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修道與修德,願你有一場美滿人生

修道與修德,願你有一場美滿人生

道家以「道德」兩個字為修行的根本。古之道德,乃是做兩個字意去解,並非今日所言人們的道德品質。因此,修道和修德,就成為修行人追求的目標。對於今人來說,如何才能實現道與德的境界呢?

老子說:「守靜篤。」意思是使生活清凈,堅守不變。「篤」是極度、極點的意思。我們的智慧和道德,都從清凈、寧靜的心自然流露出來。每天吵吵鬧鬧,每天心浮氣躁,不可能具備智慧。

《莊子》中有一個削刻木頭做鐻(jù,古代樂器)的高人,技藝已經進入「道」的境界了,鐻做成以後,看見的人無不驚嘆好像是鬼神的功夫。而他做鐻的方法並沒有什麼特別,只是「齋以靜心」,就是齋戒以靜養心思。唯有以此安靜的方法,才能臻達「道」的境界。

陰陽動,生萬物;陰陽靜,返先天。只有待之以靜,才能夠看到萬事萬物生成的本質是什麼。修行,既要以靜心去參悟為人的根本在哪裡,即人之德是什麼。

《周易》中提到:「謙,德之柄也。」謙卑禮讓能讓一個人德行越來越高,心量越來越大。謙卑就是對萬事萬物持懷有一顆敬畏的心,這份敬畏是源於敬重。總是歡歡喜喜、快樂無憂,總是平易近人、對人恭敬,沒有一點驕慢之心,這種人是「至德」之人。「不彰人短,不炫己長」是一個人修養高低的體現,隨時給人一個台階,隨時保持謙虛的風範,必定擁有智慧,必定會有很多朋友。這就是人間之道。

謙卑為人,低調做事,善心常在,必能獲得豐厚回報。這份回報,在道教中稱為福報。福生於清儉,一個人的福氣,是從廉潔、清廉、節儉來的。道教認為,欲修其身需養其性,寧心以清氣,不被物累,不需求人,精神安逸;不取於人謂之富,不辱於人謂之貴;儉於交遊,寡過息勞;儉於嗜欲,優遊自得,自然有福。有福之人,便是尋到了人生道德的根本。

對萬事萬物都懷揣一顆平常心,對於一切順其自然且處之泰然。這其中不僅有著深邃的人生哲理,而且蘊涵著養生長壽奧秘。清代名醫張培仁在《妙香堂叢話》中說:「人常和悅,則心氣充而五臟安。」一個人能不能長壽,看他心態是否平和通暢。心地和悅,不起爭心,魂夢清安,如此,哪能不長壽?如此,便當是合道了。

(道教之音編輯整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教之音 的精彩文章:

一句「順其自然」,你其實講出了人生終極命題
醫聖張仲景誕辰:少無官宦志,懸壺濟世間

TAG:道教之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