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地球400光年外,科學家發現一顆不該存在的行星,顛覆現有理論

地球400光年外,科學家發現一顆不該存在的行星,顛覆現有理論

在浩瀚的宇宙中,恆星、行星等常規天體的數量非常龐大。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特殊的非常規天體,比如黑洞、中子星等。我們判定這些天體是不是常規的,依據的是現有資料。但事實上,我們現在所擁有的天文知識,並不全面。宇宙中還有很多的未解之謎,我們對恆星、行星的了解也不夠透徹。也許我們現在以為的行星,和其本質有一定的出入,誰讓宇宙之大無奇不有呢?所以人類一直堅持不懈的進行著宇宙探索,期望尋找到更多的宇宙知識。

在探索宇宙的過程中,科學家們有了不一樣的發現。在地球400光年外,科學家發現一顆不該存在的行星,顛覆了現有的行星理論。眾所周知,行星是圍繞恆星旋轉的,其質量要比恆星小很多。在我們太陽系中,恆星太陽的質量佔據了整個太陽系質量的99.86%。而八大行星和其他的天體質量,加起來才0.14%。所以行星一般都和恆星保持一定的距離,太靠近的話會被恆星的引力影響,最終被吞噬。離太陽最近的行星是水星,距離是5790萬千米。所以水星上面的溫度非常高,環境惡劣。

但這顆距離地球400光年的行星,和其母恆星的距離比水星到太陽的距離更近,只有水星到太陽距離的四十分之一,也就是144萬千米左右。這顆行星叫做開普勒78b,和地球一樣也是岩質行星。水星因為距離太陽很近,所以溫度高達400多攝氏度。那麼這顆行星的溫度,比水星的溫度更高,可以達到2700多攝氏度。這麼高的溫度已經不像一個行星了,快趕上紅矮星的溫度了。因為距離恆星很近,所以開普勒78b公轉一周是8.5個小時。

根據現有的行星理論,在這麼近距離的恆星軌道上,是不可能存在行星的。恆星的質量那麼大,肯定會將這顆行星吞噬。在行星形成之前,這些物質就會被恆星吞噬,根本不會產生物質聚合現象,那麼行星也就不可能形成。開普勒78b的存在,相當於推翻了現有的行星形成理論,所以開普勒78b被科學家們稱為不應該存在的行星。有人猜測,開普勒78b是不是在遠距離的地方形成了行星,然後才被恆星吸引過去的呢?科學家表示,這種可能性非常低,會被恆星吸引過去的行星,可能早已被吞噬。

雖然我們都很好奇,為什麼在距離恆星這麼近的地方,會出現行星呢?但是人類的科學技術受到限制,無法到達400光年外實地探測。而且這顆行星上面溫度較高,無法降落。你認為是這個行星很特殊,還是我們的行星形成理論有誤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狂人說 的精彩文章:

宇宙文明共7個級別,人類處於0.7級,那麼最高文明有多強大?
太陽大概還能存活50億年,如果真的消失,地球將要面臨什麼?

TAG:科技狂人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