們從小就被這樣教育:見了人要問好,在學校要團結同學,在公司要跟同事搞好關係。

我們學了一萬種人際交往技巧,卻從未想過如何與自己相處。

老吳是大公司的老員工,沉穩幹練,獨來獨往。每天下班後同事都喊老吳:快來啊,快活啊,反正有大把的時光。

老吳總是嘿嘿一笑:「不了不了,老婆管得嚴。」其實大家都知道,老吳正在準備中山大學新聞傳播學碩士的考試。

老吳平常不怎麼說話,但在討論會上卻口若懸河、字字珠璣、一針見血。

用八個字可以形容老吳——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而有些人,就像一隻花毛大公雞,除了打鳴,什麼都不會。

想討好全世界的人,到最後跟誰都玩不好。

這是一個功利的世界。

只要你有能力,再怎麼孤僻也有人欣賞你;你如果沒能力,再怎麼圓滑也會被棄如敝履。

04

韓寒在讀書期間,班上同學幾乎沒人和他說話。因為他做的事情,和同學們大不相同。

當同學們在埋頭苦幹,拚命寫數學題的時候,韓寒在寫小說;當同學們拿著英語書,動用全部腦細胞背單詞的時候,韓寒還是在寫小說。

韓寒寫完小說,興沖沖拿給同學們看,同學們都十分懵逼,都心想,這小子這麼個玩法,鐵定考不上大學。

於是,都懶得睬他。

最後,韓寒以文名驚世,成為了有創見、有想法的青年作家,走上了不平凡的道路。

事實上,古往今來許多有大成就的牛人,如牛頓、愛因斯坦、叔本華、尼采等巨人,在他們所處的世界,都有點格格不入,有點不合群。

叔本華甚至宣稱:「人的合群性大概和他知識的貧乏,以及俗氣成正比。」

05

我在現實生活中,並不喜歡那種事事說OK的老好人,沒有脾氣,沒有稜角,彷彿一隻木魚。

我羨慕的是那些不害怕拒絕別人,甚至不惜得罪他人,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有態度有主張的人。

這樣的人,哪怕渾身是刺,起碼活得敞亮與真實。

認識一個汽車圈的姐們,就是這樣的人。比我還大幾歲,平時喜歡越野,性格豪爽,做事果斷。

她是我們朋友圈裡,為數不多的從事汽車行業相關工作的人,但是我們朋友要買車卻從來不敢詢問她的意見。

我曾私底下悄悄問她,如果手上有15萬預算,應該買什麼車?

她白了我一眼,說你這種問題,就好比有1000塊錢,應該買什麼衣服?拋開條件談需求的都是耍流氓。

她說,你知道我為啥不愛給朋友參謀買車這事兒嗎?因為遇到的傻逼太多了,自己沒有主張,還特別喜歡聽別人意見,別人提了建議,他總有不滿意的地方。

你推薦國產車,他說國產車質量一般,你說進口車,他說進口車又太貴,你說轎車,他說太平淡,你說SUV,他說太費油,你說高配車,他說不划算,你說低配車,他說功能少,你說選黑色,他說車容易臟,你說選白色,他說將來會發黃,你說大車好,他說不好停,你說那選小車,他說鈑金薄…尼瑪車子要是會說話,可能還會嫌你長得丑吧。

一個朋友能不能聊得來,看見識是否相差無幾、氣質是否相合、興趣能否相投。

而一個群體,你能不能合進去,也與見識、氣質、興趣大有關係,有很大隨機巧合性。能不能合群,其實主要靠緣分

06

其實,被群體排斥、孤立,只是一種弱者才有的生存憂慮,弱者無法面對被群體排斥帶來的風險。

在遠古的狩獵採集時代,我們的祖先面臨著嚴酷的生存考驗,大自然中毒蛇猛獸橫行,沒有群體合作,個人單打獨鬥,容易死在劍齒虎的獠牙下,或者死於猛獁象的腳下。

於是,越是弱者,越要拚命抱團合群。這是祖先們傳下來的生存方式。

心理學家沙赫特認為,合群能降低恐懼感。

對於強者來說,因為優秀,所以自信,不必通過合群來消除自身的恐懼。

正如胡適所說:「獅子老虎永遠是獨來獨往的,只有狐狸和狗才成群結隊。」

07

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不必刻意合群,當然也不必專門為了顯得自己不凡,而特意不合群。

正確的做法是,能合群則合,不能合群則拉倒,既不能隨波逐流,也不要自命不凡。

很多人看上去是成群結伴,其實在內心,仍舊是孤獨地活著。

所以無論在工作中,生活上,亦或者在旅途,如果沒有真正可心的伴侶,還不如踽踽獨行來得踏實,與逼頻不符的人一起上路,只會給自己增添噪音。

不合群是一種選擇。

在《獨處的藝術》這本書中,作者反覆向我們傳達一種觀念——

獨處是一種更為深刻的自我成長。


「他們沒有在與孤獨的對抗中失去目標,而是通過一種強大的想要改變自己的勇氣以及行動的力量在孤獨中成功突圍,並最終鍛煉了自己的意志、突破了自己的極限、贏得了面對紛繁複雜的人生舞台的心靈資本。」

科學的獨處是一種必要的選擇。

在科學的獨處中,個人會感受到更多的積極體驗,比如通過閱讀、獨自旅遊、冥想等獨處方式來加深自我了解,提升創造力、自我恢復,實現自我認知、獨立思考、提高工作效率等等。

不合群的人並非遠離了這個世界,他們只是有一個屬於自己的世界。

有很多人,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直面大風大浪,卻唯獨不敢直面自己的內心。

敢獨來獨往者,必有兩把刷子。

這兩把刷子,就是敢於不合群的勇氣和底氣。

這兩把刷子就握在你的手裡,有人用它們刷出未來,有人則把它們帶去合群。

作者簡介:沐問 ,專欄作者,書蟲、樂迷、素日喜一茶一書一樂一琴。新浪微博@沐問不吃素 ,個人微信公眾號:沐問    ID:muwen250。本文經授權發布。


熱文推薦

↓↓↓


2019年,把自己歸零

向你推薦一個老闆公眾號


↓↓↓


老闆智慧


大老闆智慧分享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優讀文摘 的精彩文章:

愛情為什麼需要儀式感,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你才是自己的貴人

TAG:優讀文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