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當南派舞獅遇上北派舞獅,誰輸誰贏只有黃飛鴻知道

當南派舞獅遇上北派舞獅,誰輸誰贏只有黃飛鴻知道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辛棄疾的這首有名的《青玉案·元夕》中講述了當時南宋人過上元節(即元宵節)時的習俗:觀花燈、賞龍舞。

舞龍、舞獅活動是中國最有代表性的傳統年俗之一,今年的元宵佳節剛剛過去,節日里那一場場熱鬧歡騰的舞龍、舞獅表演,你看懂了嗎?

當南派舞獅遇上北派舞獅,誰輸誰贏只有黃飛鴻知道

鼓震鑼鳴,金龍騰盛世

舞龍,也叫玩龍燈、耍龍燈、龍燈舞等。

龍自古以來便被認為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圖騰,龍文化也深深地植根在中國人的觀念中。早在戰國時期的帛畫上就已經出現了如今我們所熟知的龍形象。

當南派舞獅遇上北派舞獅,誰輸誰贏只有黃飛鴻知道

戰國帛畫中的龍 ,湖南省長沙市子彈庫一號墓出土(圖片 | 湖南省博物館)

龍作為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獸之首,與鳳凰、麒麟、玄武並稱「四靈」。人們認為龍在春分時登天,秋分時潛淵,能夠行雲布雨,是祥瑞的象徵,於是通常在重要的的佳節喜日以舞龍的方式來祈福辟邪。

當南派舞獅遇上北派舞獅,誰輸誰贏只有黃飛鴻知道

游金美《舞龍迎春》剪紙作品(圖片 | 光明日報)

舞龍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開始時,舞龍是一種重要的祭祀活動,主要目的是祈雨祈晴,求得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作為文娛活動的舞龍則要從漢代說起。《漢書·西域傳》中有這樣的描述:


遭值文、景玄默,養民五世,天下殷富,財力有餘,士馬強盛。……設酒池肉林以饗四夷之客,作《巴俞》都盧、海中《碭極》、漫衍魚龍、角抵之戲以觀視之。

也有說法認為,舞龍運動實際是由漢代「漫衍魚龍」之戲傳承和演變而來的。

到了宋代,吳自牧在《夢粱錄》中記載臨安(今杭州)的元宵之夜:


草縛成龍,用青幕遮草上,密置燈燭萬盞,望之蜿蜒如雙龍之狀。

由上述記載可知,早在南宋時期,舞龍已經與賞花燈一樣成為元宵節的固定節目之一。

當南派舞獅遇上北派舞獅,誰輸誰贏只有黃飛鴻知道

山東淄博臨淄區齊都鎮春節期間舞龍活動

當南派舞獅遇上北派舞獅,誰輸誰贏只有黃飛鴻知道

山東淄博臨淄區齊都鎮春節期間舞龍活動

舞龍所用的主要道具包括「龍」(龍燈)和「龍珠」,這些道具大多是純手工製作的。

「龍」多使用布、紙、草、竹等材料製作,以竹篾或鐵絲扎出龍的主要部位,如龍頭、龍尾及骨架。「龍」基本成型之後,在外麵糊上布帛或紙,再在布帛或紙上進行著色,然後將各部位連接起來,鱗片、指甲、鬍鬚等細節部分最後進行完善。

扎「龍」、繪「龍」這一道道制「龍」工序都凝聚著民間傳統手工藝人的智慧。龍身的節數一般是單數,最常見的是九節、十一節,相對較短,便於舞動,也有一些地區的龍長達二三十餘節。舞龍時一人持龍珠在前,龍身每節由一人持舉,隨著鼓樂伴奏,龍珠引龍身翻飛舞動。

舞龍的動作也十分豐富,如蛟龍漫遊、龍頭鑽檔子、頭尾齊鑽、龍擺尾、金龍追寶珠等等。各地由於習俗的不同會製作不同種類、不同長度的的「龍」,並伴隨著特殊的表演形式,例如廣東的火龍、浙江的草龍、義烏的板凳龍、土家族的潑水龍、沔陽的高蹺龍等。

當南派舞獅遇上北派舞獅,誰輸誰贏只有黃飛鴻知道

舞火龍(圖片 | 光明日報 邱海鷹攝)

當南派舞獅遇上北派舞獅,誰輸誰贏只有黃飛鴻知道

舞草龍(圖片 | 中國網)

當南派舞獅遇上北派舞獅,誰輸誰贏只有黃飛鴻知道

板凳龍 (圖片 | 新華社 徐昱攝)

舞龍活動承載著歷代中國人的喜悅和真誠的願望延續至今,只是不知在當今時代,它還能否獲得源源不絕的信仰之力?

當南派舞獅遇上北派舞獅,誰輸誰贏只有黃飛鴻知道

騰移挪轉,雄獅躍太平

舞獅,也可稱為「獅燈」「獅子舞」等。獅子象徵著威猛、尊貴、不可侵犯,所以人們希望通過舞獅活動來祈福避煞、消災除厄。

關於舞獅的起源目前並無定論。有人認為舞獅源於漢朝時人們對獅子的馴服,還有一種說法認為舞獅起源於佛教興盛的南北朝時期,獅子作為文殊菩薩的坐騎而備受人們喜愛,於是出現了舞獅運動。

唐代白居易的《西涼伎》中提到了一種製作精良、惟妙惟肖的假獅子:


西涼伎,西涼伎,假面胡人假獅子。刻木為頭絲作尾, 金鍍眼睛銀帖齒。奮迅毛衣擺雙耳,如從流沙來萬里。

唐代段安節的《樂府雜尋》中提到了五方獅舞:


戲有五方獅子,高丈余,各衣五色,每一獅子,有十二人,戴紅抹額,衣畫衣,執紅拂子,謂之獅子郎,舞太平樂曲。

這些例子說明至少在唐代時已經出現了舞獅活動。明代仇英所繪的《南都繁會景物圖卷》中真實地再現了明晚期南京豐富多彩的市井生活,其中可以看出有一處描繪了舞獅的場景,說明舞獅子是當時市井街頭的一道尋常風景,它成為了普羅大眾歡慶佳節喜事的一種方式。

當南派舞獅遇上北派舞獅,誰輸誰贏只有黃飛鴻知道

明代仇英 《南都繁會景物圖卷》局部(圖片 | 國家博物館)

在中國漫長的舞獅歷史當中,不同地域發展出了不同的舞獅風格,基本上可以分為「南獅」和「北獅」兩派。

「南獅」也稱為「醒獅」,以廣東地區最為有名。獅子造型講究神似,舞獅動作迅捷且富有難度,威猛彪悍,充滿陽剛之氣。

傳統的「南獅」造型分為三種:黃色的「劉備獅」、紅色的「關羽獅」和黑色的「張飛獅」。後來為求吉祥,顏色以黃色、紅色為主。

當南派舞獅遇上北派舞獅,誰輸誰贏只有黃飛鴻知道

南獅(圖片 | 新華網 廖崧翰攝)

「北獅」發源於河北地區,造型逼真,講究形似,全身披滿長毛,一般頭上系紅結的為雄獅,綠結的為雌獅。「北獅」動作以嬉戲玩耍為主,惟妙惟肖,樂趣滿滿。兩派獅舞發展到今天,有了相互融合的勢頭,有些地方採用「南獅」的造型和「北獅」的舞法來進行表演,被稱為"南獅北舞"。

當南派舞獅遇上北派舞獅,誰輸誰贏只有黃飛鴻知道

北獅(圖片 | 中國網)

近些年中國傳統的舞龍、舞獅活動走上了國際化的路線。中國與印尼聯合發行《舞龍舞獅》特種郵票,一枚為中國的舞龍,另一枚為印尼的舞獅,展現出中國與印尼各自不同的傳統特色以及兩國共同的文化關懷。

當南派舞獅遇上北派舞獅,誰輸誰贏只有黃飛鴻知道

《舞龍舞獅》郵票(圖片 | 集郵之家)

我國的舞獅活動傳入日、韓等國家後,漸漸發展出了具有其本土特色的舞獅派別,無論從造型還是舞步上都充滿了濃郁的民族色彩。舞龍舞獅在各地各異的造型及表演方式中,寄託著中國人民深深的民族情懷和對幸福美滿生活的共同希冀,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近些年海外華僑華人及中國留學生將舞龍、舞獅等富有中國特色的傳統民俗活動帶到世界各地,並且不斷有外國朋友參與進來,中國的文化之美和節慶之樂得以與世界人民分享。

當南派舞獅遇上北派舞獅,誰輸誰贏只有黃飛鴻知道

法國舞龍舞獅表演(圖片 | 新華社 張玉薇攝)

舞龍舞獅是我國的傳統民俗活動,歷史悠久,內涵豐富,了解了這些歷史來源之後,等明年再去看舞龍舞獅活動,就是看門道而不是看熱鬧了。

參考資料:

段全偉《中國龍獅運動的歷史文化探源及其國際傳播》[J] ,《廣州體育學院學報》



END

(部分圖片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