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運動 > 幾乎所有跑者比賽時都會碰到的一個問題

幾乎所有跑者比賽時都會碰到的一個問題

根據2018年美國跑者調查(National Runner Survey)顯示,發生率最高的傷痛並非膝痛,而是水泡;

水泡的發生率位列美國跑者傷痛發生第一位,26%的跑者在過去12個月發生過摩擦性水泡,而膝痛發生率是22%。

既然美國跑者很容易發生水泡,想必這一不大不小的問題在中國跑者身上也經常發生,今天我們從科學角度揭示一下跑步引發的摩擦性水泡。

一、什麼是摩擦性水泡

摩擦性水泡,是皮膚的外、內層間組織液蓄積所成的小水袋。是什麼原因導致水泡的產生呢?

核心原因是由於運動摩擦產生的剪力不斷撕扯皮膚表層與皮下組織,造成他們之間分離形成間隙,同時毛細血管的通透性增大,使得其間充滿液體。

皮膚的外層表皮成為水泡的表層。水泡內層的皮膚呈紅腫、有刺痛。雖然大部份的水泡都很小且傷害的面積不大,但卻易造成疼痛而困擾跑者。

二、角質層較厚的組織發生摩擦才會發生水泡

其實,跑步時不斷發生摩擦的部位很多,比如腳、腹股溝、腋下、乳頭等部位,但為什麼只有腳上起水泡,而其他部位不發生水泡,而是表皮破損引發的擦傷呢?這跟摩擦性水泡發生機制有關。

起水泡的部位首先皮膚必須具有較厚的角質層,經得起摩擦力的刺激。而身體除了手和腳,大部分表皮的角質層都很薄,一旦遇到反覆的摩擦往往就脫皮,也即把整個角質層及一部分的表皮一起脫下來,這就是所謂擦傷。

唯有手掌和腳底這種具有較厚角質層的部位,才會因為運動摩擦而起水泡。

此外,易起水泡的皮膚往往和深層的組織結合較緊,受到摩擦時深層組織移動少,而皮膚表層移動多,就會導致皮膚組織受到牽扯裂開,組織液便迅速進入此裂縫而形成水泡。

當然,誘發水泡的原因還是由於擠壓、摩擦,在相對潮濕、高溫的環境中更易發生。

運動中因腳上出汗,同時透氣性不佳的話,就會導致足底潮濕,而潮濕的足底摩擦力增大,最容易引起水泡。

反之,乾燥的皮膚摩擦力較小,產生水泡的概率降低。另外,如果皮膚溫度增高,則水泡更容易產生。

顯然,腳在跑步時難免與鞋摩擦,透氣不足以及鞋內悶熱,使得濕潤的皮膚及較高的溫度為水泡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所以長距離徒步或者跑馬拉松最容易起水泡。

水泡通常發生在腳的兩側、腳後跟、前腳掌和腳丫處。

三、發生水泡如何正確規範地處理

腳打水泡雖然不是什麼大的傷痛問題,但苦是要受的。真要是起了水泡怎麼辦?一旦起了水泡,重要的是降低其引發的疼痛、避免患處的面積擴大及預防感染。

刺破水泡不是必須的操作

因為水泡覆蓋在受傷的皮膚之上,為其提供一個無菌的環境。刺破水泡就意味著讓受傷區域的皮膚暴露在體外有菌的環境中,存在感染的可能性。所以,如果水泡不大,醫生通常會反對你刺破水泡。

但是水泡畢竟是水泡,受壓會產生疼痛,不刺破的話該怎麼辦呢?

你可以這樣處理,在創可貼的中央剪出一個和水泡大小及形狀相同的洞,套貼在水泡上,套兩層都是可以的,如此墊平水泡四周,然後再用一層創可貼覆蓋水泡,這樣就能讓水泡不再受擠壓了。幾天之後,水泡會自然得到吸收。

四、用無菌的方式刺破水泡

如果水泡較大,疼痛讓你忍無可忍,那就把積聚於患處的液體排出來,以緩解水泡所構成的壓力,但是刺破水泡顯然會導致受傷部位接觸細菌,從而增加發生感染的可能性。

標準做法應該是這樣的:

1、先洗乾淨你的腳,雖然無法絕對實現無菌,但至少可以減少腳上攜帶的細菌,不要在馬拉松跑完,立馬挑破水泡,這樣會增加感染風險。所以一般你需要回到家中處理水泡。

2、其次用酒精、碘酒、碘伏等洗消毒水泡,條件允許的話,用一次性無菌針頭或者手術刀片挑破水泡。

如果沒有,就用家裡縫衣針也可以,但你需要充分用酒精消毒這根針。

我們為了消毒常常會把針頭或刀片放在火上烤,這是一種消毒方法,但這樣做可能會產生碳顆粒,這些碳顆粒會刺激皮膚,甚至加重感染。

3、在刺破水泡時,注意從水泡的側面刺破它,而不要從頂面刺破。

你可以戳出一個口子,也可以戳出兩三個口,讓重力排干水泡里的液體或者用手輕輕擠壓,注意擠壓時盡量不要擠壓刺破處,以防感染,當然手也要保持乾淨。

4、切記不要撕開皮膚。

撕扯水泡部分的死皮會刺激周圍健康的皮膚,並讓你的皮膚暴露在容易被感染的環境中,這是非常錯誤的操作。

將液體擠乾淨後,然後塗抹碘伏,碘伏沒有刺激性,不會引起明顯疼痛,最後用創可貼把傷口遮蓋起來。

5、刺破水泡後,浴鹽能幫助排干水泡中的液體。

接下來的幾天,在溫水裡放半杯浴鹽,然後每天泡腳20分鐘,泡完後繼續消毒,更換創可貼,這個過程大約耗時1周,受傷部位就可以痊癒。

6、如果水泡周圍的部位開始變得紅腫,那麼你可能被感染了。你還可能會發燒(體溫高於正常的37°)。

如果水泡周圍比水泡還疼,並且伴隨其它癥狀,那麼你很可能被感染了,需要立即看醫生。

如果膿是從瘡口處流出的黃白色液體,也說明發生了感染,請去醫院看醫生,治療感染。

五、如何預防水泡

長按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1、要預防腳打水泡,首先要減少腳部摩擦的機會。腳起水泡跟鞋有直接關係,鞋過緊的擠壓和腳在鞋裡活動匡量太大導致的摩擦,都可能導致腳上水泡的發生。也就是說鞋買得過小擠腳或者說鞋買得過大,導致腳在鞋裡亂動,都會大大增加發生水泡的可能性,所以買鞋首要考慮的是舒適合腳,然後才是功能。

2、鞋舒不舒服,只有腳知道,買鞋時鞋的尺碼一定要合適,不僅僅是長度,還有寬度。穿上後,當腳跟靠著鞋跟,鞋頭最好仍然有一個大姆指的匡量。因為跑步時,腳會發生輕度腫脹,留有一指寬度可以讓鞋充分合腳。

3、如果新鞋第一次穿上就是跑馬拉松,那麼你就很可能獲得了50-70%腳打泡的機會,因為新鞋較硬加之不合腳,非常容易導致起水泡,所以跑馬不穿新鞋成為一條經典建議。

當然,現代跑鞋越來越舒適,即使穿新鞋跑馬也不一定必然發生水泡。

4、襪子能夠減少腳與鞋之間的摩擦,這裡有一個竅門,你不妨穿上兩雙襪子試試,裡面一雙薄一些,外面一雙厚一點。事實上,很多運動員比賽時會穿兩雙襪子。

襪子最好不選用純棉質製品,純棉的襪子比尼龍的更容易形成水泡。

襪子的材料以混紡面料為佳,這類材料比棉的製品更能保持腳部的乾爽,也有利於腳出汗後快乾排汗,降低腳的潮濕度,從而減少起水泡的機會。

還有些跑者會採用五指襪來減少腳趾間發生水泡的可能性。

5、在跑馬前穿襪子前,還可以使用滑石粉、痱子粉或潤膚露,也可在腳上薄薄地塗上一層凡士林等,這些東西都有助於保持腳部的乾爽、減少摩擦,起到防止水泡的作用。

如果你的腳常起水泡,那麼可以考慮在經常起水泡的部位事先貼上創可貼或墊上軟墊。

六、並非所有水泡都是摩擦引起的

跑步時水泡主要是因為摩擦引起的,但也有一些水泡是因為疾病導致的。

比如腳氣病,腳氣病是由於真菌或者黴菌感染引起的,足部多汗潮濕、鞋透氣性能不好,都有可能誘發本病;

水泡型腳氣常常會在腳趾間反覆出現針頭大小的丘疹及皰疹,因為腳趾縫隙處易出汗,是真菌生長的理想棲息地,這時往往瘙癢劇烈,抓撓嚴重還會出現水皰,脫屑甚至糜爛;

這個時候光挑破水泡就不行了,你需要進行抗真菌藥物處理。

七、總結

水泡在馬拉松比賽以及長距離拉練中,非常常見,也困擾著跑者,一雙合腳的鞋,不要系鞋帶過緊或者過松對於減少水泡很重要。

此外,在處里水泡過程中,盡量無菌處里,這樣才能避免感染。

//////////

使人疲憊的不是遠方的高山,而是鞋裡的一粒沙;

一個小小的水泡,就足以成為你跑崩的理由。

你是否感受過那腳底膿水被擠壓的充漲感?你是否因水泡導致你走路困難,致使比賽過程中身心無法繼續戰鬥?

在馬拉松比賽以及長距離拉練中,水泡的發生非常常見,一雙不合腳的鞋,鞋帶的鬆緊程度,都能影響著水泡的發生,就在明天2月27日19:30,跑步研習社邀請到了東南大學EMBA戈14總教練——任茂壯,為跑者們講解:如何防治水泡以及當發生水泡時如何避免感染?

腳底水泡拖累跑步?你該做好這五步

無傷跑法明星教練

ACE美國運動委員會私人教練認證

東南大學EMBA 戈14總教練

2018中國企業24小時精英挑戰賽非人類組冠軍

黃山176K、三峽169K、高黎貢山160、四姑娘山

UTMS、UTMF環富士山170K等超級越野賽完賽經驗

課程攻略

1、什麼是水泡?

2、導致水泡產生的原因有哪些?

3、如何快速減輕痛感、降低水泡危害?

4、如何從源頭降低水泡的發生率?

5、發生水泡如何正確處理,避免感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慧跑 的精彩文章:

如果做不到這個,少吃多動也實現不了減肥
堅持和勤奮鑄就傳奇:基普喬格榮獲2019勞倫斯傑出成就獎

TAG:慧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