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非洲豬瘟病毒研究獲進展

非洲豬瘟病毒研究獲進展

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遺傳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甘建華課題組與李繼喜課題組合作研究揭示了非洲豬瘟病毒(ASFV)DNA連接酶(AsfvDNAL)的分子機制。該項成果近日在線發表於《自然—通訊》。

ASFV是一種獨特的雙鏈DNA病毒,能導致受感染豬死亡,受到了科研人員的廣泛關注,儘管已研究了100多年,目前仍沒有任何有效的疫苗被報道。ASFV對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豬飼養業都是一種巨大的威脅,並於2018年在中國首度暴發,導致了嚴重的經濟損失。

ASFV中有一套完整的DNA修復通路。與通常的DNA修復通路不同,ASFV的DNA修復通路中的聚合酶和連接酶的保真性都非常低,在ASFV基因組的修復和突變過程中均發揮了關鍵作用。

據悉,該團隊此前研究發現,AsfvPolX擁有一個獨特的磷酸根識別位點,對其底物結合和催化活性十分關鍵。「AsfvDNAL與同源蛋白的序列相似性很低,但其容忍鹼基錯配的分子機制還不明確。」該論文第一作者陳屹勍告訴《中國科學報》,研究人員利用X射線晶體學方法,成功解析了AsfvDNAL與不同類型DNA複合物的高解析度結構。

晶體結構顯示,AsfvDNAL具有一個獨特的DNA結合結構域,該結構域對底物結合十分重要。雖然AsfvDNAL與常見的DNA連接酶在催化機制方面保守,但AsfvDNAL在底物催化位點附近具有一些明顯不同的氨基酸組成。

「蛋白突變、體外DNA結合以及活性研究顯示,催化位點附近的氨基酸對催化形式AsfvDNAL-DNA複合物的形成及活性至關重要。」甘建華表示,這項研究成果為針對非洲豬瘟病毒DNA修復通路蛋白的藥物設計提供了結構基礎。(來源:中國科學報 黃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科學 的精彩文章:

「過完年我也不走了」折射理性回歸
翟天臨「論文抄襲」陷輿論風波 法官:可能涉民事責任甚至刑

TAG:今日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