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人物 > 曾兩次身陷囹圄,他局勢動蕩下乘勢崛起,不久共和國爆發腥風血雨

曾兩次身陷囹圄,他局勢動蕩下乘勢崛起,不久共和國爆發腥風血雨

1990年,南斯拉夫聯邦政局動蕩不寧,各加盟共和國舉行了首次基於多黨制的選舉。位於南斯拉夫中部的波黑共和國民族成分複雜,主要民族有三個:波什尼亞克族、塞爾維亞族和克羅埃西亞族。因地緣關係,東部塞族受拜占庭和希臘影響,信仰東正教;西部克族則受奧匈帝國影響,信仰天主教;波什尼亞克族則是奧斯曼土耳其統治巴爾幹時,皈依伊斯蘭教的穆斯林,他們大多和塞族有著共同的祖先。當年11月,波黑普選中產生了新政權,選出的七人主席團中三個主要民族各佔兩名。波族成員則是伊澤特貝戈維奇、阿布迪奇,前者當選為主席團主席,即波黑總統。

伊澤特貝戈維奇,1925年出生於波黑北部一個貴族家庭,在他3歲那年,全家人搬進了薩拉熱窩。他一直是位虔誠的伊斯蘭教徒,在薩拉熱窩大學攻讀法律期間,因過激言論被判處3年徒刑。大學畢業後,伊成為一個小有名氣的作家,但他的作品基本上是宣揚伊斯蘭教義,希望波黑成為一個獨立的穆斯林國家。1982年,因大肆宣揚泛伊斯蘭教義,被當局判處14年重刑,5年後獲特赦出獄。當時,恰逢南斯拉夫政局動蕩,多黨制浪潮突起,1989年湧現出200多個民族黨派。伊如魚得水,積極籌建了波黑穆斯林黨並任領袖,在動蕩政局中很快崛起,一年後竟當選為波黑總統。

伊澤特貝戈維奇當選總統後,南聯邦統治搖搖欲墜,各加盟共和國離心力越來越強,1991年6月25日,斯洛維尼亞和克羅埃西亞同日宣告獨立,聯邦開始解體。波黑局勢也跟著惡化起來,三個主要民族就共和國前途發生嚴重分歧:波族主張脫離前南獨立,建立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克族也主張獨立,但希望建立鬆散的邦聯制國家,塞族則堅決反對獨立。按照法律規定,波黑總統只有一年任期,但鑒於「特殊局勢」,原有政治體系完全崩潰,伊的總統地位被保留。伊堅決要求獨立出去,在其積極推動下,1992年3月波黑議會不顧塞族議員強烈反對,正式宣布波黑獨立。

歐共體和美國很快承認了波黑獨立,而境內塞族隨即宣布成立波黑塞爾維亞共和國,脫離波黑宣告獨立,由此引發了以塞族為一方、以波族和克族為另一方的波黑內戰。波黑內戰被稱為二戰以後歐洲最大最慘烈的局部戰爭,戰爭開始後,波黑塞族軍隊一舉佔領了大部分波黑國土,並對首都薩拉熱窩完成了包圍,伊澤特貝戈維奇被困守薩拉熱窩達三年之久。為了對付塞族以及爭奪領土,穆、克兩族時而聯合,時而分裂。波族內部也出現了分裂,伊澤特貝戈維奇的盟友阿布迪奇也背叛了他,於1993年自行組織了「西波斯尼亞自治區」,不接受薩拉熱窩的指令,整個國家處於血雨腥風之中。

1995年8月,北約對波黑塞族軍隊進行了長達兩周空襲,波黑政府軍和克族武裝趁機發動反擊,從塞族手中佔領了大量被佔領土,不僅滅掉了「西波斯尼亞自治區」,還反包圍了塞族的統治中心班亞-盧卡,迫使塞族回到談判桌前。1995年12月,米洛舍維奇、圖季曼和伊澤特貝戈維奇分別代表南聯盟、克羅埃西亞和波黑三國,在美國斡旋下籤署了《代頓協議》,宣告波黑內戰告一段落。長達三年多的戰爭,波黑約有26萬人死於戰爭,250萬人淪為難民。根據代頓協議,翌年波黑重建了三人主席團,伊作為波族代表進入主席團,並繼續擔任波黑總統,5年後因健康原因退出主席團。

2003年10月19日,伊澤特貝戈維奇在薩拉熱窩一家醫院病逝,終年78歲。波黑內戰結束後,海牙前南國際刑事法庭曾對伊可能犯下的罪行進行調查,但一直沒有立案,當其病逝後,調查即行終止。伊去世後,被埋葬在薩拉熱窩老城區舍希德墓園,2006年8月的一天,該墓園發生爆炸事件,他的墓體被炸出一個70厘米的裂縫,周圍一些墓碑和建築物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損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閑來讀史L 的精彩文章:

即使曾經負過他,他仍深愛著王后,用一生兌現了當年「愛的承諾」

TAG:閑來讀史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