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蒸饅頭和烤麵包的不同

蒸饅頭和烤麵包的不同

文明程度決定烹飪方式

小麥在全球種植的歷史足足有幾千年。在世界各地,收穫後的小麥被製成麵粉,麵粉又經過不同的烹飪方式變成各具特色的麵食,東方人是蒸饅頭、蒸包子,西方人是烤麵包、烤披薩餅。對於同樣的食物,東西方為何發展出不同的烹飪方式?

出現蒸和烤的區別,在原始時期是因為文明發展的先後決定的。「烤」的烹飪方法是食物直接接近火源,不需要藉助複雜的廚具,這是落後文明的表現:而「蒸」則是運用了水、火以及水蒸氣,再藉助有屜或者蒸籠的鍋,這也意味著文明程度的先進。在人類文明史上,西方文明的起步要遠遠晚於東方,當東方民族的農耕文明高度發達時,西方民族還未完全脫離原始蒙昧的生活。直到17世紀時,歐洲貴族的飲食都還沒有像樣的餐具,人們用公匙喝湯,甚至可以在餐桌上擦鞋,中世紀的西方飲食可以稱得上是「手抓飯」。

發展落後不是東西方烹飪方法不同的根本原因,因為落後者不會永遠落後,當法國和義大利美食帶動著西方飲食文化崛起的時候,東西方烹飪的差異依然存在,這又是為什麼呢?

文化不同,烹飪不同

燒烤和蒸煮,表面上看似乎僅僅是烹飪方法的不同,其實也深刻折射了東西方文化觀念的不同。西方的燒烤強調原汁原味,並且每一種食材都分別烹制,各種菜品分別擺放在盤中,例如烤牛排,即使盤子中裝了土豆泥、西蘭花,它們也不是和牛排一起烤出來的,在盤子里也是和牛排「割據」而立的。這是西方人喜歡強調個人主義的思維方式的體現。西方人喜歡把不同的事物分門別類加以研究,就是食譜也不調和在一起,強調每種食材自己的風味。

而中國的蒸煮則是把各種食材放在一起烹飪。比如西方披薩餅的餡料是一層一層鋪上去的,而中國的包子餡就是各種餡料切碎了攪拌在一起來蒸,這樣的方式雖然使它們各自幾乎失去了自己的本色,卻產生一種新的完整的美味。在中國的食譜里,把各種食材放在一起的做法非常普遍,如福建名菜「佛跳牆」就是中國「調和」的烹飪方法的高端表現,裡面有雞肉、鴨肉、豬蹄筋、瑤柱、鮑魚、海參、豬肚、魚翅等多種產自不同地域和領域的食材,從這道菜里雖然再也吃不到各道食材的本味,但是卻能嘗到一種全新的美味。這種「一鍋煮」的方式,與東方人強調集體主義、講究大團圓、重中和的中庸之道是相通的。

觀念不同,禮儀不同

東西方不同的文化觀念,除了影響了東西方的烹飪方法外,也在影響著進餐禮儀。

中國是禮儀之邦,已有的史料證明「禮儀」最初起源於飲食,《禮記》里說禮儀文化發端於飲食,祭祀禮儀也開始於飲食,至於那些人情禮儀則是後來才興起的。於是在追求「天人合一」、崇尚和諧的東方,人們進餐喜歡團團圍坐的聚餐形式,人們相互敬酒、相互布菜,體現出相互尊重、禮讓的美德以及和諧圓的氛圍,同時也藉此交流了感情並鞏固了家庭觀念,再加上幾千年的階級統治和儒家三綱五常的倫理教化,東方在進餐禮儀中也充分體現了階層的差別。

而西方自文藝復興運動以來,西方社會大力提倡平等、自由、人權和個性解放,特彆強調對個性和自我的尊重,因此西方人進餐時奉行的是分餐制和自助式。在餐桌座次上也能看出不注重高卑尊下只強調平等和個性的「以人為本」的精神,西方以右為尊,男女間隔而坐,夫婦分開而坐,女賓客的席位比男賓客的席位稍高,男士要替位於自己右邊的女賓客拉開椅子,以示對女士的尊重。

東西方文明從古至今就是向著兩個方向發展的,當東方選擇人情倫理的時候,西方就選擇了個人主義和平等,而後來的啟蒙時代的學者更進一步將保障個人權利和人人平等作為建立法制的基本原則,並推動其成為西方近代社會規範體系的基礎。

蒸饅頭和烤麵包,不僅僅是烹飪方式的不同,更是文化觀念的不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科技雜誌社 的精彩文章:

地球大口吃海洋
注視眼睛可以記住人臉

TAG:大科技雜誌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