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9歲男童被狗舔後身亡,狂犬病十日觀察法到底有沒有用?

9歲男童被狗舔後身亡,狂犬病十日觀察法到底有沒有用?

最近,一則內容為「被狗舔舐之後,僅僅過了40天,9歲男童小楠(化名)突然死亡,死亡原因是狂犬病」的消息在網上熱傳,引發熱議。

就消息中孩子自己介紹的情況來看,病發前患兒曾有過兩次可疑暴露,一是2018年5、6月份,曾被小狗抓傷;二是2018年12月30日,玩耍時手部傷口被另一隻小狗舔舐。其中第一隻小狗已經死亡,而第二隻小狗在孩子病發時仍無異常,且一貫脾氣溫順。

有人質疑,根據學術界公認的狂犬病「十日觀察法」,凡有傳染性的狗自己也活不過10天。這第二隻狗一直存活,就可證明它一個多月前舔舐小楠時絕不可能攜帶狂犬病毒。

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免疫規劃所李智醫師指出,就這個案例來說,小孩被第二隻狗感染的可能性非常低,但要確診還需動物管理部門進行檢測。現在養寵物的家庭越來越多,如果在外面被別人家的狗咬傷,要及時接種狂犬病疫苗。國外確實有「十日觀察法」,但我國的狗免疫率較低,我們一時間也無法確定這隻咬人的狗是否接種過有效的狂犬病疫苗。還有一部分流浪狗貓,咬完人就跑了,沒法觀察。

那如果是被家養寵物抓傷咬傷也要就醫嗎?李智醫師指出,除了被狗貓抓傷、咬傷需要注射疫苗,即便是被寵物舔到嘴巴、鼻子內的黏膜也要引起重視,及時注射疫苗。

至於狂犬病十日觀察法是否有效,李智醫生解釋:「十日觀察法」是世界衛生組織和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提出的狂犬病防治意見之一,指暴露後預防處置應當立即開始,如果傷人動物在十日觀察期內保持健康,或經可靠的實驗室使用恰當的診斷技術證明該動物未患狂犬病,則可以終止免疫接種。

但需要明確指出的是,十日觀察法僅限於家養的狗、貓和雪貂,且傷人動物需有2劑明確記載有效的狂犬病疫苗接種史。

十日觀察法要考慮眾多因素,如:暴露地區的動物狂犬病流行病學、傷口類型、暴露嚴重程度、傷人動物的臨床表現及其免疫接種狀況、傷人動物進行隔離觀察的可能性以及實驗室診斷的可獲及性等;

暴露後預防處置應立即開始,如有可能,應對可疑動物進行識別,隔離觀察(外觀健康的犬或貓)或安樂死後進行實驗室檢測,在等待實驗室結果或觀察期內,應繼續進行疫苗的暴露後預防接種。

如可疑動物無法進行實驗室檢測或觀察,則應給予全程暴露後預防,如果動物經適當檢測證實未感染狂犬病則暴露後預防可以終止。

因此,即使是「十日觀察法」,還是要求被咬傷後,要立即規範處置傷口,並按要求注射狂犬病被動免疫製劑和狂犬病疫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知網「免費攻略」火了!大家都跑到這兒下論文,結果卻…
工業機器人「出手」,火箭噴管焊接不難了

TAG: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