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宗澤:英雄不懼遲暮,只怕壯志難酬

宗澤:英雄不懼遲暮,只怕壯志難酬

宗澤:英雄不懼遲暮,只怕壯志難酬

文丨《那些年》悅悅

北宋名將宗澤以書生入仕,志在經世濟民,卻在宦海中浮浮沉沉。他曾自嘲說:「正色立朝不顧死,半生長在謫籍中」。金兵南侵,平生未經刀兵的他拿起武器、披上鎧甲。戰場上,他屢勝金兵,愈戰愈勇,官至天下兵馬副元帥,金兵聞之喪膽,稱他為「宗爺爺」。本以為亂世中,老驥伏櫪,壯志可酬。然而,他一心抗金,宋高宗卻滿心苟安;他滿腔孤勇,卻得不到朝廷的支援;他願拚死收復江山,卻因宋高宗的懦弱無能終難如願。

一座城的重建

靖康二年,徽、欽二帝被擄北上。隨即康王趙構在南京應天府即位,改靖康二年為建炎元年,是為宋高宗

宋高宗登基之後,面對金人的步步緊逼,不得不起用李綱為宰相。李綱主張迅速集結抗金力量收復失地,並力薦宗澤留守開封

公元1127年6月,宗澤接到任命,前往開封赴任。大戰過後的開封城內一片狼藉,金軍駐守在城外黃河邊上,戰鼓聲天天可聞。開封城內外交困,人心惶惶。宗澤到任後,面對盜匪橫行,迅速下令「凡是搶劫居民財物的,一律按軍法嚴辦。」經過一番嚴令峻法、整飭交通,開封的社會秩序迅速得到恢復。宗澤勤王救汴,威望頗高,在百姓中一呼百應,軍民同心協力完成了開封的重建

宗澤:英雄不懼遲暮,只怕壯志難酬

當時金兵大批人馬屯於真定懷州衛州之間,宗澤對此非常憂慮。他積極做好戰備:開封城內修補戰械、造破金軍騎兵的「決勝車」1200輛;根據城外地勢,建造24道防禦牆,設置統領守御,駐兵數萬;設置教場,日夜訓練義兵;宗澤重視黃河防線,在黃河邊修築連珠寨,沿河防務分給各縣守衛。經過一番整頓,開封這個經過金兵洗劫,殘破不堪的城市成了抗金前線的堅強堡壘


萬眾心的凝聚

宋高宗此時已經逃到長江,帶走了絕大部分正規軍。宗澤想要扼制金兵南侵,保衛開封城,收復中原疆土,首先就要壯大兵力。北宋、南宋交替期間,政治腐敗加上金兵的擄掠破壞,民間多有義軍揭竿而起,嘯聚山林。於是,宗澤積極聯絡義軍招撫各路人馬。河北各地義軍紛紛響應。

宗澤:英雄不懼遲暮,只怕壯志難酬

河東義軍首領王善,聚集七十萬人馬打算襲擊剛重建完的開封。宗澤隻身單騎去面見王善。他流著眼淚勸說王善:「現在正是國家危急的時候,如果有像您這樣的英雄同心抗戰,金人還敢侵犯我們嗎?」王善感動,率眾歸順。其他義軍楊進、王再興、李貴等率領手下幾萬到幾十萬不等陸續歸順。最終募得四方義士合兵百餘萬儲備的糧食足夠半年可用

王策,本來是契丹族的一個酋長,被金任命為將,往來於黃河邊上。宗澤將他擒獲,鬆開繩子讓他坐在堂上,一番推心置腹的交談讓王策改投宗澤的帳下。

岳飛原是王彥的裨將,因違反軍紀,擅自率部離去,本應接受軍法處置。宗澤認為岳飛是一個難得的將才,將其留在軍中。在宗澤的悉心教導下,岳飛迅速成長為一代名將。

宗澤:英雄不懼遲暮,只怕壯志難酬

宗澤在忙著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然而朝中卻出現了反對的聲音。他們以勤王之師多是盜賊、流寇為由,命令宗澤停止招撫活動。宗澤雖再三上疏也無濟於事。


一腔熱血 不辱使命

建炎二年(1128年)春,金兵從鄭州抵達白沙,離汴京很近,都城內人心惶恐。守城諸將向宗澤請示禦敵方案。宗澤正在下棋,泰然自若:「何事張皇,統制官劉衍等人在外必能禦敵。」一盤棋下完,才從容披掛甲胄,登上城頭,排兵布陣。從城頭下來,他傳命京城內的燈火如常,不必驚慌。主帥如此鎮定自若,軍心民心很快安定。

宗澤:英雄不懼遲暮,只怕壯志難酬

金將兀朮將渡黃河,謀劃攻打汴京。諸將請求先斷掉河橋,嚴兵固守,宗澤嘲笑說:「去年冬天,敵人直撲而來,正是由於我們斷掉了河橋。」於是命令部將分別趕赴滑州和鄭州,以分散敵人兵力,並告誡諸將極力保護河橋,以等待大兵聚集。沒想到這次是金兵乘夜斷掉河橋逃去。

金人再次入侵滑州,宗澤派部將張撝前去救援。到了滑州張撝發現敵人兵馬十倍於自己,諸將請求稍稍避一下敵鋒,張撝說:「避而偷生,有什麼面目見宗公。」於是力戰而死。宗澤得知張撝告急,立即派兵去救援,大敗金軍,迎回張撝的屍骨安葬。

宗澤:英雄不懼遲暮,只怕壯志難酬

當然,一個軍隊裡面不可能都是勇士。一次,金將宗翰率兵攻佔洛陽,宗澤派部將郭振民李景良帶兵迎戰卻吃了敗仗。郭振民投降,李景良畏罪逃走。宗澤派兵捉拿到李景良,責備他說:「打仗失敗,本來可以原諒;私自逃走,就是無視主將。」於是將其斬首以誡。宗翰派郭振民和一名金將到開封勸降。宗澤對郭振民說:「你如果戰死,算得上一個忠義鬼。現在你投降做了叛徒,還有什麼臉來見我!」說完將其斬殺。之後,宗澤又對來勸降他的金將說:「我受命守衛這塊疆土,寧死不讓。你為人將,不能以死打敗我,卻想用兒女之情招降我嗎?」隨即果斷斬了勸降的金將。宗澤此舉表明了抗金的堅定決心,也大大激勵了宋軍士氣。

在宗澤守護開封的一年時間裡,和金兵數次交戰,最終讓金兵放棄了攻打開封的想法。史書記載:澤威聲日著,北方聞其名,常尊憚之,對南人言,必曰宗爺爺


24道奏疏,君王胡不歸?

整頓防務、大舉反攻,收復失地並擬定渡河北伐……宗澤在前方為宋高宗打理好了一切,將士百姓也盼望高宗重返開封主持收復舊疆大局。宗澤上疏詳細介紹了開封的防備情況,言詞懇切。或許是宗澤的血誠赤心打動了宋高宗,他下詔「擇日還京」。但是,在一些朝臣的阻撓下,詔書成了一紙空文,宋高宗不但沒有返京,反而決定南遷

宗澤:英雄不懼遲暮,只怕壯志難酬

宗澤

宗澤一年中連上24道奏疏,聲討汪伯彥、黃潛善的主和政策,提出內連豪傑、外接高麗、西夏以圖北進的策略,字裡行間充滿盼望恢復故土的激情與憤懣。「顧臣犬馬之齒六十有九,比緣陛下委付之重,常患才力不任,惕惕憂懼。近日頓覺衰悴,萬一溘先朝露,辜負陛下眷恤憐憫之意,臣死不暝。儻使臣與將士官民獲望回輦之塵,俯伏百拜,然後身填溝壑,則雖死之日,猶生之年!」

宗澤:英雄不懼遲暮,只怕壯志難酬

隨著北伐計劃化為泡影,24道奏疏也無法看到高宗的回輦之塵,宗澤憂憤成疾,背上長疽,一病不起。病中,他勉勵將士們繼續奮勇抗金。想到自己壯志未酬,他嘆息道:「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彌留之際,或許他看到自己又一次站在黃河邊上,手持長劍,身披鎧甲。於是他拼勁最後力氣,大聲疾呼:「過河!過河!過河!」這是他留給這個殘破家國的最後一句話。史書記載,這一天,「風雨晝晦」,山河為之變色!

宗澤臨危受命,坐鎮抗金前哨開封,驅逐金兵,收復失地,幾乎以一人之力護衛了半壁江山。宗澤死後幾天,將士離去者十分之五。高宗派杜充繼任東京留守,因為和宗澤的做法背道而馳,曾經的大好局面再次扭轉,自此之後,中原失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那些年 的精彩文章:

靖康恥,到底有多「恥」?

TAG:那些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