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山海經》中的古聖人之道

《山海經》中的古聖人之道

第二講:問道山海經—上古聖賢智慧

一、什麼叫做道?

二、得道之人有什麼特徵?

三、《山海經》中的古聖人之道:

1、盤古開天;2、女媧補天;3、伏羲畫卦;4、神農嘗草;5、黃帝人文;6、大禹治水

四、佛經印證古聖人之道

五、古聖人之道從何而來?

1、不易之道

2、容易之道

網路圖片

《山海經》中的古聖人之道

我們今天分享的《山海經》中的古聖人之道,將從幾個所謂的神話故事展開:

盤古開天、女媧補天、伏羲畫卦、神農嘗草、黃帝人文、大禹治水

為什麼說是「所謂」的神話呢?

因為我從來不認為他們是神話,

我從來都相信他們是真的。

他們是聖賢,

我們是凡夫,

凡夫是無法揣測聖人的,

對於一個凡夫來說,

唯一可做的的是相信聖賢。

對於一個後人來說,

唯一也應該做的,

是相信我們的老祖宗。

惟有這樣,

古老的文化才能被傳承。

也惟有如此,

我們的後人才會相信我們。

網路圖片

盤古開天

中國上古開天闢地之神。

三國時期吳國徐整著《三五曆紀》 :

「天地渾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闢,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於天,聖於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如此萬八千歲。天數極高,地數極深,盤古極長。後乃有三皇。數起於一,立於三,成於五,盛於七,處於九,故天去地九萬里。」

明董斯張在《廣博物志》中條引《五運歷年紀》云:「盤古之君,龍首蛇身,噓為風雨,吹為雷電,開目為晝,閉目為夜。死後骨節為山林,體為江海,血為淮瀆,毛髮為草木」。

《山海經》記載:「鐘山之神,名曰燭陰,視為晝,瞑為夜,吹為冬,呼為夏,不飲,不食,不 息,息為風。身長千里。在無之東。其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鐘山下。」

袁珂《山海經校注》中把燭龍與開天闢地的盤古等同起來,並說:「說者謂此神當即是原始的開闢神,征於任昉 《述異記》:『 先儒說:盤古氏泣為江河,氣為風,聲為雷,目瞳為電。古說:盤古氏喜為晴,怒為陰。』 《 廣博物志》 卷九引《 五運歷年紀》:『 盤古之君,龍首蛇身,噓為風雨,吹為雷電,開目為晝,閉目為夜。』 信然。盤古蓋後來傳說之開闢神也。

後來經演化,盤古精神演變成三清,盤古肉身變成盤古大陸。

現在也有人稱歐亞大陸為盤古大陸。

網路圖片

女媧補天

女媧,中國上古神話中的創世女神。

又稱媧皇、女陰,史記女媧氏,是華夏民族人文先始,是福佑社稷之正神。

相傳女媧造人,一日中七十化變,以黃泥仿照自己摶土造人,創造人類社會並建立婚姻制度;因世間天塌地陷,於是熔彩石以補蒼天,斬鱉足以立四極,留下了女媧補天的神話傳說。

女媧不但是補天救世的英雌和摶土造人的女神,還是一個創造萬物的自然之神,神通廣大化生萬物,每天至少能創造出七十樣東西。她開世造物,因此被稱為大地之母 ,是被民間廣泛而又長久崇拜的創世神和始母神。

兩個英雄人物,水神共工氏和火神祝融氏,在不周山大戰,結果共工氏因為大敗而怒撞不周山,引起女媧用五彩石補天等一系列轟轟烈烈的動人故事。

出處:《列子·湯問》、《淮南子·覽冥訓》、《山海經》

水神共工氏和火神祝融氏在不周山之戰的故事,在《山海經·西山經》有記載。而《山海經·海外北經》則有「共工之臣相柳氏」的記載。《山海經?大荒西經》: 「有神十人,名日女媧之腸,化為神,處栗廣之野,橫道而處。」後逐漸演化為女媧用五彩石補天的動人故事。

女媧造人:女媧為創世神,但創造既包括自然界的創造,也包括人類的創造,因而女媧又是造人之神。

女媧高媒:女媧造了女人和男人,安排男婚女嫁,並使人們結合,於是有了婚姻。

女媧制樂:女媧創造了瑟、笙簧、塤等中國一部分的傳統樂器。

網路圖片

伏羲畫卦

伏羲,華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亦是與女媧同為福佑社稷之正神。楚帛書記載其為創世神,是中國最早的有文獻記載的創世神。

伏羲的主要貢獻:

一、創立八卦,開啟了中華民族的文化之源。

二、教民作網漁獵,馴養野獸。

三、變革婚姻習俗,倡導男聘女嫁。

四、始造文字,用於記事。

五、發明陶塤、琴瑟等樂器。

六、將其統治地域分而治之。

伏羲畫卦,為千古第一功。伏羲創立的八卦為先天八卦。

為什麼叫先天八卦?

萬事萬物由此生髮,代表先天的體。

而文王的八卦,叫做後天八卦,代表後天的用。

有句話:先天八卦後天用。

什麼意思呢?

我們將來再講。

神農嘗草

炎帝,是中國上古時期姜姓部落的首領尊稱,號神農氏,又號連山氏。

主要貢獻:

嘗百草,創連山。

其他貢獻:

種五穀,定農業。

立市廛,建市場。

治麻布,著衣裳。

作五弦,樂百姓。

削木弓,威天下。

制陶器,改民生。

創連山,是炎帝的首功。

連山即連山易。

炎帝根據當時的天地規律,

創建的八卦叫做連山易。

為什麼叫連山易,

因為炎帝號連山氏,

還有一個原因,

鄭玄在《易贊》中說:

「《連山》者,象山之出雲,連連不絕。其是以艮卦開始,如山之連綿,故名連山。

也有學者說,《連山易》就是《山海經》之《五臧山經》。

網路圖片

黃帝定人文:

《史記·五帝本紀》載:「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征。於是軒轅乃慣用干戈,以征不享,諸侯咸來賓從。而蚩尤最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咸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蓺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貙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志。

黃帝戰蚩尤的故事,最早在中國上古奇書《山海經》中有記載,《山海經·大荒北經》:「有系昆之山者,有共工之台,射者不敢北向。有人衣青衣,名曰黃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杭州)之野。應龍畜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殺蚩尤。魃不得復上,所居不雨。叔均言之帝,後置之赤水之北。叔均乃為田祖。魃時亡之,所欲逐之者,令曰:「神北行!」先除水道,決通溝瀆。

創歸藏易。

數學:隸首作數,定度量衡之制。

軍隊:風后衍握奇圖,始制陣法。

音樂:伶倫取谷之竹以作簫管,定五音十二律,合於今日。

衣服:元妃嫘祖始養蠶以絲製衣服。

醫藥:與岐伯討論病理,作《黃帝內經》。

文字:倉頡始制文字,具六書之法。

鑄鼎:在荊山(位於陝西中部)鑄鼎,分華夏為九州。

水井:井的發明,古人也歸功於黃帝。

其他:舟車、弓矢、房屋等之發明。

創歸藏易,作《黃帝內經》,彰顯了黃帝的偉大。

遠古有三易,《周禮》云:「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易,二曰歸藏,三曰周易。

三字經:有連山,有歸藏,有周易,三易祥。

網路圖片

大禹治水

禹,姓姒[sì],字(高)密。史稱大禹、帝禹,為夏後氏首領、夏朝開國君王。

帝堯時,洪水泛濫造成水患災禍,百姓愁苦不堪。帝堯命令鯀治水,鯀受命治理洪水水患,鯀用障水法,也就是在岸邊設置河堤,但水卻越淹越高,歷時九年未能平息洪水災禍 。接著禹被任命為司空,繼任治水之事 。禹治水三過家門不入, 正是他勞心勞力治水的最好證明。

禹立即與益和后稷[jì]一起,召集百姓前來協助,他視察河道,並檢討鯀治水失敗的原因。禹總結了其父親治水失敗的教訓,改革治水方法以疏導河川治水為主導,利用水向低處流的自然趨勢,疏通了九河 。治水期間,禹翻山越嶺,淌河過川,拿著測量儀器工具,從西向東,一路測度地形的高低,樹立標杆,規划水道。他帶領治水的民工,走遍各地,根據標杆,逢山開山,遇窪築堤,以疏通水道,引洪水入海。禹為了治水,費盡腦筋,不怕勞苦,也不敢休息 。他親自率領老百姓風餐露宿,過家門而不入,整天在泥水裡疏通河道,把平地的積水導入江河,再引入海洋。經過13年治理,終於取得成功,消除了中原洪水泛濫的災禍 。因為治洪水有功,人們為表達對禹的感激之情,尊稱他為「大禹」,即「偉大的禹」。

在治水的過程中,禹走遍天下,對各地的地形、習俗、物產等皆了如指掌。禹重新將天下規劃為九個州,並制定了各州的貢物品種 。「定高山大川。……驅禽獸,命山川,類草木,別水土。」並刻之於九鼎,迎來太平盛世。

後人跟據九鼎所錄內容勘定,完成了偉大的經典:《山海經》。

作者:高松(山海經研究院院長)

聲明: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化中國 的精彩文章:

《山海經》與推背圖
問道《山海經》:何謂道?

TAG:文化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