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華為的摺疊屏即將取代全面屏?它潛心機械魅力拒絕盲目追趕科技

華為的摺疊屏即將取代全面屏?它潛心機械魅力拒絕盲目追趕科技

從諾基亞的智能手機誕生到IPhone、三星制霸智能手機市場,再到國產智能手機品牌崛起——科技的日新月異讓我們這些吃瓜群眾總是趕不上產品更新的速度。

彷彿昨天才剛咬牙入手了全面屏手機,甭管是Iphone還是小米,總算是跟上了時代的潮流了,結果昨晚一覺睡醒,發現華為又刷新我們的三觀了——「5G、摺疊、雙屏」,這幾個關鍵詞註定了Mate X的誕生引領了智能手機界的又一次革命。

望著自己手中用了還不到一年的Iphone X,我開始思考——當初是覺得全面屏應該是未來幾年的新趨勢,才決定入手Iphone X的,沒想到一年不到華為就推出了摺疊屏。

一方面感嘆這一次華為總算走在了蘋果的前面,而另一方面也感嘆科技發展的速度實在是太快。不由得讓我聯想到了汽車的中控屏——畢竟AI智聯發展起來後,汽車大屏火起來也就這一兩年左右的時間。

汽車到底需不需要大屏?

在汽車上應用中控大屏應該要從特斯拉提起,當特斯拉率先使用17寸中控大屏來代替大部分實體按鍵時,受到的是外界褒貶不一的評價,在那個時候可謂站在了風口浪尖之上。

但時至今日,已經沒有人會再對特斯拉的大屏感到質疑了,畢竟這幾乎快成為了一種常態,甚至在路虎、賓士、奧迪等品牌的新產品身上還出現了多塊大屏或者連屏。

而國產自主品牌的大屏也是越來越普及,有可以旋轉大屏的比亞迪,還有大屏幕的尺寸達到了49英寸,跟一個電視機差不多大的拜騰汽車。

我們一邊在質疑汽車到底需不需要超過10英寸的大屏,另一方面又潛意識接受屏幕越大就越有科技感。這其實和大家手機屏幕越來越大,屏佔比越來越小有著密切的關聯。

誠然現在汽車的中控大屏被賦予的功能越來越多,但汽車的首要作用必然離不開「駕乘」二字,所有功能融入到大屏後確實感覺更有科技感,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卻不一定有機械按鈕來得方便直觀。

至少在我看來,除非自動駕駛時代能夠提前到來,那麼大屏的出現似乎有點為時尚早。畢竟對於駕駛者來說,屏幕再大,支持再多軟體,大部分時間下也用不到,而對於一些基礎的操作,比如車機互聯、導航、音樂之類的功能,似乎跟屏幕大小沒有太多直接關係——除非你想邊開車邊看電影。

堅持小屏的馬自達

其實有我這種想法的廠家還與不少,比如一向以倔強著稱的——馬自達。

雖然說馬自達的車都被大家戲稱為「只適合開的車」,這是因為馬自達造車似乎更看重駕駛者,在一些配置上忽略了乘坐者的感受。但自從CX-5等車型換代後,能夠發現馬自達越來越講究「人馬合一」,開始追求駕乘者共同的體驗。

但縱使馬自達新車的配置不斷提高,但有一個問題大家一定發現了——馬自達一直堅持著小屏。就算是在幾乎所有上市新車都換上了10英寸以上的大屏時,馬自達仍然在堅持著自己的小屏。

去年年底公布的全新馬自達3首次亮相便經驗全球的車友,據悉新馬3也會在今年內實現國產,所以我個人也對這輛車保持了相對較高的關注度——畢竟新車會搭載第二代創馳藍天技術,18:1的壓縮比想想都讓人興奮。

然而不出預料的是,內飾配置仍然透著濃濃的馬自達風格。這一次馬自達對新馬3的中控屏進行了升級——不過只是從目前的7英寸升級成為了8.8英寸。因此也被不少人吐槽缺乏誠意。

說實話在看到華為推出摺疊屏的Mate X之前,我也認為馬自達是不是略顯小氣了,就算馬3的定位不算太高,但未免也有點過於保守了。但當我看到突然出現的Mate X即將取代全面屏後,我有了不同的看法。

買車別再糾結買多大屏幕,兩年後它們全部會過時

在華為公布Mate X之前,誰也沒想到全面屏還沒有得到全面普及的時候,摺疊屏就成為了下一個趨勢,就好像現在4G也才算剛剛全面普及,Mate X就已經支持5G信號段一樣——你永遠趕不上科技進化的步伐。

所以說你在購車時,真的沒必要去糾結屏幕是否夠大。雖然按照目前的趨勢來說,大屏確實往往代表著充足的科技感,但這些所謂的科技感並不一定真的實用——最關鍵是你現在追求的所謂的科技感,用不到兩年時間便會成為過去式。

而從新馬3的配置我們可以看到,馬自達仍然沒有使用大屏幕,甚至不支持觸控,只能通過按鍵與旋鈕去操控。設計師的目的很簡單——依然想讓消費者將注意力集中在駕駛中,一方面是為了安全,另一方面也能讓駕駛者更徹底的去體驗馬自達的操控樂趣。

畢竟科技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迅速淘汰、過時,但機械的魅力卻往往越老越經典、越有味道。

原創/ 江浩

主編/ 孟笑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車聞社 的精彩文章:

「文體兩開花」 :SWM斯威汽車動真格了,足球+汽車雙拳出擊

TAG:車聞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