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中國金融業再次改革,要著重提高直接融資、小微金融比重

中國金融業再次改革,要著重提高直接融資、小微金融比重

中國金融業再次改革,要著重提高直接融資、小微金融比重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2 月 23 日,新華社通報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完善金融服務、防範金融風險的集體學習的重要內容,指出要進一步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與此同時,證監會新任主席易會滿赴上海證券交易所調研,督導上交所設立科創板、試點註冊制相關工作。

經濟學基本常識之一,就是提供的商品和服務要符合市場需求,金融服務業及其供給側改革自然也如此。

從世界經驗來看,側重股權融資為主的直接融資比以銀行貸款為主的間接融資更有利於發展新經濟。從長遠看,經濟發展的長遠動力是創新驅動,直接融資不僅優化資源配置、降低金融風險,更對助推資本形成,促進創新驅動有關鍵的作用。但中國的金融體系一直以銀行向企業發放貸款的間接融資為主,即使過去二十多年股權融資市場已經取得長足進步,但是資本市場的發展速度與中國經濟發展速度還是不匹配。

央行每年發布的社會融資數據很能說明這一點。2018 年的社會融資總量中,新增人民幣貸款佔了 81.37%,企業債券融資總額為 2.48 萬億元、占 12.85%,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金額為 0.36 萬億元、只佔 1.87%。企業債券融資和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金額合計只佔 2018 年中國 GDP 的 3.2%,而且這也不是最近一兩年的融資結構和占 GDP 比重了,過去二十年都如此。

中國金融業再次改革,要著重提高直接融資、小微金融比重

相比之下,美國 2010 年到 2016 年年均證券發行規模 3.37 萬億美元,約合人民幣 22.81 萬億元,約佔美國 GDP 的 18%。

此外,以銀行信貸為主的融資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向銀行借錢對企業而言是一筆債務,是一定要支付利息的。這時候如果碰上經濟下行,企業收入下降了,就相當於企業總收入中要支付給銀行的比例增加了,企業負擔還加重了,形成惡性循環。

正是在融資結構失衡、經濟下行企業負擔加重的背景下,為了刺激新經濟發展、幫助中小民企,一系列政策出台了。

先是爭分奪秒地要推出科創板、試點註冊制。中國難以發展直接融資,與不適應市場發展要求的證券發行體制密切相關。現行的 A 股發行體制將凈利潤指標放在首位,IPO 審核重視公司經營穩定性,不利於新經濟公司上市。創新企業具有在特定發展階段高成長、高投入、實現盈利的周期較長等特點。創新型企業因為 A 股 IPO 盈利指標而不能上市,說明現行 IPO 制度已不適應市場發展趨勢。

然後是要求銀行控制利潤增速、讓利民企,2 月 25 日還新出台《關於進一步加強金融服務民營企業有關工作的通知》,要建立敢貸、願貸、能貸的機制,讓企業從中感受到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總的來說,這一輪金融改革的基調是調整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的結構、小微金融普惠金融和銀行的結構,增加直接融資、小微金融普惠金融在融資結構中的比重。對監管層、金融機構來說,這也是新的挑戰,新經濟、小微企業等領域,很多是新生、高度非標準化的業務,也就是真正考驗風險定價能力的領域。

題圖來源:Pixabay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今年歐洲最重要建築獎,五個入圍作品都提供了多種使用方式
#Cover:放棄約會結婚生娃的韓國年輕人越來越多,怎麼會?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