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1958年,十萬志願軍一夜之間神秘消失,他們到底去了哪裡?

1958年,十萬志願軍一夜之間神秘消失,他們到底去了哪裡?

1958年,朝鮮戰爭結束的五年後的一個冬天,本該駐守在北朝鮮的志願軍第二十兵團在一夜之間消失的無影無蹤,這引起了美方的驚慌,幾番探查都沒有弄明白第二十兵團的去向。原來這個兵團是接到了秘密任務,所以他們的行跡是絕不能讓外界知曉的。

此前幾年的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雖然能戰勝美國,卻是以每五名志願軍戰士換取一名美軍大兵的代價換來的,毛主席在決定派出援朝軍隊前,還曾因為壓力太大在床上躺了兩天兩夜。在加上蘇聯逐漸走上了霸權主義道路,而當時中國與世界強國在科技領域的差距幾乎是天壤之別,處境更為艱難。為了不再陷入被動的局面,中國決定發展尖端武器,就當時的國情而言,導彈是首要發展目標。

若要研製尖端武器中的導彈,不僅需要科學家的頭腦,還需要一座導彈發射靶場。1957年,中央軍委發現建設靶場的要求的技術含量很高,當時國內的絕大多數軍團都沒有這方面的經驗,無法勝任。由於志願軍第二十兵團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曾負責過修建機場,所以只好將遠在朝鮮的第二十兵團召回。當年深秋,軍委就把建設靶場的任務提前告知了第二十兵團代司令孫繼先,令其在北京籌措相關事宜。

1958年3月8日,第二十兵團機關及直屬部隊按照指令秘密撤離,兩日後抵達安東火車站回京,之後又被安排坐上了四面都被封閉的火車,即便是其經過站點的站牌都被草帘子遮擋住。經過長時間的顛簸,又徒步跋涉了很長一段路,才到達了目的地——一片荒無人煙的沙漠。兵團到達後不久,就成立了代號為7169的工程部隊,越有十萬人,由特種工程指揮部指揮開始建造靶場。時至今日,沒人知道這個神秘的軍事基地有多大,用了多長時間去修建,但作為中國首個綜合性導彈實驗靶場,其意義重大,不僅誕生了中國第一、二、三代防空導彈,「東方紅一號」衛星也是從這裡發射的,就連「殲-10」戰鬥機也曾在這裡進行過實彈測試。

隨著時間的推移,第二十兵團的戰士們才知道那個地方是中國第二大、世界第三大的沙漠——巴丹吉林沙漠中位於內蒙古額濟納旗的地區。戰士們的辛勞沒有白費,以這座沙漠中的靶場為起點,中國的國防實力一年強過一年。由於額濟納旗與甘肅酒泉相鄰,靶場也逐漸擴大發展成了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繼續為祖國發光發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民間微服私訪 的精彩文章:

他瞞著家人偷偷去參軍,20年後成司令回家,母親的反應讓人意外
張靈甫子孫現狀如何?兒子成為億萬富翁,孫子當明星酷似張靈甫!

TAG:民間微服私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