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獲8500萬美元B輪融資,要加速CAR-T細胞治療候選藥物的臨床進展

獲8500萬美元B輪融資,要加速CAR-T細胞治療候選藥物的臨床進展

36氪獲悉,細胞治療新銳公司亘喜生物已完成8500萬美元的B輪資金,由淡馬錫領投,禮來亞洲基金、翼朴資本、King Star Capital和Chengdu Miaoji跟投。本輪融資將用於推動亘喜生物下一代CART免疫細胞基因治療候選藥物的臨床試驗。此前,該公司曾獲得通和毓承的7000萬人民幣A輪融資。

這家公司於2017年創立,彼時,FDA先後批准了全球兩個首款CAR-T細胞療法的商業產品——諾華的Kymriah和Kite製藥的Yescarta,由此,癌症免疫治療進入一個新時代。亘喜生物正是一家專註開發新一代細胞藥物的創新型生物醫藥公司,主要想開發高質量、低成本的CAR-T細胞藥物,以解決細胞基因治療領域的技術難題,包括生產複雜,缺乏現貨產品,以及療效持續時間短等問題。

我們都知道,相對於傳統的化葯、靶向藥物,CAR-T細胞藥物往往成本較高。根據公司董事長兼CEO曹衛博士的介紹,因為它是個體化的治療,在美國單純的CAR-T細胞製備(生產)成本可能就有十幾萬美金,再加上多年科研開發成本等其他成本,最終的市場售價遠遠超出普通大眾的承受能力,尤其是在沒有醫療保險承擔的市場。

而亘喜生物要做的便是開發新的基因轉染和細胞製備技術,以及採用全新的產品路線——譬如通用型CAR-T(Universal CAR-T)來降低成本。曹衛博士表示,之所以能做到降低成本是因為亘喜生物已經開發出FasT CAR技術和off-the-shelf CAR-T技術,其中FasT CAR技術能在一天生產出CAR-T細胞,而off-the-shelf CAR-T技術則是從健康的供者獲得的T細胞製作成百上千個劑量的CAR-T細胞。

目前,由這兩個技術平台所開發的兩款產品已經進入到了人體臨床研究階段,具體的研究成果尚未公布。正在開發的其他產品還包括FasT CAR-T細胞產品,雙靶點CAR技術,現貨CAR-T產品,以及用於治療難治性實體瘤的CAR-T產品。

目前,在CAR-T細胞免疫療法領域,國內的研發和投資活動也非常火熱。據不完全統計,國內已經有100多家CAR-T公司,其中獲得資本加持的CAR-T研發企業還有上海細胞治療集團(C輪)、藝秒神州(B輪)、普瑞金(B輪)、葯明巨諾(A輪)、森朗生物(A輪)、普珩生物(A輪)、康愛生物(定向增發)、吉凱基因(B輪)斯丹賽(B輪)、賽傲生物(B輪)、安諾柏德(A輪)、宜明昂科(A輪)、博生吉(戰略投資)、科濟生物(Pre-C輪)、恆潤達生(A輪)、合源生物(A輪)等,其中復星凱特、葯明巨諾等的技術已經趨於成熟。

曹衛博士認為,中國正在成為全球CAR-T療法的第二舞台,必將開發出先進的CAR-T產品。不過它仍存在很多問題,譬如疾病複發、嚴重不良反應風險,病程進展較快病人受不住個體化治療過程,對實體瘤療效比較有限等,這些都是未來5-10年行業需要解決的問題。

最後介紹一下團隊,亘喜生物創始人曹衛博士於美國弗吉尼亞醫學院獲得免疫醫理學博士學位,並在哈佛和斯坦福醫學院進行免疫藥理學領域的研究,曾是前西比曼生物科技聯合創始人及CEO、美國昂飛公司(Affymetrix, Inc)的大中華區總經理,以及通和毓城投資合伙人,在西比曼生物期間他曾全面負責細胞治療業務的戰略規劃、產品開發以及產業資源的整合,為西比曼建立了cGMP細胞生產基地,並使公司在納斯達克上市,成為唯一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細胞治療生物醫藥科技公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6氪 的精彩文章:

永輝mini店開啟全國複製,生鮮佔比超6成
番劇與中國視頻網站往事:從東電維權到B站崛起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