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如何準確鑒定元代青花、釉里紅瓷器

如何準確鑒定元代青花、釉里紅瓷器

青花裝飾創始於宋代,元代中期燒造的青花瓷,已相當完美,不僅在國內被廣泛利用,並且。當時已遠銷國外, 這也充分說明 了元代青花器,已經經歷了相當的發展過程。

元 青花魚藻紋罐 高20cm

元代青花器的特徵,大致有下列幾個方面:

1.胎質: 胎質白重而堅,器壁較厚,由於含雜質較多,因而在胎上每多有鐵褐色小點, 器底不施釉,稱為糙底或砂底。在糙底上多有紅色斑,傳統上稱為火石紅。 胎質分粗細兩種,一般來說官品 (當時還沒有官窯和民窯之分, 故以官品呼之)胎質細膩,質堅,露胎處的砂底光滑,民品則較粗。

2.釉質:白釉泛青色,釉質欠潤澤,透明度不高, 有青白釉和卵白釉兩種, 卵白釉通常稱之為「卵青」(卵青者是在白釉之上有點點乳白色的斑點, 如雪花)。積釉有時似淚痕。

3. 製作造型:元代青花大多為寬而較矮的圈足, 圈足的內邊呈坡形, 刮削的稜角有力, 乾淨利索, 寬窄不齊。不僅器底不施釉, 有蓋的器物蓋內也不施釉。例如梅瓶和蓋罐等,蓋內都不施釉,器胎輪旋紋粗糙, 接合處有明顯的介面, 元代菱花口大盤, 菱花瓣較窄。主要的器型有盤、碗、罐, 玉壺春瓶、梅瓶、執瓶等。四系罐, 扁壺, 折腰碗為元代特有的品種。 大盤的口徑可達50cm以上。罐有帶棱,有六棱,八棱,壺常做成帶把的鳳首狀, 蓋缸之蓋常做成荷葉狀。大器物均為節狀,且接痕明顯,一般不講究修胎。

4.青花渲染:採用重塗方法,即渲染好的圖案上再以青料重塗, 使青花色澤濃艷, 並且在青料上每多燒成氧化鐵的黑色斑點,而且這種斑點凹陷較深。

5. 紋飾圖案: 元代青花圖案, 多分成幾組,每組邊沿還繪有分隔線條。例如瓶或罐有分成三組的器飾。(1) 肩飾。在肩部繪下垂的如意紋或蓮瓣紋, 並且紋框內畫花卉等, 這種肩飾較明代下垂度大;(2)中部每多畫纏枝花或雲龍,纏枝花的枝葉稀疏; (3) 近底下部大多畫蓮瓣紋, 紋內有畫八寶或蓮花等。線條堅挺流暢,一氣呵成。精品中常能見到宋代院體畫的影子, 民品繪畫受北方磁州窯的洒脫、簡練風格的感染,小中見大,意境深遠。 描繪方法以一筆點染為主。也有勾勒點染, 線條較粗, 但工整規矩。花葉飽滿, 但比例失調, 如花卉紋, 花大葉小, 或花小葉大。對稱規整的葫蘆形蓮葉是元釉下彩的特徵之一,葉子脈尖似蟹爪, 蓮花呈無莖的麥穗狀」有仰蓮和覆蓮兩種。其紋飾布局繁密嚴謹。慣用多層連續的花邊紋飾, 層次豐富協調。

元 青花雲龍弦紋把盞 高11cm

元代青花器也有以青花為地,圖案為白色花艾,武種青花地子因內凹縣深,使白秈化朵心出,有的還用刀劉劃花洲,使花洲更富有立體感。元代的鼎里紅器與青花一樣同屬和下形,唯釉里紅燒造工藝複雜, 難度極高。它是以氧化銅為星色劑,在1200"C左石的還原焰中一次燒成,色彩華麗,紋飾工整,氣氛熱烈。由於銅對窯室中的環境要求嚴格,具有很強的敏感性,對人窯時放置的位置, 窯室內的溫度與環境要求極高,故成品率低, 產量極少。

元 釉里紅拱花波斯花卉帆船紋壇

元代釉里紅系初創階段,燒制工藝掌握不好,發色大多不夠純正,鮮紅、暗紅並存,其紋飾常有暈散,多用線繪裝飾,線條生動,筆觸酣暢有力,動靜、剛柔相濟。如這件元秈里紅浮雕波斯花卉帆船紋壇屬出口瓷,刀法粗獷流暢,甚為稀見,然而燒制中,釉里紅顏色多有流失,發色也偏暗。其他特色與鑒定方法與青花一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風古韻收藏 的精彩文章:

4000萬入手賭石,切開漲20億被哄搶
明代黃釉瓷器的時代特徵

TAG:古風古韻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