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這七個建議能讓你的好奇心永不停息

這七個建議能讓你的好奇心永不停息

今天推薦的書籍是《好奇心》,從心理學、經濟學、教育和商業領域吸取了大量的研究結果,告訴人們什麼會助長好奇心。想保持好奇心需要通過不斷的鼓勵、獎賞和激勵,要成為一種習慣,耐心培育才能獲得。


2019年第14本書


正文



好奇心是人類進步的源泉

保持強烈好奇心的人會越來越有價值,而失去好奇心會讓你的生活失去色彩,毫無趣味和快樂可言。

認知需求低的人更有可能會依靠他人來解釋問題,或者退而尋求認知捷徑,比如別人說什麼就信什麼。如果你有著很高的認知需求,那麼你很可能會積極地想獲得經驗和信息,以幫助你思考並提出一些假設和謎題。你會一刻不停地想要探索,想要獲得新知識。認知需求低的人是「認知吝嗇者」,他們會儘可能避免腦力勞動;然而認知需求高的人卻非常享受「需付出努力的認知活動」,他們會選擇閱讀一些非小說類書籍,或者會因將要學習一個新概念而激動不已。

好奇心分為兩種:消遣性好奇與認識性好奇

消遣性好奇表現為無止盡的喜新厭舊,通常表現就是 3 分鐘熱度。消遣性好奇是探索性思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能讓視野更開闊、結論新朋友、獲得新的經歷。但要總是走馬觀花,反而對自己沒有太大的意義。

認識性好奇:讓你思考為什麼會發生,去尋找問題背後的表象,對知識進行理解和探尋。這種好奇才能真正產生價值。

認識性好奇並不容易擁有,它需要持久的在認知上的努力。相比消遣性好奇,滿足它更加艱難,但最終也讓人們收穫更多。



網路對好奇心的擠壓

書中講了一個孩子的故事:


傑克三年級的期末作業是研究水蟒。經過三個小時的網上搜索,他完成了一篇非常詳盡的報告,涵蓋了很多與這類蟒蛇相關的事實信息,比如它的習性(半水生)、獵物(包括山羊和小馬)及體型(巨大)。

傑克對自己的報告很滿意,在給老師看過之後,還帶回家讓父親閱讀。「水蟒是世界上最大的蛇。」他告訴父親。於是父親回問了一個問題:「那世界上第二大的蛇是什麼呢?」傑克輕輕地皺了皺眉頭,然後轉身回到他的卧室開始敲擊電腦鍵盤。不到一分鐘,他就回到父親面前說出了他的答案。

而在沒有網路的時代,這個順序會是先在家裡查詢百科全書,找不到答案之後,可能去圖書館借本蛇方面的書。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對此產生真正的興趣。

網路能有效地填補信息缺口,但同時也擠壓了好奇心。在這個過程中,大腦的認知能力會逐漸衰退。

當你很容易獲得一個知識點的時候,因為沒有遇到困難,反而很容易在你在記憶中留下印象。當你在學習很吃力的時候,反而能學的更好。舉個最簡單的例子:聽有聲書,幾分鐘就能聽完一本書的內容。但聽完之後,你很難在大腦中留下太多的印象。

而閱讀一本好書,反覆多讀幾遍,認真做下筆記。針對自己不理解的概念或觀點做下擴展閱讀,跟幾個朋友進行討論,雖然要花上很長時間,但這個過程,會讓你的記憶更深刻,對知識點理解的更深入。

當人類處理信息時,困難是有益的,因為我們的大腦會被迫更努力地解碼和整合輸入的信息。

好奇心依賴於摩擦阻力,依賴於填補信息缺口過程中的拼搏,依賴於不確定性、奧秘以及對無知的意識。


保持好奇心的七種方法


1

|虛心若愚|



史蒂夫·喬布斯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對世上一切事物都很感興趣,比如包豪斯運動、垮掉派詩歌、東方哲學、商業的運轉方式、鮑勃·迪倫的歌詞、消化系統的生物學原理等。

喬布斯的好奇心對他的創新能力、自我顛覆能力以及事業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比如對音樂的愛好,促使他發布了世界上第一款成功的 Mp3 播放器,建立了第一個合法的音樂下載服務,還說服了一系列搖滾歌星幫助他出售自己的產品。




在1 700年以前,借用歷史學家伊恩·莫里斯的話說,中國一直都是「地球上最富饒、最強大、最有創造力的國家」。然而在之後的一個世紀里,西方在經濟和科技開發上都趕超了中國,並將這個勢頭保持到了20世紀晚期,在這期間,中國失去了以往的活力。歐洲和美國的工業化發展都遠比中國、印度等其他亞洲國家快速且更成功。原因有很多,比如法律框架、教育體系以及自然資源等。其中一個因素是西方國家釋放了人類好奇心所帶來的力量,然而東方卻沒有。那些大的東方帝國承受著另一位歷史學家托比·胡弗(Toby Huff)所謂的「好奇心逆差」。他們的上層階級對探索西方的知識和科技並不感興趣,因為他們對自己的現狀非常滿足。


儘管在17世紀,天主教會想盡一切辦法去掩蓋伽利略的發現,但也不能說他們對知識不好奇。許多牧師都在關注最新的科學動向,有一些還是各自領域的實踐者。在伽利略的著作《星際使者》出版之後,紅衣主教聖羅伯特·貝拉明下令讓天主教學院最好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去研究學習這本書。

然而也正是貝拉明在1616年主持了對伽利略的審判。並不是教會對宇宙的真實本質不感興趣,而是他們認為這樣的知識應該只能屬於可以掌控它的特權階級,比如他們自己。伽利略惹怒了當權者不是因為他出版了《星際使者》,而是因為他採用了普羅大眾通用的義大利語,而不是上層階級專用的拉丁語。

伊恩·莫里斯在他的著作《西方將主宰多久》中講到,中國相對於西方的落後在很大程度上與一個地理事實相關,即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寬度。大西洋沿岸長3 000英里,簡直是最完美的。它足夠廣闊,從非洲、歐洲到美洲,可以讓來自不同文化的各種商品在海岸線附近生產,然而又不是過於寬廣,但足以讓伊麗莎白一世的大帆船能夠順利橫跨。相比之下,太平洋就要大很多,無法實現沿海岸線的貿易往來,也降低了海上探險的可行性。中國和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相隔8 000英里,恐怕再無所畏懼的中國人也難以在西方歐洲人之前發現並殖民美洲新大陸。相應地,中國也很安全,不易遭到侵略或襲擊,但也意味著沒有太多機會和動力去探索世界上的其他地方。

2

|建造資料庫|



作者從詹姆斯·韋伯·揚 寫的 《創意的生成》學到了創意的五個步驟。

第一步,收集素材,也就是收集有關產品及其消費者的信息。

書里引用了居伊·德·莫泊桑的例子。一位年長的作家告訴莫泊桑,「在巴黎的大街上隨意選擇一位計程車司機。這位司機對你來說大概與其他司機無異,但你需要去了解他,直到足以將他詳細地描寫出來,並且通過你的描述能夠向他人展現一個有別於世界上其他任何計程車司機的獨一無二的個體。」 這就是收集產品及其消費者信息的方法。

揚又說到,同樣重要的是持續性地收集普遍的素材,「在廣告行業,我所知道的每一個真正很有創造力的人都有兩個很顯著的特徵:第一,天底下幾乎沒有他們不感興趣的主題,無論是古埃及的祭奠文化還是當代藝術。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讓他們為之入迷;第二,他們會博覽各種領域的信息……在廣告行業,一個創意需要將某個產品與某個群體的具體信息、生活以及事件的一般常識結合起來。」

好的想法不是臨到需要時,冥思苦想就能自然萌發出來的。它紮根於創造者數月、數年甚至好幾十年的積累之中,既是思維形成習慣後的產物,也是才華的閃現。

有強烈好奇心的人,生活在一種增強現實中,他們會注意觀察事物的多種可能性的層次。在細節中發現一些其它人看不到的角度。

揚的方法論的其他步驟是在第一步的基礎上衍生出來的。

第二步,反覆推敲。

將第一步收集到的素材再從其他不同的角度重新審視,並將它們與其他事實存在進行非常規的交叉組合,持續性地尋覓所有事物之間有趣的新關聯和新組合。這樣的做法不一定能給你帶來好的創意,事實上,揚預測你將會感到自己找不到任何合適的突破口,無法提出一個一針見血的見解,自己所有的知識儲備會在腦子裡無序地攪在一起,你會深感絕望而完全進行不下去。然而揚說,雖然此刻你感到很絕望,但事實上這是個好現象,因為這意味著你已經完成了這一步,可以進行下一步了。

第三步,完全不需要做任何直接的努力,彷彿是對自己之前努力的犒勞。

這是一個允許無意識行為參與進來的階段,但只能由與目前任務毫不相關的事物刺激而產生。揚對讀者說,夏洛克·福爾摩斯經常在辦案途中忽然把華生拽去聽一場音樂會,完全不給他那缺乏想像力的搭檔以反對的權利,因為他知道他已經完成了全方位思考的艱難過程,之後想要有靈感閃現,最好將自己的全部意識從案件本身移開,去關注一些別的事情。

第四步,在大腦中表演一場肉眼看不見的魔術。

揚的建議是,在聽完音樂會後,回家躺在床上,將一切問題都交給無意識的思考,自己美美地睡上一覺。由於之前有意識的思考已經做好了鋪墊,你所期待的靈感會在之後的某個不經意間突然閃現出來,比如刮鬍子的時候,洗澡的時候,或者經常是在早上半夢半醒的時候。

第五步也是最後一步,對想到的創意點進行探測、試驗、調整,再將其實現。


尤里卡時刻:

即某個想法忽然不請自來。事實上這種靈感閃現根本不是一場意外。它們源於長久以來的積累和推敲,源於對知識的緩慢、慎重而耐心的儲備。

在日常收集想法、創意、觀點和看到有價值的內容,到印象、有道這類知識管理筆記中,定期的整理和提煉,去建立自己的資料庫,就是產生創意最有效的途徑。

3

像「狐蝟」一樣覓食



隨著數字科技越來越多地滲透到我們的生活中,各個領域之間的界線也越來越模糊。

已經不可能象以前一樣,只掌握單一領域的知識,你需要在某個領域深入,同時也需要對多個領域的知識有所了解。廣泛的知識面也越來越有價值。

在一個競爭激烈且高度信息化的世界裡,能精通一個或兩個方面的知識是至關重要的,這就要求無論在深度上還是細節上,你精通的程度都要高於自己的同代人。但若真正想讓自己這一優勢發揚光大,你還需要有能從不同角度來思考問題的能力,能夠與有不同專長的人有效地溝通協作。

當你把自己感興趣的那些可以量化的專業技能與對其他領域的興趣結合在一起,找到你自己的路,會讓你更有價值。

感覺我自己就是如此,興趣廣泛。從程序員、項目經理、諮詢顧問,轉行到自媒體、培訓師,喜歡海量的閱讀、到處旅行、經常約人進行一對一的深入溝通、喜歡運動,正在學巴柔。而且技能清單中,還有幾十項目標需要學習和探索。這種先專後博的混合方式,讓我的生活非常有趣,同時也建立了自己的個人品牌。

4

詢問關鍵的「為什麼」



在談判過程中,你問了對方真正想要什麼或是需要什麼,那麼你將更可能想出一種有創造力的解決方案。

這個看起來很簡單的問題,但在談判者中總是一遍又一遍的犯同樣的錯誤。總以前自己知道答案,而實際上並不知道。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生物倫理學家約迪·哈爾彭曾經是一名職業精神病醫師。她發現,如果醫生真切地表現出對病人很感興趣,而不是按照職業慣例不帶有任何附加情感以求客觀的話,病人往往能有更好的治療效果。

比如當前的北愛和平談判一直都是僵局,當詢問「什麼對你們來說是真正重要的?」 最終找到雙方都認可的和平方案。

美國陸軍上將斯坦利·麥克里斯特爾,也問了同樣的問題。美國軍隊在入侵巴格達之後的幾年裡不斷調整適應的艱難過程。這個過程最終持久性地減少了暴力行為,儘管來得有些遲。他說:「剛一開始,我們的問題是『敵人在哪裡』,這是一個有關情報的問題。當我們變得精明一些後,開始問『敵人是誰』,並自以為非常聰明。接著我們意識到那並不是一個正確的問題,於是我們問『敵人在做什麼或者正要做什麼』,又過了很久之後,我們才問『為什麼他們是敵人』。」

注意,並不是詢問為什麼就一定能找到答案。你需要對對方的基本信仰和感受足夠好奇的談判者,才能找到答案。


5

|做一個「思想工匠」|


那些為世界貢獻出最偉大想法的人往往也是對細節的狂熱追求者。第一次打開《物種起源》一書,你會發現它並不是之前你想像中的那種很難讀懂的書,也不會意識到它正在宣示著一場知識革命的到來。你所看到的只是一頁又一頁的有關狗和馬的育種問題。達爾文這一改變世界的觀點完全產生於實驗性的觀察之上。與之類似的,如果你讀過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就會發現,在任何有關市場「看不見的手」的內容之前,都是對他近距離觀察一個圖釘工廠運行的描述。

富蘭克林在朴茨茅斯港做的實驗失敗了。他及他的實驗團隊在觀察船周邊的水面平復情況時發現,油膜對於白色浪花的高度和強度幾乎不起任何作用,海浪會沖著船的方向形成浪峰並在海岸線上消散。但這並不會使富蘭克林感到氣餒。他會仔細記錄下實驗中的各個細節,哪怕是那些未成功的情況,因為它們可能會為將來的嘗試提供修訂的線索。事實上,富蘭克林的油膜靜水實驗一直產生著影響力。《生物物理學期刊》最近發表的一篇文章證實,他們激發了後來的科學家的靈感,去研究水面上只有一個分子厚度的薄膜(單分子層)的活動,並最終更好地理解了細胞膜的屬性——一種包裹著組成所有生命體的基本組件的半滲透性薄膜。

我們現在所生活的世界與本傑明·富蘭克林的時代有著千差萬別,科學技術遠比那個時代複雜,這也導致我們的世界與之相比更為抽象。我們大部分人甚至不知道從何處開始去理解一輛現代汽車的引擎是如何運轉的,或者一部智能手機是如何工作的。數字革命正是建立在抽象性這個原理上——整個世界被轉換成了「0」和「1」的組合。互聯網讓我們可以對所有信息的標題欄進行瀏覽和跳躍,選出其中的要點而不需要深入了解細節。除非我們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思想工匠」——在有總體規劃的同時,刻苦鑽研每個細節,既關注過程也關注結果,既看重細節也富有遠見,否則我們將永遠無法再次體會富蘭克林時代的精神。


6

|質疑你的茶匙|


勞拉·麥金納尼(Laura McInerney)從前是一名教師,現在拿著富布賴特獎學金(Fulbright scholarship)攻讀教育學的博士學位。她在念大學時曾在麥當勞工作。在每天早餐的工作時間段,她會經手400多個雞蛋,「敲碎、打散、煎熟、取出,然後再不斷重複!」這是一項極其枯燥的工作,或者至少與她的能力相比是一件很無趣的事情。漸漸地,她開始對雞蛋感興趣,經常思考它們是如何因為凝固而變熟——蛋白質持續受熱不再溶解而變為固體的過程。


麥金納尼忽然覺得眼前的每個雞蛋都變為了一個微縮戰場,蛋白質在裡面與「熱量勇士」們激烈奮戰。於是她開始仔細觀察每個雞蛋,看什麼位置上的蛋白質最先「戰敗」,中間的或是邊上的。在其他日子裡,這些雞蛋有時會讓她想起曾經在歷史課上了解到的魏瑪時期的德國,一個雞蛋的價格從1/4德國馬克變為40億德國馬克。有時,她又會從雞蛋聯想到道德問題,思考從雞那裡偷走雞蛋是否道德。對於麥金納尼來說,現在對雞蛋的認識已遠超過從前的範疇。

我們都曾對被迫將時間花在自己認為極度乏味的任務上而感同身受,無論是被家長、老師、老闆還是被自己的道德觀強迫。我們可以找到一些動力去鼓勵自己完成任務,比如完成後的收入、老師的肯定,或是設想如果沒完成將要面臨的問題。然而,我們還可以想辦法把這些平凡的事變為能激起自己好奇心的事,因為一旦你開始對其感興趣,就會更樂意去投入時間。

如果說消遣性好奇是由新鮮事物刺激而掀起的短暫漣漪,那麼認識性好奇則是一條你想要一直走下去的小徑,儘管有時候會崎嶇不平。沿著這條小徑漫步,能夠讓你收穫一些額外的、重要的益處。英國哲學家穆勒認為,快樂會在我們追逐其他目標的時候降臨,「就像螃蟹一樣」會從側面來到我們身邊。

當你生活在一個平淡無奇的地方——其實我們都生活在某個平淡無常的地方——那麼你可以選擇如何看待你身邊的世界。我們可以像其他人一樣度過每一天一,遍又一遍地看著同樣的東西,從不多想它們是如何成為現在這個樣子的或者為什麼能保持現在的樣子,也不思考怎樣才能使它們變得更好。或者,我們還可以選擇去了解它們一。旦我們選擇去了解周圍的事物,並且對它們產生了好奇,我們其實就選擇了讓自己永遠不會感到厭倦。


7

|將謎題變為奧秘|



謎題被成功解決之後,我們就不再需要好奇心的驅動。而相反,奧秘則需要我們永不停歇的探尋精神。當我們最初面對一個新問題時,就會不自覺地把它當作一個謎題:答案是什麼?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開始收集知識。在這一過程中,有時候我們就開始轉而認為它似乎是一個能讓我們永遠保持好奇的奧秘。因此,一時的興趣能夠被轉化為一生的追求。




當我們遇到任何形式的謎題時,應該不斷提醒自己其背後的奧秘所在,因為在謎題被解決之後,這個發現也許能陪伴我們很長的時間,並給我們帶來快樂。威廉姆·弗里德曼熱衷於解決謎題這一事情本身,但他對於謎題的好奇心遠超越任何一個他所面臨的具體問題。在里弗班克,他開始將密碼學最基本的原則——「任何事物都可以表示任何意思」理解為一個永無止盡的奧秘,他在其中獲得了極大的愉悅並獲益良久。解決謎題是通往奧秘之國的墊腳石。我們所探尋的奧秘越多,收集的信息就越多,知識與文化的涉獵範疇也就越廣闊。


100天行動讀者反饋


@KF劉龍飛


Day38


簡單是一種力量


對待工作和愛情都一樣


@一笑而過


學英語44


記賬39

新出的對抗拖延課程:

我是如何戰勝拖延症的?

想了解更多關於100天行動內容---->

不需要意志力的習慣養成法:100天行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warfalcon 的精彩文章:

過完年,分享我的2019年學習清單

TAG:warfalc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