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別再相信「貴人語遲」!寶寶說話晚,不會說的「元兇」可能是你!

別再相信「貴人語遲」!寶寶說話晚,不會說的「元兇」可能是你!

寶寶咿咿呀呀開口說話,是讓每個家庭都會興奮的大事。

Ms.懂還記得自家娃剛學會說話那會兒,叫一聲媽媽都能感動得我鼻涕一把淚一把,感覺真沒白拉扯他一回。

「孩子都兩歲了,還不會說話,怎麼辦?」

「孩子快三歲了,只會說幾個詞,家裡人例如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不會叫,正常嗎?」

「孩子明明聽得懂,數字都認識了,為什麼就是不開口呢,急死我了……」

「孩子快五歲了,不會說長句子,每次只說幾個字,是自閉症嗎?」

說話,是寶寶成長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在這方面,孩子之間的差異可以說非常的大,有些孩子一歲剛過已經會說句子了,有些孩子過了兩歲還堅決不吐一個字,可以說是家長炫耀和焦慮的一個焦點。

遇到說話晚的寶寶,家長在各種著急上火之餘,總會有人安慰說:沒關係,貴人語遲,晚說話的孩子聰明,愛因斯坦5歲才會說話呢。

不知從何時開始,「貴人語遲」竟成了寬慰粑粑麻麻的「一劑良藥」,是專治孩子說話晚、不會說、說不清……

但事實上,很多家長都沒搞清楚「貴人語遲」的真正含義…

貴人語遲:「貴人語遲」的意思其實是說話做事要認真思考,不要急於表達,信口開河。本是出自《論語》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

不知道這咋傳著傳著,竟成了:說話晚的人聰明,將來能做貴人,是富貴命的象徵!

其實,Ms.懂還真的去查了一下史料,事實證明愛因斯坦並不是五歲才說話,早在他兩歲半的時候,他妹妹出生,他就已經說出這樣的話:「這是我的新玩具嗎,可是沒有輪子要怎麼玩?」 雖然腦迴路比較清奇,但是已經是很複雜的句子,說單字的時候肯定更早,就不要讓他老人家繼續蒙受不白之冤了。

目前沒有任何證據表明,說話晚的孩子比說話早的孩子智商更高。所謂「貴人語遲」,不存在的。

我家寶寶開口晚,需要擔心嗎?

寶寶開口晚不晚,不是和別的小朋友對比,也不是家長覺得寶寶該說話了,而是要對照專業的語言發展階段來對比,看看孩子是不是落後了。

如果家長摸不準孩子的語言發育程度,咱們先了解下孩子語言功能發育的幾個基本階段。

1~2月:咿呀學語

2~6月:笑和尖叫

8~9月:類似「媽媽/爸爸」的聲音

10~12月:會叫「媽媽/爸爸」

18~20月:20—30個簡單詞,這些詞一般都是動物、食物、玩具;理解陌生人50%以上的語言

22~24月:50個以上的單詞,這些詞範圍已擴大到人體器官、衣服、交通工具、人物等方面;理解陌生人75%以上的語言

3周歲:具有250個以上的主動辭彙,能夠說出簡單的短句,如「寶寶吃飯了」「媽媽不要說話」

5周歲:掌握母語的語法

對照看一下你家的娃,跟上大部隊了嗎?如果寶寶到了 20 月齡還是「金口難開」,就需要引起重視,可以帶寶寶到相關機構早點篩查和干預。

如何引導孩子早開口?

01

豐富語言大環境

孩子的語言學習是需要密集轟炸的,這種密集轟炸在於孩子需要時刻被喚醒語言溝通的「氛圍」。比如我家當年的情況,其實整體家庭環境,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比較安靜、規律,其實對於孩子來說,他的語言累積量就需要更長一點時間的浸泡,才能量變出現質變。

此外,還有一些社群媽媽反映,她們自己和老公都上班去了,老人家在家裡陪孩子真的不大知道做什麼才好,所以經常就是白天帶孩子去外面逛一上午,下午再睡一下午,放一個音頻和音樂,但這樣的啟蒙方式,對語言能力的提升也不會有實質的效果。

了解自己家庭的氛圍和關係動態,是可以幫助我們緩解焦慮,也不至於總是提著心思去想「孩子到底怎麼了」,比如盯著隔壁家孩子的語言辭彙量,來忐忑自己家孩子的語言辭彙量。

但實際上自己可能也就只有晚上2個小時和孩子讀繪本,孩子的有效語言輸入環境,也許就只有這晚上的兩小時。所以這個語言大環境對於孩子來說,其實並不是足夠豐富的。

02

做個生活中的解說員

利用生活中的各種情景,跟寶寶多說話。

如,寶寶早上醒來睜開眼睛,你可以抱著寶寶到窗邊,讓寶寶一邊感受透過玻璃的陽光,一邊對寶寶說:

「寶寶你看,太陽公公出來了,天就亮了,這金黃金黃的光就是太陽公公發出來的喲,還熱熱的呢!」

再比如,給寶寶餵奶的時候,你可以一邊喂一邊說:

「寶寶咕咚咕咚喝奶,快點長大長高哦!」

如果寶寶吃飽了,你還可以跟寶寶說:

「寶寶的小肚子都變得圓鼓鼓的了,是不是吃飽了呀,吃飽了咱們一起玩吧。」

或者你自己穿衣服或是在屋子裡做家務時,告訴孩子你正在做什麼,就像講故事一樣。小傢伙的耳朵可尖著呢,他正在發育的語言中心會處理每一個聽到的詞語。

通過這樣的方法,寶寶可以接觸到大量新的辭彙, 聽得多了,寶寶慢慢感知和理解了詞語的意思,自然就會開口說了。

注意說的時候千萬別干說,帶點感情,這樣孩子才能更好地理解。

03

不要太「善解人意」

有的父母覺得和孩子自言自語很傻,而另外一些父母卻因為太過聰明,反而影響了寶寶的語言發育。

比如,當寶寶的眼神看向了一個牙膠,在他還沒有任何表示之前,善解人意的你,就已經拿起來這個牙膠遞到了他的嘴邊。

然而,這樣做是錯誤的。這樣的善解人意,會讓寶寶失去表達的動力,他們會想「反正我不動嘴,你也知道我想要什麼,我幹嘛還要浪費力氣?」

沒錯,懶惰,真的是人類最大的天性。比如,我家大寶,一直到5個月才會翻身,就是因為我那勤快的老爸每天都把他推到戶外、長久的駐足和觀望,導致他直接沒有了翻身去發現新事物的動力。

所以,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等到他焦急地咿咿呀呀時,你再拿起東西遞給他。同時要進行二次確認:「寶寶,你是要牙膠是嗎」?

這句看似簡單的提問,其實便是語言溝通中不可或缺的確認過程。

再舉個生活中的例子:

「寶貝,你想找的是什麼呢?」

「是哪個,你再告訴我?」

「哦,你要的是水杯,水杯對嗎?」

「是藍色的水杯,還是紅色的水杯呢?」

「好的,那我把藍色的水杯遞給你。」

這些對話每一次都延展了語言的範疇,也讓孩子能夠一步一步拓展語言的豐富度。這便是語言交流的重要一步,讓語言具備「功能性」。

語言並不只是為了某個單獨的目的,更多的是一種豐富話題的延展,孩子的表達途徑。了解背後的思考意圖,掌握核心的交流信息,會成為孩子溝通質量的關鍵細節。

孩子意識到這點,無形中其實也提高了邏輯思考能力。他開始注意到不同詞義之間的區別,也開始加深對不同指向的理解,這些反過來,都助力拓展了孩子的語言豐富度。

04

和孩子一起經常用他新學會的字

二寶第一個會說的字是「魚」,但是當時她管魚叫做「吳」,沒關係,每天我只要看到和魚有關的東西,無論是真的,還是圖畫上的,還是衣服上的花紋,都要指著和她一起認一遍,讓她感受到,語言是可以有用處的,激發他繼續學習說話的積極性。

05

不要對孩子做消極暗示

尤其當著陌生人不要說我的寶寶不愛說話,亂貼標籤,那樣寶寶更加不會開口。家長要學會尊重寶寶,樹立寶寶的自信心,多給孩子做積極的暗示,哪怕寶寶只說出一個字,也要表揚他/她,這樣才有利於寶寶多說話。

另外,讓寶寶多接觸小夥伴,大聲讀繪本、多多出去旅行,都是好辦法!

孩子說話晚,原因可能有很多。在排除了一些身體和智力因素,甚至是自閉症因素之外,如果只是單純語言發育遲緩,爸媽大可不必太焦慮。

在生活中,盡量給孩子創造說話的環境,多與人交流,父母多和孩子對話,或者帶孩子去相關語言培訓機構學習,相信不用太長時間,孩子一定會給你一個大大的驚喜!

寫在最後:

還有一句話,是Ms.懂說過幾百遍的,今天還想再多句嘴!那就是,永遠不要去比較,不要去比較你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誰說話更早、誰出牙更早、誰走路更早。

現在不要,以後、也永遠不要!

Ps,

#你家寶寶多大開口說話的呢?你有哪些小竅門?#留言區分享一下唄

更多熱文

「你就是上天派來收拾我的!」

爸爸們的『漸崩式』輔導作業又火了……

這種甜蜜的「毒藥」,

竟會造成孩子肥胖、齲齒、近視?

謝楠的嘴,騙人的鬼?

她的旺夫不是玄學,是科學!

文中所用圖片等資料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因無法一一和版權所有人聯繫,如無意中侵犯了版權所有人的知識產權,請及時通知我們,以便我們迅速採取適當措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超級育兒師 的精彩文章:

流浪地球:吳京這樣的中國式父親,為什麼會培養出恨父母的孩子?
經典國貨,回力帆布鞋來了

TAG:超級育兒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