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周懿 劉海春:弘揚改革創新精神 不斷開闢發展新境界

周懿 劉海春:弘揚改革創新精神 不斷開闢發展新境界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改革開放40年的實踐啟示我們:創新是改革開放的生命。」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創新的歷史,創新精神是一切創新行為的內在驅動力。前進道路上,我們要繼續弘揚改革創新精神,緊密跟蹤億萬人民的創造性實踐,借鑒吸收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不斷回答時代和實踐給我們提出的新的重大課題,不斷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第一,改革創新精神源自中國共產黨的偉大革命實踐。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特定的時代背景和特殊的歷史使命,決定了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之日起,就是一個革命的黨、一個創新的黨、一個與時俱進的黨、一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黨。在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在實現黨的目標與宗旨的奮鬥過程中,我們黨展現出強烈的開天闢地、敢為人先的改革創新精神。這種改革創新精神貫穿於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全過程,在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的實踐歷程中,不斷得到鞏固與提升。

改革開放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一次偉大革命,是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下,作出的歷史性決策和重大改革創新實踐。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系統回顧了我們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自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所走過的40年風雨歷程,全面展現了歷屆黨和國家領導集體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所做出的理論創新與實踐探索,高度概括了黨領導人民在各領域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充分證明了改革開放偉大實踐的先進性、科學性和正確性。

中國共產黨人從歷史與實踐的寶貴經驗中,深刻而又敏銳地洞察到創新對於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所具有的深遠意義,成功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對黨和國家各方面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我們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著力增強改革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著力抓好重大制度創新,改革呈現全面發力、多點突破、蹄疾步穩、縱深推進的局面。「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黨和國家事業始終不斷前進的法寶之一,就在於我們黨在實踐中不斷將改革創新精神代代相傳、發揚光大,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不動搖,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不動搖,勇敢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各方面創新,不斷賦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鮮明的實踐特色、理論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以不可辯駁的事實彰顯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強大生命力,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始終在中國大地上高高飄揚。

第二,改革創新精神鼓舞著中國共產黨人不斷砥礪前行。馬克思、恩格斯認為,人的精神活動也是重要的生產要素,對人類的物質生產活動有顯著促進作用。雖然他們在專著中並未系統地就改革創新精神進行過專門論述,但對於精神的力量則在不同的篇章中多次提及。在他們看來,精神不僅是一種客觀存在於人腦中的思維意識,更是一種有效的生產要素,一種強大的生產動力。

在改革創新精神的鼓舞下,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不動搖,鍥而不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使馬克思主義放射出更加燦爛的真理光芒。一代又一代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推動理論創新。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僅代表了中國共產黨人在思想理論探索方面集體智慧的結晶,更是我們黨與時俱進、不斷保持先進性與革命性的鮮明體現。在改革創新精神的鼓舞下,我們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始終堅持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創新不懈怠,構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為推動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邁上新台階凝聚更強力量、作出更大貢獻。

果敢開放的底氣源於強大渾厚的民族自信,強烈責任意識的背後是世界大國的實力擔當。建立中國共產黨、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推進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五四運動以來我國發生的三大歷史性事件,是近代以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三大里程碑。我們在改革創新精神的鼓舞下渡險關、闖激流,堅持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發揮和增強我國制度優勢,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迎來了從創立、發展到完善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民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

第三,弘揚改革創新精神,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改革開放的發展歷程,充分體現出中國共產黨人強大的革命意志、信心、勇氣和智慧,充分體現了歷代中國共產黨人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下,大膽進行理論創新與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的過程。中國人民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中華民族正以嶄新姿態屹立於世界的東方,這其中改革創新精神所起到的強大動力作用功不可沒。與時俱進的改革創新精神,令中國共產黨人永遠走在時代的前列。但我們也應充分認識到,在這個世界經濟、政治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的新時代,改革開放仍需跋山涉水,擺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面前的使命更光榮、任務更艱巨、挑戰更嚴峻、工作更偉大。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這就要求我們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黨的基本路線,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這兩個基本點統一於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毫不動搖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應該是科學發展和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思想,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全面增強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雄厚物質基礎。

就繼承和弘揚改革創新精神來說,我們要摒棄不合時宜的舊觀念,衝破制約發展的舊框框,讓各種發展活力充分迸發出來。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但傳統文化對人們的思想觀念和創新思維具有雙重影響,其所帶來的趨同求穩、安逸保守的心態和慣性思維方式值得警惕。我們要積極推動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深入發掘和汲取其精華,使其更好地融入現代社會。此外,應積極推動教育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為培養更多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思維的優秀人才提供條件。要在全社會大力營造勇於創新、鼓勵成功、寬容失敗的良好氛圍,為人才發揮作用、施展才華提供更加廣闊的天地,讓他們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用有所成。我們要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當前,人類正在經歷以人工智慧、清潔能源、機器人技術、量子信息技術、虛擬現實以及生物技術為主的全新技術革命。國際經濟競爭甚至綜合國力競爭,說到底就是創新能力的競爭。世界各國日益充分認識到創新對於國家發展的重要性,紛紛加大在科技創新等領域的開發與投入。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然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敏銳把握世界科技創新發展趨勢,緊緊抓住和用好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加快完善創新機制,全方位推進科技創新、企業創新、產品創新、市場創新、品牌創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推動科技和經濟緊密結合。應跟蹤全球科技發展方向,努力趕超,力爭縮小關鍵領域差距,形成比較優勢;堅持問題導向,通過創新突破我國發展的瓶頸,全面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掌握新一輪全球科技競爭的戰略主動。

前進道路上,我們唯有充分把握國內外發展大勢,弘揚改革創新精神,繼續加大改革開放力度,堅持穩中求進、迎難而上、化危為機,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不斷開闢發展新境界,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繼續推向前進。

(本文系廣東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改革開放40周年黨建工作研究項目「加強高校黨的政治建設研究」(2018JKDJ027)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華南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責任編輯:劉淼 排版編輯:劉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汪小洋:世界墓室壁畫的研究體系與學術意義
2018年度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十大熱詞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