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學會與「胃」和平共處

學會與「胃」和平共處

胃是人體消化系統的組成部分之一,上接食管,下通小腸。在胃黏膜分泌胃酸和胃蛋白酶原的共同作用下,胃使食物中的蛋白質初步分解消化,並且殺滅食物中的細菌等微生物。

學會與「胃」和平共處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胃的健康與否與個體的生活習慣相關,學會與自己的胃和平共處,首先要從規範生活方式做起。

生活方式誘發功能性消化不良

上腹疼、上腹脹、打嗝(噯氣)、反酸、燒心、早飽……這些消化不良的癥狀,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經歷過。

出現消化不良癥狀,首先要辨清原因。

胃食道反流、糖尿病、抑鬱症、胃癌等疾病患者所表現出來的器質性消化不良,原因在於原發疾病。

而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產生,基本都能從生活方式中找到誘因,如熬夜、飲酒、受涼、暴飲暴食等。

學會與「胃」和平共處

消化不良特指上消化道癥狀,表現為食管、胃、十二指腸等部位發生的癥狀,可分為器質性和功能性消化不良。在消化不良的發病人群中,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發生率為60%-70%。消除癥狀,首先要去除生活方式誘因,其次才是用藥。

在夏志偉主任醫師的門診中,因功能性消化不良前來就診的患者比例非常高,這部分患者中,以胃脹、胃痛、打嗝、反酸、燒心等原因尋求醫生幫助的最為常見。排除胃食管反流、胃潰瘍、糖尿病、腫瘤等器質性病變,因單純的功能性消化不良引發的以上癥狀,患者可以通過調整生活方式和適當用藥來緩解或消除癥狀。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用藥,要依據患者不同的癥狀進行選擇,主要有抑酸劑和促胃動力類藥物。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發生與年齡、生活方式、環境等關係密切,所以不排除它在某一時間段或人體特定狀態下捲土重來的可能性。順應胃的脾氣秉性,才能讓我們的胃保持正常的工作狀態。


順胃而為,才能長治久安

人有多少種個性,胃就有多少種喜好。有人的胃喜歡軟食物,有人的胃喜歡熱食物,不一而足。

日常護胃的總體原則是順胃而為,迎合胃的喜好,吃讓胃舒服的食物,居讓胃舒適的環境。健康的生活方式、積極的身體鍛煉,良好的心態,是保障胃健康的基本要素。

隨著年齡增長,人的胃腸道功能逐漸減弱,氣候、飲食、起居等原因都有可能成為觸發消化不良的誘因。正是因為誘因不定期的存在,導致功能性消化不良還呈現出反覆發作的特點。生活中不能吃得過多、過飽,餐後應適當運動,去除消化不良的誘因,絕大多數功能性消化不良癥狀是可控的。

學會與「胃」和平共處

此外,定期的胃腸鏡檢查,也是保持胃腸功能免受重創的重要措施之一。我國晚期胃腸癌的檢出率遠高於一些發達國家,其中很大一部原因在於公眾預防理念的落後。若在胃腸癌早期通過胃腸鏡檢查發現,治癒率幾乎為100%,而且可以在胃腸鏡下治療不必接受胃腸切除手術。但如果晚期發現,不但病人要承受身體和經濟上的雙重壓力,也很難達到治癒。

因此,建議40歲以上的人群,結合癥狀及家族史方面的高危因素,進行胃腸鏡篩查,以便早期發現並治療腫瘤。


【葯盾公益】以中國非處方藥物協會、中國藥學會,中華醫學會等共同發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組織——PSM藥品安全合作聯盟,廣匯資源,凝聚力量,促進公眾用藥安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PSM葯盾公益 的精彩文章:

節後減肥奇想:「減哪瘦哪」的局部瘦身能實現嗎?就這麼簡單!
流感進行時,中醫藥防護知多D

TAG:PSM葯盾公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