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2.最初佛經傳到中國,就是這一部經四十二章經淺釋

2.最初佛經傳到中國,就是這一部經四十二章經淺釋

佛說四十二章經淺釋

一九七四年宣化上人講於

美國加州三藩市金山禪寺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懸談

《佛說四十二章經》,這部經的名字有七個字,這七個字有通、有別。通,就是這一個「經」字,這是個通名,佛所說一切經典的通名就叫「經」。在「經」的上邊又有一個別名,別名就是這一部經自己的名字,是一個特別的名字,和其他經不一樣的名字。就好像我們人都叫人,這是一個通名;人又有自己的名字,姓張的叫張某某,姓李的叫李某某,都有一個自己的名字。佛說經也是這個樣子,有通名,有別名。

「佛說四十二章」是這部經的一個別名,別名裡邊又分出來這部經是人法立題。「人」,佛是人;四十二章經,是「法」,所以叫人法立題。這部經是佛所說的法,佛的弟子在結集經藏的時候,把它一章一章地結集在一起,這也可以說是佛的語錄,把佛所說的話聚集在一起,成為一部經。四十二章就是四十二段的語錄。

這是最初傳到中國的經,由迦葉摩騰、竺法蘭兩位尊者用白馬馱經到中國,在洛陽那兒就造了一座白馬寺。白馬寺是皇帝造的,就是在漢明帝的時候。

漢朝時,佛法就傳到中國了,這是佛教在中國最初的一個開始。可是當時中國盛行的是道教,佛教傳到中國時,道教有一些道士就生了妒忌心,對皇帝說:「佛教是假的,是外國的宗教,不是中國的,所以不應該令它在中國流傳,要把佛教趕出去!若不把佛教趕出去,就要來比較一下。」

怎麼樣比較呢?就是把佛所說的經典和道教所說的經典,放在一起用火燒。誰的經典若燒了,誰就是假的;誰的經典若燒不了,就是真的。

當時道教有一個道士叫褚善信,他是道教的首領,帶著五百個道士把道教的經典、靈文都放在一起,就祈禱太上老君說:「道德天尊哪!您一定要顯大靈感,令我們道教的經不要燒了,讓佛教的經燒了。」

當時的道士很多有神通的──有能騰雲駕霧的,有能飛天遁地的,有能隱形的。隱形就是你這麼看著他在前面這兒,忽然間就沒有了!這麼樣有本事的道士都有。他能藉著遁法──奇門遁甲就逃跑了,藉著道教這種的符呀、咒呀,就有很大的神通。

可是這時候用火一燒,怎麼樣呢?佛教的經典都沒有燒著,都放光!佛的舍利也放五色的光,經典也放光到空中,好像太陽照耀世間似的。

而道教的經典呢?一燒就燒著,都被火燒沒有了。能騰雲駕霧的,也不能騰雲,也不能有神通了;能飛天的,也不能飛天了;遁地的,也不能遁地了;能隱形的,也不能隱形了。他們的符咒也都不靈了,沒有功效。這時候,道教的經典都被燒了,褚善信和費正清這些道士當場都氣死了,他們這些徒弟也當場把頭髮剃去,有二三百人都做了和尚。所以這是最初佛教和道教鬥法,把道教斗失敗了。

之後,迦葉摩騰、竺法蘭這兩位尊者就踴身虛空,現十八變,身上出火,身下出水;身下出火,身上出水;在虛空里走路,在虛空里躺著睡覺,在那兒現種種的神變。當時這一班人,連皇帝也都一起信了佛教。所以這一部經是很重要的,最初佛經傳到中國,就是這一部經,因此今天和大家共同來研究這一部經典。

現在先講一講這個字,「佛」是梵語,具足叫「佛陀耶」,翻譯成中文是「覺者」。覺有三種:自覺、覺他、覺行圓滿。

自覺和凡夫是不同的,凡夫是不覺。二乘人他能自覺,自己覺悟了,所以和凡夫不同。二乘人雖然能自覺,卻沒有覺他,你若再能覺他,這就和二乘人不同,這就是菩薩了。菩薩既能自覺,又能覺他;既能自利,又能利他。他看一切眾生都平等,所以他自己覺悟了,也願意一切眾生都覺悟,這叫覺他。菩薩雖然能覺他,可是沒能做到覺行圓滿。佛是既能自覺,又能覺他,覺行都圓滿了,因為三覺圓滿,所以就成佛。

,這部經是佛說的。「說」的意思是「悅所懷也」,就是把自己心裡所歡喜的事情說出來,就覺得更歡喜了。

四十二章,這部經有四十二章,就是四十二段佛的語錄,也就是佛所說四十二章的佛法。

,這一個字具有貫、攝、常、法四種意思。「貫」就是貫穿所說義。好像一串念珠,把經的道理一個字、一個字貫穿在一起,這叫貫穿所說義。「攝」是攝持所化機,攝持所化的一切眾生。怎麼叫「常」呢?古今不變曰常。過去也不變,現在也不變,將來也不變,古今都不改變,這叫常。「法」,三世同遵曰法。三世就是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三世都遵照這個法去修行,所以叫貫、攝、常、法。

此外又有「湧泉義」,好像水從地里湧出來了。又有「繩墨義」,繩墨就是一條繩,上面沾了墨,是木匠用來畫直線的東西,這比喻經是法的準繩。經還有很多種的意思,「經」就是教人修行的方法,所以又有一個「徑」的意思──就是修行的一條道路。以上是《佛說四十二章經》經題簡略的意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宣化上人專弘平台 的精彩文章:

人之所以會有憂愁恐怖,就因為有這種執著
49.「信、願、行」是修凈土法門的三資糧阿彌陀經淺釋

TAG:宣化上人專弘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