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蘇氏家族祠堂家宴

蘇氏家族祠堂家宴

來源:《家族企業》雜誌

(微信公眾號ID:jiazuqiyezazhi)

作者: 王境涵

將宰殺腌制好的豬放入特製燒烤叉撐開,澆上熱水使其皮質緊緻,刷一層油及佐料,放在火上烤,之後再刷一遍佐料,烤後的豬皮變成了紅色,俗稱紅皮豬。這時,再將一隻雞放在滾燙的鍋內浸燙熟,配上一小碟以姜、蔥調製的調料佐餐;這兩道廣東傳統名菜「燒乳豬」、「白切雞」就簡單地做好了。

一直以來,這兩個菜品是廣東地區各家族重要場合的經典菜品。廣東有「無雞不成宴」的諺語,指的就是白切雞,雞的諧音也是有著大雞(吉)大利的意思;同時,燒乳豬也廣泛用在祭祀或者喜事中。古往今來,豬代表著「家」的意思,賈思勰也曾形容燒乳豬的美味:「色同琥珀,又類真金,入口則消,壯若凌雪,含漿膏潤,特異凡常也。」在廣州市車陂村的蘇氏家族人心中,燒乳豬還代表著身體健康之意。

車陂村有一座著名的祠堂「晴川蘇公祠」,對於蘇氏家族的人來說,這是祖先的家,也是家族祈福的重要地方。

晴川蘇公祠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在這座祠堂中也有著百年傳承的中原與廣東結合的美食文化,以及蘇氏家族的習俗。其中,家宴的意義就像樹根一樣,深深地在他們心中生根發芽。

蘇軾後裔

晴川蘇公祠是為紀念宋朝太尉蘇紹箕(號晴川)而建,總面積38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500多平方米,據記載,蘇紹箕是宋朝蘇東坡(蘇軾)的孫兒,祠堂內還保留蘇東坡用手蘸墨汁寫下的「祖堂」木匾。如今這裡住著的蘇軾家族後代,分為八大房,也就是蘇軾八位孫子的後代:子和房、伯盛房、伯昌房、存灣房、學灣房、廣廷房、超廷房、仕文房。蘇窩棣是晴川蘇公祠曾經的管理者之一,也是蘇東坡第二十七代裔孫,2018年他剛剛退休。在他心中,家族永遠是一個整體的存在,如果家族沒了自 己的文化,也就沒了根,更不會世世代代傳承下去。

從某種意義上講,祠堂像是整個家族的精神閣樓,代表著至高的精神文化和不可侵犯的家族聖地。蘇氏的家規張貼在祠堂牆上,蘇氏的家規包括: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正婦順、老小有序、費用必檢、為官必廉、非善不交、非義不取等等。

祠堂的另一面牆上刻著蘇氏家族的家譜,從蘇紹箕開始延至今日。

家族開會、族人聚餐、祭祀、逢年過節、年底分紅等事務也必定會在祠堂里進行。凡是需要通知家族人開會或是召開活動、家宴,祠堂的門口會貼出告示。凡是商討家族事宜,需要表決時,祠堂的理事就要盡到相應的責任。1991年,蘇氏家族籌建了晴川蘇公祠理事會,共有24名理事員,8位父老顧問,這些理事員和父老顧問代表八大房的利益,他們均可參加理事會議,但父老顧問有議事和討論權,沒有表決權,24名理事員才有表決權,其他各房兄弟可以旁聽,但沒有議事權和表決權,如有議題,可以向本房理事員反映,再由本房理事員在會議上提出討論或表決。

張貼在祠堂里的蘇氏家族家規和蘇氏家族理事規則。

曾經的晴川蘇公祠正堂兩邊是學堂,祠堂的後面是廚房,家宴的菜品也都在這裡完成。其實,祠堂的變化也代表著中國近幾年的變化,蘇氏家族的人為了謀求新的生路,將祠堂兩邊的學堂關掉,保留三個廂房和廚房,用學堂的磚砌成了兩棟樓,租給外來務工的人,完成了從「耕田」到 「耕房」的轉變,如今這兩棟樓也變成了這座祠堂的主要財務來源,車陂村還成立了車陂股份有限公司,部分村民享有每年的分紅,此分紅只按戶來分,並非人頭,子女有繼承權。

十八桌 十道菜

2019年1月18日,是蘇氏家族其中一個房—伯昌房年底分紅利的日子,蘇氏家族在祠堂里張貼出伯昌房2018年收入支出的賬單,包括每個月的房屋租金、酒席費、管理費、拜神用品費等等。

蘇氏祠堂2018年收入支出賬單

按照蘇氏家族的習慣,分紅的同時也必定會在祠堂設家宴慶祝。這次家宴共18桌,一桌為一個家庭。其中,家宴的菜譜也大有講究。按照傳統,當天的菜譜是用毛筆抄寫並張貼在牆上。一般的菜品數量為6~10道,因為7這個數字是白事(喪事)的菜品數量,因此喜事的家宴是忌諱的。家宴的菜品分為大菜和小菜,用蒸煮方式製作而成的菜都算大菜,用炒鍋翻炒的菜都被當作小菜,也被稱為熱葷菜。在祠堂舉行的家宴中,這些菜都在祠堂里的廚房製作而成,廚師是外請的。

在這次伯昌房的家宴中,每桌配十道菜,包括七個大菜:松茸煲雞湯、鴻運燒拼乳鴿、玫瑰豉油雞、生灼羅氏蝦、發財冬菇海參、瑤柱釀瓜脯、粉葛扣肉;三個熱葷菜:蓮藕炆火腩、丁財兩旺、蒜蓉炒菜心。另配時令佳果和蜜汁叉燒包。

用毛筆抄寫並張貼在蘇氏祠堂牆上的家宴菜單。

文章開頭提到的燒乳豬和白切雞,在這裡換成了鴻運燒拼乳鴿和玫瑰豉油雞,寓意都大同小異。有些菜,從字表面意思很容易理解其背後的含義,比如發財冬菇海參代表財源滾滾、丁財兩旺代表人丁興旺,蜜汁叉燒包則代表甜甜蜜蜜,生灼羅氏蝦的寓意是跟粵語有關,蝦的粵語偏於普通話「蛤」的發音,寓意著家族的人一整年笑哈哈。

粉葛扣肉這道菜更有講究。在古代時期,粉葛是由芋頭代替,並且肉的取材很講究,要選取豬頸部或背部的肥肉,因為肉質緊緻不易煮爛,將切好的肉洗凈放入水中煮熟後,用牙籤在肉上扎一個個小洞,以便將油脂流出,這樣吃起來不油膩,然後晾乾,塗上油和蜂蜜等佐料,芋頭(粉葛)跟豬肉一樣切成厚片,一塊肉一塊芋頭(粉葛)的順序碼好,再淋上調料勾好芡蒸煮一下,最後用大碗蓋起來再倒過來,芋頭(粉葛)扣肉就製作而成;另外,這道菜又分大扣和小扣,越大則代表這場家宴越氣派。另外,蓮藕炆火腩的原材料是蓮藕和燒肉,其中燒肉一定選豬肚子的部位,因為豬的肚子略像彌勒佛,透出了蘇氏家族信奉佛祖的含義。

瑤柱釀瓜脯

家宴期間,理事會成員分兩桌,坐在祠堂進門的位置,祠堂里坐的是伯昌房族內的人,這樣的分布並沒有太多講究,只是為了方便理事成員安排家宴中的事宜。在吃飯期間,伯昌房的父老顧問與管家去每一桌分發一年的紅利,每一桌的代表者需要在紅利單上簽字,表示已領取。這時候也是家宴中最開心的時刻,分完紅利後,小輩們要敬長輩們酒。

其實,以上提到的菜譜和食材選擇,是源於廣東傳統的「九大簋」文化,九大簋代表著在宴席中有九個大簋放置菜品食物,並表示這一宴席很豐盛。九代表著風、雲、雷、雨、海、火、水、地、天;大代表著豐盛、隆重的意思;簋是古代放置食物的器皿,形狀有方型和圓形,材質包括木製、竹製、陶制和銅製等,這原本是當時貴族的食器或祭器,後來又漸漸流傳到民間。值得一提的是,九大簋每道菜都要選最好的材料。但在所有的菜品中,沒有牛肉,因為牛是農民的耕田之臣,幫助農民勞作發財,所以不會上人們的餐桌。

蘇氏祠堂製作的家宴菜

隨著社會的發展,文化的融合,如今蘇氏家族的嫁娶、孩子滿月、逢年過節、過生日等紅事,幾乎不在祠堂舉辦,而是去飯店慶祝。但是唯有每年一次的扒龍舟、各房分紅利、祭祀才在祠堂中擺設家宴。其中,每年端午節是蘇氏家族最有意義的家族聚會,家族的各房也都格外重視,很多在外工作或者生活的人會回來,他們主要參加兩件家族大事:一個是祭祀,另一個便是扒龍舟。

龍舟之飯:酸菜

扒龍舟起源於古代百越龍圖騰祭祀的儀式,大多在喜慶節日舉行,車陂村的龍舟「東坡號」至今已有150多年,並完整地保留了廣府龍舟文化,比如游龍探親、斗標、招景、龍船飯、龍舟餅、龍船戲等內容。在車陂村有一條長達800多米的河,這條河裡就藏著每年扒龍舟時的龍舟,龍舟頭和龍舟尾是放在祠堂中供奉,只有臨近端午時節,蘇氏家族才會選擇黃道吉日、吉時,經過起龍、采青等環節將其合為一體。

在端午節扒龍舟的祭祀環節中,燒乳豬、蒸包子、蘋果、三杯酒、荔枝、柚子是典型的六大祭祀食物。

其中,荔枝諧音代表著一切順順荔荔(利利)、蘋果自然是平平安安、柚子諧音代表什麼都柚(有)。然而在有著吃米飯習俗的廣東飲食文化中,卻用麵食作為祭祀的食物。這就要追溯到宋末元初時期,那時候金兵南下,居住在中原的百姓為逃避戰亂,遷徙於廣東,而中原人的飲食習慣就是麵食,蘇氏的祖先也便是從陝西逃難而來,這也能感受到蘇氏家族對於祖先飲食文化的敬畏之心和傳承之根。

如今,家族人也給包子增添了其他意思,如發的意思,意味家族興旺發達,寄託於家族人越來越多,生活越來越好。包子的餡兒也有很多種,可以根據祭祀人的願望選擇餡的種類,比如豬叉燒包、豬生肉包等。同時,包子還會出現在生日宴會上,並包成壽桃外形,包子的餡兒大多是蓮蓉和花生糖,代表著甜甜美美、連生貴子、健康長壽的意思。

划龍舟廣東話稱為「扒龍舟」,划龍舟的人被稱為「扒仔」。

在端午節期間,初一至初五家族裡的扒仔都要出船,而還神儀式是在最後一天出船的日子舉行,家族的人會在祠堂中擺設家宴,迎接扒仔歸來,並感謝神的保佑。家宴中重要的菜品還是上文提到的菜譜。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一道雞雜酸白瓜菜,這道菜的重點就是「酸」,因為扒仔划龍舟很辛苦,用口味重的食品,可以刺激他們的食慾,吃得多才能補充體能;同時,丁財兩旺菜在原有的腰果、馬蹄、沙葛等原材料的基礎上,會多加辣椒丁,因為扒龍舟是水上活動,扒仔們的身子會被弄濕,而辣椒代表火的意思,吃上辣椒會祛除身上的水氣。

古往今來,人們都將蘇軾的性格形容成率真、孤傲、豁達超脫,如今蘇氏後代的骨子裡也延續著他的一份率真和熱情,同時也希望在每年的祭祀中,懷念祖先,傳承祖先所留下的精神文化。

(本文詳見於【《家族企業》雜誌2019年2/3月合刊】 未經本刊授權,不得轉載;經本刊授權轉載的,請註明來源。)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家族企業雜誌 的精彩文章:

單霽翔鄭欣淼楊曉陽等20位專家,怎樣評說故宮「韓美林生肖藝術大展」?
主持座談學問大

TAG:家族企業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