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如何分辨一塊石頭是不是「石器」

如何分辨一塊石頭是不是「石器」

文 | 楊津濤

古人類所使用的石器,被區分為「舊石器」和「新石器」。

新石器是一種「磨製岩石工具」,有著較為光滑的「刃部」,約至一萬年前人類才學會使用。舊石器則是一種「打制岩石工具」,用石頭對石頭打制而成,有說法認為,約自250萬年前,古人類已開始使用這種工具。

最新版歷史教科書七年級上冊,在談及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河姆渡文化、半坡文化時,多次提到「石器」。

圖:最新版教科書中的「北京人石器圖片」

上面這張圖片中的「北京人石器」,如果被丟進一堆天然石塊當中,僅就外形而言,其實是相當難以分辨的。

於是,就有了一個值得補充的問題:如何判斷一塊石頭是不是古人的「石器」?

扼要總結起來,大致有如下幾點辦法:

首先,要看石頭的材質。

古人類製作石器,經常使用的有燧石、石英岩、黑曜石等。這些石頭有著硬度適中、質地均勻等特點。通過錘擊、砸擊、碰砧等方法,古人類將石頭砸碎成片狀的石片,或塊狀的石核。按照可能的不同用途,這些石器被考古工作者命名為石錘、刮削器、尖狀器、砍砸器、雕刻器等。

其次,還得結合出土地的位置、土層,及同其他出土物品的關係。

材質只能給出一個大體的範圍。僅憑肉眼來看,那些考古發現的舊石器,其實和普通石塊幾乎沒有區別(如下圖)。

圖:上陳遺址發掘出的石片、刮削器等石器,見於朱照宇團隊2018年所發布的論文

舊石器在外觀上,尤其難以與普通石塊相區分。裴文中1931年在周口店發現「石英石器」時,就曾遭遇其他學者的質疑,「有位學者斷言,無法想像我發現的材料是人工打制的。他說,凡是有石英的地方都能找到這樣的材料」。

裴後來去法國,繼續研究石頭上的人工痕迹和自然痕迹的區別。他承認,「假石器常常不易與真正的史前工具相區別」,「今天,……雖然我們能夠將大多數硬岩石上面的自然破碎痕迹和實驗中的打制痕迹區別開來,但是,我們還不能把數量可觀的由自然原因造成的頗似人工打制的燧石與人類打制的石器相區別。

所以,還必須結合出土地的位置、土層,及同其他出土物品的關係,才能做出進一步的判斷。比如,出現在第三紀(距今6500萬年~距今260萬年)的石頭,就不可能是石器,因為那時候,古人類還沒有出現。

再次,為了證明石器確曾被使用,往往還需要觀察石器上的磨損痕迹,及附著在其上的殘留物質。

一般來說,石片和石核都具有檯面、打擊點等。古人類在加工它們時會有一定的方向,如向背面、向腹面、錯向或交互等;還會重點加工某些部位,如端部、側邊、周邊等。為考察不同石塊在各種打擊後的變化,做石器打制實驗是考古工作者必備的一項技能。

第四,微痕分析已越來越多地被應用於石器認定。

所謂微痕分析,即通過顯微鏡觀察石塊上的細小痕迹,判斷石塊的用途——石塊被用來砍伐樹木、切碎果實、宰割野獸後,留下的痕迹各不相同。當石塊上的痕迹來源被確定,其石器資格就基本不會再有疑問了。

第五,較之觀察石器外形,用科學手段分析石器上的殘留物,是一種更可靠的判斷方法。

1983年,加拿大考古學者洛伊(T.H.Loy)對104件石塊分析後,發現它們上面附著有血漬。經過鑒定,確認其屬於麋鹿、灰熊、馴鹿和海獅等動物,進而判定這些石塊是古人類製作的石器。此外,石器刃部殘留的毛髮、羽毛、植物纖維等,也可以通過分子生物學方法,確定石器的用途及年代。

圖:古人類製造石器的幾種主要方法,見於沈辰、張曉凌《北京猿人怎樣製作和使用工具?》(《化石》2011年第4期)

第六,雖然有著上述種種判定石器的標準和方法,但要在實際考古中證明某塊石頭乃是石器,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稍有不慎,就很可能將自然環境變化或動物活動產生的石塊,誤認為古人類製造的石器。

戈壁地區的風沙磨蝕、水流衝擊、海浪拍打、冰川搬運、岩石坍塌等自然環境變化,都有可能產生類似石器的石塊。比如,考古學者李超榮等在新疆富蘊縣發現的燧石、礫石等標本,就同石器極為相似,但其實只是戈壁中經過風蝕生成的風磨石、風棱石等。

圖:砂蝕形成的風棱石,見於李超榮《人工製品與非人工製品的區別》

動物活動同樣可能產生類似石器的石塊。上世紀五十年代,文化部文物局、北京歷史博物館都曾收到被認為是打制而成的舊石器。著名考古學家賈蘭坡認為,這些都不是真的石器,石頭上的痕迹,加工修整的打擊所留,而是豪豬等大型嚙齒動物咬啃出來的:

"條痕之間的窄條凸棱是左右門齒之間的空隙或咬痕重疊所保留下來的痕迹。條痕接連處的棱脊是啃咬時上下門齒的交合處。"

賈蘭坡還指出,豪豬咬啃的泥灰岩塊硬度不足,根本不能用來製造石器。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自然界中會使用工具的,不僅僅只有人類

比如,生活在巴西的卡布欽猴(又稱僧帽猴),也會通過打擊將石頭敲碎,石頭碎片與通常所見的舊石器,幾乎具有一樣的特點。既然現代卡布欽猴具有敲打石頭的本能,那麼遠古時代的某些物種,很可能也具有相同的能力。故此,某些已被確認的石器,其實也值得重新思考,它們是否有可能來自其他古代猴類、而非古人類呢?

總而言之,要從一堆石頭當中分辨出哪一塊是原始人用過的石器,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趙靜芳:《什麼是舊石器》,《中國文物報》2010年4月2日。

李超榮:《人工製品與非人工製品的區別》,《第十屆中國古脊椎動物學學術年會論文集》,海洋出版社2006年。

蔡述亮:《對石器微痕分析的幾點思考》,《四川文物》2011年第5期。

陳淳:《考古學的了理論與基礎》,學林出版社2003年,第192頁。

李超榮:《人工製品與非人工製品的區別》,《第十屆中國古脊椎動物學學術年會論文集》,海洋出版社2006年。

賈蘭坡:《似石器的非石器》,1956年第12期。

黃凱特(Kate wong),張亦葳譯:《是誰敲出最早的石器》,《科學人》雜誌,2017年2月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短史記 的精彩文章:

元宵節因何繁華,又因何衰落? | 短史記
青年宋美齡的愛情觀與擇偶觀 | 短史記

TAG:短史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