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中俄關係70年:從心所欲,不逾矩

中俄關係70年:從心所欲,不逾矩

2018年9月12日,曾經在「海洋」全俄兒童中心療養的四川地震災區學生代表和中心教職工合唱《 感恩的心》。當晚,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出席第四屆東方經濟論壇全會後,同俄羅斯總統普京一起訪問「海洋」全俄兒童中心,看望曾經在這裡療養的四川地震災區學生代表和當年撫育他們的俄羅斯老師。圖/新華

中俄關係走「中庸之道」

文/安德烈·伊萬諾維奇·傑尼索夫

本文首發於總第888期《中國新聞周刊》

俄中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歷史深遠,在兩國得到廣泛的社會支持,有著強大的經濟支撐與文化基礎。同時俄中之間還有著深厚的感情因素。

「俄羅斯」對於中國人和「中國」對於俄羅斯人,不僅僅是世界版圖上兩個鄰國的名稱,更有一份「遠親不如近鄰」的情懷。

結束過去,開闢未來

早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許多著名的中國革命家就在莫斯科工作和學習。1928年,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在莫斯科郊區舉行,這是中共歷史上在中國境外召開的唯一一次黨代會。抗日戰爭時期,在20世紀30年代末,作為當時唯一一批趕到中國協助作戰的外國力量,蘇聯志願飛行員與中國的愛國者們肩並肩地反擊了日本侵略者。而在蘇聯衛國戰爭期間,成千上萬的中國人在前線和後方幫助過蘇聯。1945年8月,蘇聯軍隊挺進滿洲里,消滅關東軍,給第二次世界大戰畫上了句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甫一成立,蘇聯是第一個予以承認的國家。在此要指出的是,後來成為蘇聯科學院院士的漢學界泰斗謝爾蓋·列奧尼多維奇·齊赫文斯基積极參与了這一事件。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宣布新中國成立時,作為蘇聯駐中國的總領事,他就在天安門現場。新中國第一任外交部長周恩來給齊赫文斯基正式致函,通告新中國希望與各國建立外交關係的意願。就在第二天,即10月2日,齊赫文斯基就向周恩來遞交了蘇聯政府確認與新中國建立外交關係的複電。

1950年2月14日,蘇聯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簽署了《友好同盟互助條約》,並在上世紀50年代經歷了蘇中關係的「蜜月期」。中國人民對蘇聯專家有著難以忘懷的回憶,這些專家參加了諸多企業和工程的建設,其中的許多項目至今仍在運轉。

雙方一路走過來當然也有一些不愉快的回憶,比如中蘇「兩駕馬車」的決裂以及隨之而來的衝突、尖銳的意識形態論戰等。今天可以這樣來看待它們,就像在中國常說的,權當「反面教材」吧。

進入上世紀80年代,蘇中二十多年的對抗逐漸被 「暖風」所取代,雙邊關係逐步實現了完全正常化,符合兩國國家利益的健康思維最終獲勝。還應該指出,2019年是關係正常化的第三十個年頭。在1989年蘇共中央總書記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訪問北京期間,中國改革開放的設計師鄧小平說,「問題就一陣風吹了」,並建議「結束過去,開闢未來」。應當說,蘇中雙方當即友好地開展了這一工作。

1991年,蘇聯解體。中華人民共和國承認俄羅斯聯邦是蘇聯的繼承國,兩國繼續發展雙邊合作;1992年,雙方確認彼此是友好國家;1994年,決定建立建設性夥伴關係;1996年,建立了平等信任、面向21世紀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兩國元首實現了定期互訪以及在國際活動場合的會晤。也正是在那時,兩國建立起了政府首腦定期會晤的機制,並使之成為俄中全方位務實合作發展的平台。2001年,兩國簽署了《睦鄰友好合作條約》,這份基礎性政治文件將平等、互信夥伴和戰略協作關係固定了下來,確認俄中兩國「世代友好,永不為敵」,為在可預見的歷史時期內俄中雙邊關係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基礎。

對雙方切身利益的等同考量,在捍衛國家核心利益時的相互支持,是俄中關係的基本原則。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對話,高度的互信,國家關係中牢固的社會基礎,是兩國合作健康向上和全面發展的最重要條件。如今的俄中關係,沒有政治刺激因素,階段性產生的問題也在戰略夥伴關係的良好氛圍中得以解決。

需要特別指出俄中關係的一大關鍵,就是這種關係的完全非意識形態化。這在今天看來是正常的事,但實際上要放棄陳規老套,不再有意識形態的干預,是件極難的事。這是一個重大的進步,需要倍加珍惜並要以此作為世界大國間構建國家關係的範例。俄羅斯和中國尊重所有的發展模式,不覬覦「彌賽亞」的地位,也不在相互之間以及與外部世界的交往中好為人師。

2004年,俄中之間最終解決了與長達4300公里的國土邊界有關的所有問題(這一敏感問題的談判長達40多年之久)。這使得雙方關係中最後的政治問題得以解決並成為國家關係發展的標誌時刻。

高度的政治互信促使兩國在軍事和軍事技術合作領域中取得巨大成就。在上世紀90年代,這一領域中的合作有了積極進展,並在2005年進行了第一次「和平使命」聯合軍事演習。關於所有的行動和項目,舉不勝舉,只需提一下「東方-2018軍演」就夠了——有數千名中國人民解放軍將士參加了俄羅斯聯邦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多兵種軍演。

從軍事領域的信任措施及在中亞地區裁減武裝部署開始,俄羅斯和中國成為新的國際機構——上海合作組織的倡議者。如今,這一組織成為構建地區協作的新模式,涉及約30億人,所涉區域佔全球國內生產總值的近四分之一。

中國的經濟增長令人矚目,俄羅斯以及一系列新工業國家的發展也蒸蒸日上,還讓世界對金磚國家刮目相看。全球蓬勃發展的經濟體結成了金磚國家的合作模式,新對話機制的首次峰會於2009年召開。2011年,南非共和國加入金磚國家行列。十年來,金磚國家機制積極有效的運轉證實這一模式的現實意義,而俄羅斯和中國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當然,我們兩國最為密切的協作是在聯合國體系中,是在安全理事會及其他國際組織和平台的框架內實施的。

從心所欲,不逾矩

必須指出的是,莫斯科和北京在提出各自的國際倡議時,都儘力最大限度地協調各方的力量,建設歐亞經濟聯盟和推動「一帶一路」倡議就是這方面的例證。俄中合作全方位發展,這種持續不斷的努力帶來了豐碩的成果。2018年的雙邊貿易額達到了約107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跨境電商這種新形式正在飛速發展,投資方面的合作也在擴大,總額為1300億美元的70個大型合作項目,有的已經實施,有的正在調研。

兩國的科技合作早已達到了極高的水平。只要提一下「格洛納斯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和「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兼容就足夠了,而在這一領域中類似的項目比比皆是,有的甚至遠達銀河系。還有一系列意義重大的高科技項目,例如遠程寬體客機和重型直升機的研製正在進行之中。所有的人都明白,未來取決於新技術尤其是信息技術的發展,而這個未來進程實際上已經開啟。所以,我們兩國在這一領域中,既有國家層面和部委框架下的合作,也有企業間的積極協作。

能源是雙方實際協作規模最大的領域。從2011年開始,通過「東西伯利亞—太平洋」石油管道向中國輸送商用石油,對兩國而言,可視為是歷史性事件。「東西伯利亞—太平洋」二期方案的實施,即輸油管道延至科茲米諾港,隨之帶來的是輸油管道輸送能力的擴大,使俄羅斯在2016年就成為向中國出口石油舉足輕重的供應商。2018年7月,「亞馬爾液化天然氣項目」工程開始輸送液化天然氣。這是液化天然氣領域全球最大的項目之一,其中近30%的資本來自中國投資者。雖然中國是煤炭超級大國,但仍在俄羅斯購買了相當數量的煤炭。還必須提及在俄羅斯技術工藝基礎上建成的田灣核電站,這是世界上最先進和最安全的核電站之一。

儘管商貿合作的意義極其重大,但對兩國來說,人文方面的往來同樣重要。俄羅斯和中國是兩個「文化超級大國」,不乏相互間以及全世界範圍內可以分享的瑰寶。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幾十年間,俄羅斯文化對中國在該領域的發展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由此為文化親近、相互理解和友誼打下了廣泛的人文基礎。同樣,在今天的俄羅斯,尤其是在年輕一代中,對中國傳統文化、學習中文的興趣正在增長。電影藝術領域的交流也在發展,近期第一部俄中合拍的影片《戰鬥民族養成記》(又名《我是如何成為俄羅斯人的》)正在熱播。

上世紀50年代在蘇聯學習過或在本國按蘇聯教材學習過的大學生,已成為當今管理、科技和文化領域的精英。現在,雙方教育往來的規模不斷擴大,該領域中各種各樣的交流每年接近10萬人次,第一所中俄聯合大學在深圳開辦。傳媒領域中的交往發展得相當順利。兩國間旅遊往來快速增長。對俄羅斯旅遊者來說,中國位於最具吸引力旅遊目的國的前列。中國朋友旅遊線路涉及的地區也在不斷擴大,莫斯科、聖彼得堡、貝加爾湖等,都是中國遊客嚮往的旅遊勝地。

2019年,從俄中務實合作的角度來看,將是一個豐收年。橫跨阿穆爾河的兩座大橋有望近斯竣工,一座是連通了布拉戈維申斯克到黑河兩市的公路,另一座則是下列寧斯科耶至同江的鐵路大橋。能源領域中下一個突破性的時刻是「西伯利亞力量」天然氣管道項目將於2019年底開始供氣,它將使俄羅斯能夠從「東線」向中國輸送天然氣。由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和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這一高科技工藝項目,預計每年將輸出380億立方米的「藍色燃料」。隨著這條天然氣管道的開通,俄羅斯將成為中國最大的天然氣供應者。鑒於這些成就,我們可以說,俄中之間的「能源聯盟」已在形成之中。

俄羅斯和中國都希望對方能夠順利而穩定地發展。兩國關係的歷史業已證明,政治的穩定和經濟的持續增長符合雙方的利益。70年來,俄中關係之路是曲折坎坷的。但現在,我們可以滿懷信心地說,兩國戰略合作的前景是光明的。在我們看來,當前的相互協作水平是最佳的,走著類似於東西方哲學傳統中的「中庸之道」。

此時,我想起了中國偉大思想家孔子的話,他在回顧自己的人生道路時說:「吾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一「孔子玉律」,在我看來,完全適用於俄羅斯和中國的國家關係。由於相互尊重、高度信任、遵循平等和互利的原則,俄中兩國確實可以「從心所欲」,將任何規模和複雜的項目付諸現實。雙方還自覺地「不逾矩」,既不違背各自國家的利益,也不逾越國際法的原則和規範,並以此為「矩」,在國際舞台上協調行動。

(作者系俄羅斯駐中國特命全權大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新聞周刊 的精彩文章:

全球貿易在2019陷入緊張,會有好消息嗎?
考了第一名,卻變成不及格;本被淘汰的人,竟然榜上有名

TAG:中國新聞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