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歷史上最勇猛的大將——敦煌守卒史萬歲

中國歷史上最勇猛的大將——敦煌守卒史萬歲

《隋書》云:帝(隋文帝)好為小數,不達大體。意思是說隋朝的老闆文帝楊堅先生天生小心眼,沒事愛瞎捉摸、亂猜疑,喜歡在小事情上計較,不識大體。那些忠誠的文臣武將不能盡心儘力輔佐他,凡有功之臣,被他殺的殺貶退的貶退,倖存的人極少。事實真是這個樣子嗎?

開皇二十年十月初九(公元600年11月20日,這個日子記載的多麼精確),仁壽殿。楊堅這老頭眼一瞪,大喝一聲,一群武士上來就將太平公史萬歲拖到殿外,摁在地上,棍棒齊下,轉眼之間,雄赳赳一代名將血肉模糊,命喪九泉。按照大家對專制、殘暴的封建社會的理解,統治者能草菅人命,動不動都能滅人九族,殺個把人就更容易了,簡直就像踩死個螞蟻,打死就打死吧。

其實,這大多數都是胡扯,封建社會也是個法治社會,就算是皇帝殺平常群眾也得有正當理由,而史萬歲是左領軍將軍、柱國、太平縣公、大隋開國四大台柱。要殺像史萬歲這樣的高級將領首先要栽贓個罪名,比如扣個謀反的帽子,經過三法司會審後才能動手。但是史萬歲事先沒有被栽贓,卻被當堂打死,二千年封建史上都很罕見。史萬歲犯了多大的罪?惹得老楊同志下這麼大的重手。

其實屁事都沒有,當天有人說了史萬歲壞話,史萬歲這哥們又是個直腸子,在大殿上替出征突厥的將士說了幾句公道話,可能是嗓門有點高,老楊翻臉了,就讓警衛戰士把史萬歲活活打死了,可見老楊還真是個小心眼。按照《隋書》記載,(史萬歲)身死之日,全國上下得知消息的,認識或不認識史萬歲的,沒有一個不惋惜流淚的,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群眾的心是實在的。我記得,在之前得到這種待遇的,也就是飛將軍李廣了。

別說,史萬歲和李廣非常像,比如,這兩個哥們都非常勇敢,敢不刺刀見紅,個人英雄主義比較厲害;在行軍紮營的時候,都不愛按部就班,士兵們愛咋來就咋來,也不設置警戒線之類的;與敵人交戰時,也不講啥形式,怎樣能打贏就怎樣打;同時,也都愛兵如子,深戰士們的敬佩,大家在打仗的時候,都樂於不要命。但兩人也有一點點區別,這一點點區別就是史萬歲是常勝將軍,李廣同志數奇,也就是點背,經常打敗仗。

史萬歲(549年-600年11月20日),京兆杜陵人(今陝西西安人),北周常州刺史史靜之子,屬於將門虎子這一類人。史萬歲的青少年時期是隨著父親在南征北戰中度過的。15歲那年(北周保定四年,公元564年),北周和北齊戰於洛陽城北之北邙山。史萬歲隨史靜在軍中,他認真仔細的觀察了戰場形勢,認為北周軍將敗,並建議老爹趕緊收拾東西準備跑路,晚了就來不及了。大家嗤之以鼻,毛還沒扎全呢,懂個啥?不久,北周軍果然大敗,史靜因此對他的判斷十分驚奇。看來這個老爹一點也不了解自己的兒子。

北周大象二年(580年),相州總管尉遲迥,公開起兵反對楊堅。史萬歲隨行軍總管梁士彥前往征討。軍至馮翊郡,有一行大雁飛來。史萬歲一看錶現機會來了,跑到梁士彥面前,對領導說:「請允許我射下那一行中的第三隻雁」。領導心裡想這可是打擊移動目標,難射的很,你小子可別把話說滿。

史萬歲一看領導們陰陽怪氣的臉色,也不和他們廢話,只見史萬歲策馬彎弓,正是弓如滿月、箭入流星,第三隻大雁惹誰了招誰了,就這樣應弦而落。三軍將士看見雁落,爆發出經久不衰的掌聲,對史萬歲如此高超射箭技術,無不心悅誠服。在河北前線,史萬歲每戰都打先鋒,勇冠三軍。在鄴城之戰,情勢最危急時分,史萬歲大呼:「事情緊急了,我們應當攻破敵陣。」於是身先士卒,馳馬奮擊,連斬數十敵人,其餘部眾也齊心協力作戰,官軍士氣復振,迅速扭轉了戰局。平叛後,史萬歲因功拜為上大將軍。

前邊說過,隋朝四大台柱,賀若弼和韓擒虎主要功勞在於平陳之戰,楊素軍功在於平內亂,史萬歲則注重於開疆擴土,打擊突厥侵略者和西南邊疆上一些分裂分子。史萬歲為什麼回合邊疆結下不解之緣呢?這是因為史萬歲捲入大將軍爾朱績謀反牽連,不僅丟官失爵,還被發配到敦煌為成為一名勞改犯,不過這裡的勞改犯主要任務是戍邊。

敦煌不像現在風景如畫,是旅遊勝地。當時的敦煌是大隋朝和突厥汗國的鬥爭第一線,來到這裡充軍戍邊,往往意味著踏進了閻王殿,因為誰也不知道驃疾如風的突厥鐵騎什麼時候就把彎刀砍下來,所以來這的人往往都哭喪著臉,有的寫了遺書,有的連墓地都置辦好了,做好了不再回去的準備。

史萬歲是個樂觀主義者,一到敦煌,立刻被臉前的景色深深吸引,連綿無邊的黃沙大漠,不正是自己心中那理想的戰場嗎?這正是自己證明自己最好的地方,一定要在這裡立下不世的功勛,讓史萬歲的英明流傳千古!

是金子總要發光的。敦煌戍主甚勇武,常常單獨一人騎馬深入突厥部落中,掠奪羊馬,總是有大收穫,因此戍主頗自負。史萬歲說下一次讓我試試。史萬歲單人獨騎馬深入突厥,搶獲大批牲畜回營了。戍主一看,有比自己還厲害的角色,於是改變了自己的態度,從此哥兩一塊組團深入突厥搞搶劫,鬧得突厥不得安生,從此在邊疆史萬歲的名字逐漸叫響。

隋開皇三年(583年)四月,隋軍發起全面反擊突厥的戰役。隋文帝楊堅命秦州總管竇榮定率九總管、步騎兵三萬,由涼州(治今甘肅武威)道北擊突厥。史萬歲自投軍門請求報效,要求立功贖罪。竇榮定也聽說過史萬歲的大名。便派人向突厥提出:「士兵有什麼罪過,何必讓他們互相殘殺呢?只在兩軍中各選一位勇士決鬥比個勝負吧!」阿波可汗一聽可高興,小樣吧,你們那是我們突厥勇士的對手?

於是經過群眾推薦、組織考察,領導拍板,突厥千挑萬選一名勇士騎馬出來挑戰。咱們中方指定史萬歲出馬應戰。雙方列好陣勢,來將互通姓名,講好規則之後,史萬歲就衝過去,突厥勇士也衝過來,雙方戰馬交錯,刀光一閃,突厥勇士的頭顱就飛到了空中,就一回合,史萬歲KO對手,得勝而回。突厥是重英雄、怕英雄的民族,一看大隋有這樣的英雄,立馬嚇慫了,談判,不打了,不敢再戰,即請議和而退。

這一幕,在《三國演義》、《水滸傳》等傳統歷史小說里比較常見。但實際歷史裡非常罕見。主要原因在於中國人多,所謂千軍易得一將難求,所以拚命這種活一般情況下都有小兵們去干,大將一般都在後面掌控全局,屬於重點保護對象,犯不著去冒險。有過一對一陣斬大將記錄的也就是項羽、關羽這幾個哥們。項羽斬的大將也不知道是誰,沒有留下姓名,只說斬將奪旗,所以不再討論。剩下最有名的就是關羽斬顏良了。

當時的情況是這樣,關老爺子站在山崗上,看見顏良帶領著河北軍亂糟糟的過來,關老爺子依靠快速交通工具赤兔馬沖了下來,在顏良同志還沒有做出反應之前,就刺(注意是刺)顏良於馬下,完成這一壯舉,但是這有偷襲之嫌。再回頭看史萬歲斬突厥勇士,大家完全是在拼實力,沒有任何投機取巧之嫌,所以史萬歲不僅贏得了勝利,還獲得了對手的尊重。

開皇九年(589年),史萬歲參加了滅陳之戰有功,加上開府。後來又隨著楊素參加了江南平叛活動,消滅了高智慧後,隋文帝賜史萬歲家錢十萬,官拜左領軍將軍。接著又在雲南平定了羌族酋長爨翫的叛亂。

據說在南寧州地區。有諸葛亮平孟獲的紀功碑,碑背刻銘文:「萬歲以後,超過我的就過此界。」史萬歲令左右將碑倒置,繼續向西挺進,渡西洱河,入渠濫川(位於雲南下關東北),轉戰千餘里,破西南羌族30餘部,俘二萬餘人,諸羌大懼。

開皇十九年(599年),突厥內部亂了起來,都蘭可汗被部下所殺,其部落大亂。為挽救突厥頹勢,達頭可汗自立為步迦可汗。開皇二十年(600年)四月,率兵進犯隋邊。隋文帝命晉王楊廣、尚書右僕射楊素出兵靈州(治回樂,今寧夏靈武西南),漢王楊諒與史萬歲出兵朔州(治善陽,今山西朔縣),合擊步迦可汗。

史萬歲率柱國張定和、大將軍李藥王、楊義臣出塞,軍至大斤山,與步迦可汗軍遭遇。步迦可汗派人問:「隋軍主帥是誰?」偵察騎兵報告說:「是史萬歲。」步迦可汗又問:「莫不是敦煌守卒史萬歲?」偵察騎兵說:「是啊。」步迦確定隋軍統兵將帥是當年威震敦煌的史萬歲後,嚇得慌忙引軍回撤,看來突厥已經被打出心理陰影了。來了還能叫你回去?史萬歲揮馬追擊百餘里,大破突厥軍,斬殺數千。

開皇二十年,隋文帝廢掉太子楊勇。隋文帝問史萬歲現在何處,當時史萬歲正在上朝的路上,但楊素這哥們妒嫉史萬歲,卻故意編瞎話說:「萬歲拜訪楊勇了」。好為小數隋文帝果然信以為真,立即下令召見史萬歲。當時出征突厥大斤山的將士數百人正在京城上訪喊冤,史萬歲接待了這些老哥們,對眾人說:「我今天把你們的功勞向領導反映,事情會解決好的。」史萬歲見到隋文帝後,說:「將士有功,卻被有關部門所壓制!」 作為大將的他嗓門大,語氣激昂憤慨,也不看領導人隋文帝的臉色行事,至此悲劇上演。一代名將就此隕落!

《隋書》:「史萬歲為將,不治營伍,令士卒各隨所安,無警夜之備,敵人亦不敢犯。臨陣對敵,應變無方,號為良將。「萬歲實懷智勇,善撫士卒,人皆樂死,師不疲勞。北卻匈奴,南平夷、獠,兵鋒所指,威驚絕域。論功杖氣,犯忤貴臣,偏聽生奸,死非其罪,人皆痛惜,有李廣之風焉。」

高熲說「史萬歲雄略過人,每行兵用師之處,未嘗不身先士卒,尤善撫御,將士樂為致力,雖古名將未能過也。

在我心目中,最完美的大將當屬史萬歲。(文:向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戲說歷史的女人 的精彩文章:

最會演戲的國王 被刺殺時還在跳舞 臨死:我要休息 請寬恕刺客
三國真正心系漢室的僅2個人 一個曲線匡扶漢室 一絕望只得自殺

TAG:戲說歷史的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