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動物 > 中國國際重要濕地總體生態狀況良好

中國國際重要濕地總體生態狀況良好

《中國國際重要濕地生態狀況白皮書》發布

中國國際重要濕地總體生態狀況良好

濕地與森林、海洋並稱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1公頃濕地生態系統每年創造的價值高達1.4萬美元,是熱帶雨林的7倍,是農田生態系統的160倍。

我國高度重視濕地生態系統的安全。《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把「濕地面積不低於8億畝」列為2020年生態文明建設的主要目標之一。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擴大森林、湖泊、濕地面積」,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強化濕地保護和恢復」。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有關要求,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濕地保護修複製度方案的通知》關於「健全濕地監測評價體系」的要求,2018年局濕地管理司(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濕地公約履約辦公室)對我國境內的國際重要濕地的生態狀況進行了調查,並於日前發布了《中國國際重要濕地生態狀況白皮書》,為我國國際重要濕地保護管理和履行《濕地公約》等工作提供了科學依據。

目前,我國加入國際濕地公約指定的國際重要濕地有57處,範圍面積694萬公頃,其中內地56處、香港1處。這次國際重要濕地生態狀況調查範圍為內地的56處國際重要濕地,範圍面積662.38萬公頃,濕地面積320.18萬公頃。

這次調查,通過現地調查驗證和資料查閱收集的方法,調查了國際重要濕地的面積、水源補給、水質、富營養化、濕地植物及植被、濕地鳥類、外來入侵物種、濕地利用、主要威脅等9方面指標。結果顯示,我國國際重要濕地總體生態狀況良好。

濕地面積

我國內地的56處國際重要濕地分布在21個省(區、市),範圍面積662.38萬公頃,濕地面積為320.18萬公頃,濕地面積占國際重要濕地範圍面積的48.34%。其中,自然濕地面積為300.10萬公頃,占濕地面積的93.72%;人工濕地面積為20.08萬公頃,占濕地面積的6.28%。

圖1 中國國際重要濕地的分類面積(單位:公頃)

按照分類統計,56處國際重要濕地中,內陸濕地41處,範圍面積596.86萬公頃,佔90.90%;近海與海岸濕地為15處,範圍面積65.52萬公頃,佔9.10%(圖1)。

水源補給狀況

我國內地56處國際重要濕地中,位於江河源頭區域的濕地有11處,位於河口區域的濕地有10處,採取人工補水措施的濕地有5處。

2014年-2017年,大部分國際重要濕地所在區域降雨量保持穩定,降水量呈明顯下降趨勢的有內蒙古鄂爾多斯、黑龍江興凱湖、內蒙古達賚湖等國際重要濕地所在區域,降水量呈明顯上升趨勢的有黑龍江洪河、湖北洪湖、湖北網湖等國際重要濕地所在區域。其中,內蒙古鄂爾多斯、內蒙古達賚湖濕地區域採取了人工補水措施,水域保持穩定;三江源區域的青海鄂陵湖、青海扎陵湖,東北林區的內蒙古汗馬、黑龍江南瓮河、黑龍江東方紅、黑龍江珍寶島等濕地均位於江河源頭,匯流河流水量穩定;湖南西洞庭湖、湖南南洞庭湖、湖南東洞庭湖、江西鄱陽湖、湖北網湖、安徽升金湖、黑龍江三江等濕地位於內陸水域,匯水區水量保持穩定,但枯水季存留水無法得到有效保障;遼寧雙台河口、山東黃河三角洲、上海崇明東灘、江蘇鹽城、廣西山口紅樹林、福建漳江口紅樹林、海南東寨港等濕地位於近海河口水域,除山東黃河三角洲濕地需要從黃河補充淡水外,其他濕地的河流匯水和海水頂托保持穩定。

水質狀況

我國內地56處國際重要濕地中,51處獲取了地表水水質數據,其中水質為Ⅰ類水1處,Ⅱ類水11處,Ⅲ類水18處,Ⅳ類水13處,Ⅴ類水4處。4處海域中,Ⅰ類海水、Ⅱ類海水各2處。調查顯示:Ⅲ類水比重最大,並分別向優、劣方面依次遞減,呈現正態分布特徵。

圖2 中國國際重要濕地地表水水質比例

2014年-2017年,56處國際重要濕地的水質狀況基本保持穩定。黑龍江南瓮河水質最佳,為Ⅰ類水,湖北大九湖、雲南納帕海、海南東寨港等濕地水質有好轉趨勢;內蒙古達賚湖、黑龍江七星河、湖北沉湖、湖北網湖水質為Ⅴ類水,內蒙古達賚湖水循環能力較差,黑龍江七星河部分水質指標超標嚴重,其他水質指標優良,貉藻生長面積在逐年增加;湖南洞庭湖區、遼寧雙台河口等匯水區水質偏差;湖北網湖、黑龍江扎龍、吉林莫莫格、安徽升金湖等匯水區域水質明顯差於輸入河道水質,表明這些區域受面源污染影響明顯(圖2)。

水體富營養化狀況

我國內地56處國際重要濕地中,49處獲取了水體富營養化數據,其中貧營養的有12處,中營養的有27處,富營養的有10處(圖3)。

圖3 中國國際重要濕地水體富營養化狀況

濕地植物

我國內地56處國際重要濕地中,濕地植物約有187科811屬2114種,分別佔全國濕地植物科、屬、種數的78.24%、64.62%和50.09%。其中苔蘚植物42種,隸屬於31屬,21科;蕨類植物65種,隸屬於39屬,28科;裸子植物7種,隸屬於4屬,2科;被子植物2000種,隸屬於737屬,136科。

圖4 中國國際重要濕地濕地植被覆蓋率比例

濕地植被覆蓋率較高的有內蒙古汗馬、黑龍江七星河、黑龍江友好、黑龍江東方紅、黑龍江南瓮河、黑龍江三江、吉林哈尼、甘肅尕海等國際重要濕地,濕地植被覆蓋率均達到95%左右(圖4)。

濕地鳥類

我國內地56處國際重要濕地中,記錄有濕地鳥類12目34科240種,占我國濕地鳥類種數的73.39%。其中,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鳥類15種,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鳥類37種(圖5)。

圖5 中國國際重要濕地濕地鳥類分布狀況

外來物種入侵狀況

互花米草是入侵近海與海岸類型國際重要濕地的主要外來物種。上海崇明東灘為互花米草入侵治理提供了樣板,通過圍堤、刈割、曬地、定植、調水等措施,有效改善了互花米草入侵引起的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使互花米草入侵得到有效控制,目前互花米草在崇明東灘保護區只有零星分布。

入侵內陸國際重要濕地的外來物種種類較多,但面積小。主要入侵物種是鳳眼蓮,其他零星入侵的有垂序商陸、豚草、大薸、一年蓬等,但尚未造成顯著影響。

各國際重要濕地入侵的外來野生動物種類主要有克氏原螯蝦、福壽螺、食蚊魚、大口黑鱸等,這些入侵物種在長江中下游有較為廣泛的分布。

濕地利用狀況

我國內地56處國際重要濕地土地(水域)利用方式整體處於穩定狀態,沒有出現明顯的土地利用變化情況。

因實施生態保護和修復、退漁還濕、退耕還濕等工程,一些濕地類型發生改變,更多地表現為濕地面積增加。少量國際重要濕地出現了一些違法建設趨勢,但被及時制止整改,沒有造成濕地資源的嚴重破壞,目前均已整改恢復。還有一些涉及佔用濕地的現象,如基礎設施建設、鐵路建設、公路建設以及光伏項目建設等。

濕地面臨五大威脅

我國國際重要濕地面臨的主要威脅有五大類,即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基礎設施和旅遊活動的影響、環境污染的影響、外來物種入侵、氣候變化的影響。

受到人類生產生活影響的國際重要濕地有22處,主要為社區農業生產、牧業生產、漁業生產等生產活動的負面影響。

受基礎設施建設和經濟開發影響的國際重要濕地有11處,主要體現為基礎設施建設和經濟開發干擾了濕地生態環境;受旅遊開發影響的國際重要濕地有8處,旅遊開發對濕地生態環境及濕地棲息的鳥類造成了負面影響。

受環境污染影響的國際重要濕地有15處,污染來源主要為周邊村鎮的工業污水排放、農業面源污染等。

受外來物種入侵的主要有6處近海與海岸類型的國際重要濕地,有互花米草入侵;內陸國際重要濕地雖然沒有大面積的入侵物種,但入侵物種在流通水系的溝渠中發現率較高,種類也比較多,對內陸國際重要濕地的生態系統構成一定程度的威脅。

受氣候變化的影響,導致一些國際重要濕地內的部分瀕危物種種群數量減少甚至消失。

亟待加強的重點工作

為更好地保護我國國際重要濕地,國際重要濕地保護管理機構亟待強化國際重要濕地監管、加強國際重要濕地科研監測、加大國際重要濕地宣傳教育。

首先,需強化國際重要濕地監管,提升保護管理水平,嚴格控制濕地資源利用方式和程度,確保國際重要濕地得到有效保護。

其次,需切實加強科研監測體系建設,提升實時監測能力,建立開展國際重要濕地生態狀況年度監測機制,為國際重要濕地保護管理提供科學依據。

再次,需加強國際重要濕地宣傳教育,豐富濕地宣教的內容和形式,提高社會公眾的濕地保護意識和參與濕地保護的積極性,鞏固國際重要濕地保護管理成效。

來源

中國林業網

原載

中國綠色時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 的精彩文章:

兔猻一年到底能吃多少鳥?
科學發現大熊貓150周年

TAG: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