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人考試時寫錯一個字,以為要遭無妄之災,結果一小動物救他一命

一人考試時寫錯一個字,以為要遭無妄之災,結果一小動物救他一命

什麼叫言論自由?按照官方的解釋則是,一個人可以按照自己的遺願,發表以及聽取意見的權利。但是,這種權利往往都是停留在紙面上的。現代社會已足夠文明,但是,有很多不發達國家的人民依然沒有這種自由,這更別說是在古代。

其實,全世界都曾在一段時間對人民的這種「言論自由」進行過限制,大多與政治鬥爭有關,自然,中國也不例外。《漢書》中就有記載:司馬遷的外孫楊惲因《報孫會宗書》令「宣帝見而惡之」,而以大逆不道的罪名判處楊惲腰斬。

之後,人們把這種迫害文化人,並且,從其言論作品中「斷章摘句以定其罪」的行為統稱為「文字獄」。在《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則將其定義為:「古代時期,因為文字犯禁或藉文字羅織罪名清除異己而設置的刑獄。」

所謂「文字獄」,是統治者為打擊異己分子,鎮壓對自己統治不利的思想言論,而製造的一些因言論而獲罪的案件。清朝文字獄案件多樣,尤以清初順治,乾隆時期最甚。有統計:順治帝施文字獄7次,康熙帝施文字獄20多次,雍正帝施文字獄20多次,乾隆帝施文字獄130多次。

所以,對於文字獄,清人是非常痛恨的。但是,痛恨歸痛恨,他們卻是有苦不敢言,生怕一不小心就會遭受牢獄之禍。所以,民眾只能藉助一些鬼怪故事來抒發一下自己的情緒,這裡,就有一個故事很有意思,且聽筆者一一道來。

話說雍正時期,山東東平縣來了一位愛民如子的縣官,這位父母官學識淵博,能力出眾,深受當地百姓的愛戴。可惜,當時正趕上上朝廷大興文字獄,某天,恃才傲物的縣官喝高了,詩興大發寫了一篇充滿諷刺社會黑暗的作品,被官場上的政敵抓住小辮子,遭到舉報後身陷囫圇。

雍正皇帝下旨將其斬首示眾,就連他的族人也未能倖免,皆被處死或充軍。東平縣的老百姓替這位縣官鳴不平,此時,縣官的全家老小均受難,沒有族人替他收屍。當地百姓湊了些錢,買了棺木紙錢,將縣官埋在東平縣附近的一處小山坡上,為防官府追究,百姓們未替縣官立碑。

時間一長,當地人對這位縣官的記憶逐漸淡了。乾隆登基後,當地百姓均忘了縣官姓甚名誰,也不知道山坡上的孤墳到底是誰的。

東平縣的老百姓均以耕田為生計,而土地正是收成的來源,該地區的年輕人仗著身子骨硬朗,四處開發耕地,沒過幾年,便開挖到了葬著縣官的小山坡下。大家都忘了墳冢中葬著何人,於是,大夥商量著將這座墳推平,重新利用山坡上的土地種莊稼。

正當眾人要動手時,一個年過七旬的老人阻止了眾人的行為。這個老人叫李德佑,縣官下葬時李德佑年紀還小,他自然知道山坡上的小墳中葬著縣官。看到村裡的年輕人要破土,心下很是著急,連忙站出來喝退眾人:「這墳地,你們可萬萬動不得!」

青年們都很尊敬老人,於是,向李德佑請教原由。李德佑深知縣官蒙受文字獄之冤,至今未被翻案,倘若,舊事重提難免招致禍端。老漢苦於無法將真相和盤托出,站在原地支支吾吾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年輕人們見老人不搭腔,索性繼續動工,掄起鐵鍬就要毀墳。

李德佑靈機一動,對年輕人們說道:「咱們這裡有一個前人留下的規矩,就是『遇墳三尺不動土』。就是說,你們開荒是沒問題的,但是,若遇見前人的墳塋,不能在墳墓周圍三尺之內破土,否則會不吉利。」青年們面面相覷,聽李德佑說得煞有介事,便都覺得晦氣沒去碰墳墓。

之後,他們將墳墓周邊三尺留出空地,在山坡的其他地方開墾農田。

三年後,李德佑的小兒子李長遠進京參加科舉。李長遠智商很高,天賦異稟,李德佑的四個兒子中只有這個小兒子是塊讀書的料。李長遠的三個兄長和李德佑拚命賺錢供李長遠讀書,而李長遠也十分努力。一家人對這次科舉抱了極大的希望,李長遠也希望自己能廣大門楣。

開始答卷後,李長遠發揮出色,一連幾天文思泉湧下筆如神。然而,李長遠血氣方剛,難免會驕傲,在答卷的過程中,不小心將帝王的帝字少寫了一筆。

在現代人看來,寫錯字並不是什麼大事,但是,古代文風頗為嚴謹,漏寫一筆輕則被斥「學風不謹」,重則捲紙作廢。更讓人絕望的是,李長遠寫錯的是帝王的「帝」字,這張卷子若傳入宮中難免會讓皇帝老兒認為這是要造反。

乾隆時期,文字獄已經到了令人髮指的程度,「一字誅九族」的事情時有發生。李長遠交卷後才意識到自己寫錯了字,頓時被嚇得魂飛魄散。李長遠回到客棧後,一連幾天茶飯不思,腦袋裡想的已不是如何保住自己的性命,而是不牽連父親兄長,獨自承擔這場無妄之災。

過了幾天,頹廢的李長遠走在街上,遠遠看見一支隊伍朝自己走來。李長遠以為是要捉拿自己,沒想到為首的官員竟對李長遠畢恭畢敬,並且,表示李長遠已高中狀元。從地獄到天堂的李長遠怎麼也想不通,為何自己逃過一劫。

過了一段時間,李長遠拜會了主考官,希望他能解答自己的疑惑。主考官說道:「原本看到你寫錯了『帝』字,想要上奏朝廷,但此時,飛來一隻蒼蠅,停在你漏寫的點上,我無論如何都不能將它轟走,最後,我就用書本使勁一拍,沒想到這蒼蠅被拍成你漏寫的那一筆。」

李長遠心中慶幸,回到客棧剛剛睡下,便夢到一個和藹的老人,老人說道:「那個蒼蠅便是我變的,當年,你的父親施恩於鬼,使我免於災禍,現在我特地來報恩。」李長遠聽後連忙作揖道:「多謝老先生相助。」

老人並未受禮,而是念叨著「恩情已了」,隨後,便化作一縷清風消失在李長遠的夢境中。

當然,這只是一個普通的故事,但是,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就能看出乾隆年間的文字獄之盛。前文說道,乾隆時期,文字獄共發生130餘案,這其中,四十七案的案犯被處以死刑。而由牽強附會、望文生義、捕風捉影造出的文字獄,更是如脫韁野馬不可控制。

王錫侯的《字貫》案中,因王錫侯說《康熙》字典,「穿貫之難也」一句被指控惡意詆毀冊改《康熙》字典,被判以斬刑。在徐述夔的《一柱樓詩集》案中,為紀念亡父而刊印《一柱樓詩集》。集中有詩句「舉杯忽見明天子,且把壺兒拋半邊」被指用「壺兒」喻「胡兒」,被暗指清朝,徐述夔最後被剖棺戮屍,他的兩個孫子雖攜書自首,仍以收藏逆詩罪處斬。

如此種種,可以說在乾隆朝那是比比皆是,大清朝文字獄之瘋狂程度可見一斑。就如故事中一樣,若不是那隻蒼蠅最後加了一點,恐怕不光是李長遠,就連他的一家人都可能難逃劫難。

參考資料:

【《文字獄》、《字貫》案、《一柱樓詩集》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川文社 的精彩文章:

雍正的臨終囑託,為何會讓乾隆心裡很不是滋味?全因兩個前朝大臣

TAG:山川文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