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7歲之前孩子的這3個「惡習」,一定要及時糾正,晚了再難改!

7歲之前孩子的這3個「惡習」,一定要及時糾正,晚了再難改!

要說幼年時期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或許「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句話足以說明問題,7歲之前是孩子性格塑造的關鍵期,如果在此之前家長不及時糾正孩子的一些錯誤習慣,那麼再往後要糾正就比較困難了。

尤其是在孩子3歲-6歲之間,這個階段他們的自我意識快速發展,會迎來人生中的第一個叛逆期,如果家長教育不當,很容易在此期間形成一些壞習慣。

1、用哭鬧、發脾氣的方式來達到目的

3-6歲之間的孩子,想法總是非常多,但這些想法往往又是「不合理」的,比如說想要邊看電視邊吃飯,逛超市時一定要買某個玩具——儘管家裡已經有一大堆了,夏天要穿毛衣雨天不穿雨鞋等等。

這樣的想法自然是不被家長認可的,因此有些孩子會用哭鬧、發脾氣的方式來要挾父母,以達到自己的目的。

如果父母在孩子哭鬧發脾氣時妥協,孩子就會從「成功」的案例中總結出經驗,在以後的日子裡只要父母不滿足他們的要求,就採用這種方法來「對付」父母。

因此,父母最好是在孩子第一次提出不合理要求並哭鬧時,就拒絕他,並絕不妥協,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懂得分寸,不用眼淚要挾父母。

2、不談好條件不做事

在生活中,我們一定見過這樣的場景:孩子不吃飯時,家長和孩子說:「你把飯吃了,媽媽就給你買玩具」,孩子哭鬧時,家長和孩子說:「只要你不哭了,媽媽就允許你看一個小時動畫片」。

正是因為家長自己也沒有注意到這種「談條件」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導致孩子逐漸從中學會了為自己「爭取利益」,在家長要求他們做任何事時,都和家長談條件:「媽媽,我寫完作業,你就給我買那個漂亮的文具盒好不好?」甚至最後變成威脅:「如果你不讓我玩手機,我就不吃飯!」「如果不給我買這件東西,我就不去上學了。」

所以,家長在要求孩子做某件事時,一開始就不要採用談條件的方式,如果發現孩子做事之前和自己談條件,一是要拒絕,二是要求他們改正。

3、盛氣凌人使喚長輩

如今很多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可以說是一家人圍著一個孩子轉,「服務人員」多了,「服務」的對象少了,自然而然地,家長為孩子做的事就更多了。

但是這也容易讓孩子養成使喚長輩的習慣,比如說孩子明明能自己吃飯,卻說:「我要奶奶喂!」 如果家長不及時糾正孩子的這種習慣,孩子會逐漸認為,這些事是長輩應該為他做的,因而會更頻繁地使喚長輩,並變得盛氣凌人,不懂感恩。

正是因為這3個壞習慣是很多3-6歲之間的孩子都有的,有些家長看得多了,也就不當回事了。其實這是不對的,要知道孩子的壞毛病只有越早糾正,對孩子未來的影響才越小。

家長千萬不要抱著「孩子還小,長大就好了」這種心態,因為惡習就像毒瘤,時間越久,會長得越大,發展到最後,就會成為無法治癒的頑疾,毀掉孩子的一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吱咕育兒 的精彩文章:

為何產檢時醫生會問流產幾次?其實有這3大作用,孕媽最好說實話
這些古代奶娘的天然催乳方法,即使放在今天也很有效

TAG:吱咕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