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雍正帝身邊的文盲李衛,史上的他真是那麼窮,那麼沒文化嗎?

雍正帝身邊的文盲李衛,史上的他真是那麼窮,那麼沒文化嗎?

說起經典的古裝劇,說《康熙王朝》和《雍正王朝》兩部,沒有誰有意見。

有一部電視劇,書生認為也算得上經典。

當然,只是書生的個人意見。

哪部呢?《李衛當官》。

這部電視劇沒有《康熙王朝》和《雍正王朝》恢宏大氣,與正史也相差很大,但《李衛當官》體現的是古代清官,與我們宣傳正能量也是相符合的。

《李衛當官》,本可以成為經典,奈何多了些喜劇的成分。

李衛,看過《雍正王朝》的朋友對他不陌生,他是雍正帝潛邸的奴才,大字不識幾個,自稱「狗兒」。

《雍正王朝》是嚴肅的,但到了李衛那一節,不嚴肅了,更多的是笑料,比如李衛給胤禛寫信,字難看不說,話也不通順,胤禛和鄔先生差點沒笑斷氣。

《李衛當官》和《雍正王朝》兩部劇,對李衛的改編是相似的,都是將他刻畫成了窮苦人,窮苦人好不容易一步登天,然後倍加努力,成長為大清清官。

史上的李衛,為大清朝清官不假,但其出身與窮苦一點都不沾邊。

李衛,出生於康熙二十六年正月初一,其家族是江蘇豐縣家境比較富裕的人家。

如此李衛,也算是富二代了。

這樣的他與影視劇里的窮苦人正好相反,但有一點是相似的,沒多大學問。

影視劇里的李衛,大字不識幾個,正史里的他還是識字的,但沒什麼學問,因此不可能科舉高中。

沒有通過科舉,便當上了官,其家族也不是官宦之家,那他怎麼當官呢?

捐官。

康熙五十六年,李衛捐資員外郎,隨後不久入朝任兵部員外郎一職,後出任戶部郎中一職。

捐官,這在封建王朝並不稀奇,且是由來已久。

早在,西漢漢武帝時期,便出現了捐官。

漢文帝和漢景帝雖然為漢武帝留下了一個富庶的西漢,國庫錢糧充足,但漢武帝需要打匈奴,國庫開銷甚大,因此想到了出賣官位,增加收入,維持龐大的軍費開支。

從此,「賣官鬻爵」合二為一。

到了清朝,捐官已經是制度化了。

當時,捐納與科舉互補。

有例捐,有常捐,統一管理,明碼標價。

只要有錢,就可以捐,管它是紅頂子、黃頂子、藍頂子等都可以。

根據現有資料顯示,清朝官員捐官比例最高為60%,只有40%是通過正常途徑走進官場的。

捐官,那是花了大價錢的,所以很多這樣當上官的人開始貪污腐敗。

捐官的人,也不全腐敗,李衛就是個例子。

他捐官,但沒有想著撈錢,而是想著為國家為百姓做些事。

也正是這個原因,才讓他得到雍正帝的重用和寵信。

從史料記載來看,胤禛在繼位之前與李衛的來往並不密切,但一直在觀察著他。

因此,在繼位之後,雍正帝立即提拔李衛為直隸驛傳道。

陞官了,李衛估計很高興,有更大的權力了,能為老百姓謀更多福祉了。

高興了沒幾天,更高興的事情來了,雍正帝下旨改任其為鹽驛道。

這可是肥差,但危險係數極高,搞不好就貪了,就要被抓了。

但是,李衛不為錢所動,在任上的難處無需多言了,影視劇里刻畫的挺不錯,為了打擊販賣私鹽者,沒少受委屈。

正史其實也差不多,只是沒有影視劇那麼吸引人而已。

在鹽驛道任上,李衛政績顯著,到雍正二年的時候,他便被提升為布政使,主管全省財政稅賦,鹽務也還由他管著。

胤禛當上皇帝的前幾年,李衛絕對是平步青雲啊,到了雍正三年的時候,他就成了浙江巡撫了。

這還不夠,雍正四年的時候,他兼任兩浙鹽政使;雍正五年的時候,李衛升任為浙江總督,管巡撫事。

看看吧,這速度,真是坐火箭。

雍正七年,李衛為兵部尚書。

雍正十年,任署理刑部尚書。

後又出任直隸總督,命提督以下並受節制。

李衛當官,膽子大,不畏權貴。

雍正十一年,李衛上疏彈劾步軍統領鄂爾奇壞法營私,紊制擾民;乾隆三年,李衛上疏彈劾總河朱藻貪劣,朱藻弟朱蘅挾制地方官,干預賑事等。

不畏權貴,剛正不阿,百官楷模,大清清官,這就是李衛。

乾隆三年十月二十二日,李衛因病去世,年五十一,乾隆帝命按總督例賜予祭葬,謚敏達。

李衛,一生與貧窮不沾邊,與沒文化也不太沾邊,影視劇之所以將其杜撰成窮苦人出身,除去吸引觀眾之外,更重要的應該是李衛捐官。

參考資料:

《清史稿·李衛傳》。

文中所用圖片來自互聯網,如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萌書生 的精彩文章:

是時候以山東人的身份說說女人不上桌的問題了,歧視有沒有?
《雍正王朝》中胤禛身邊最牛的人鄔先生,扮演了怎樣的角色

TAG:萌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