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雞蛋煮太久會影響營養價值

雞蛋煮太久會影響營養價值

雞蛋煮太久會影響營養價值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左天宇,戰略支援部隊特色醫學中心(原306醫院),品牌質量管理辦公室

雞蛋是一種很常見的食材,且被譽為是"全營養食品"。雞蛋營養豐富,做法眾多,荷包蛋、煎雞蛋、煮雞蛋、雞蛋羹、炒雞蛋……在雞蛋的眾多做法中,要說哪種最營養健康,當屬煮雞蛋。但煮雞蛋也有講究,煮不好不僅營養大打折扣,甚至還可能產生有害物質,雞蛋煮的時間過長,會使蛋黃中亞鐵離子與蛋白中的硫離子化合為難溶的硫化亞鐵,使蛋黃表面變成灰綠色。這種硫化亞鐵很難被人體吸收利用,自然就降低了雞蛋的營養價值。

雞蛋按煮的時間長短,可分為四個等級。煮的時間太短,蛋清還沒凝固,其中的沙門氏菌沒有完全殺滅,雞蛋中的抗營養物質(卵抑製劑、生物素結合蛋白)也未完全去除,根本不能完整地剝開蛋殼食用。

雞蛋煮太久會影響營養價值

煮的時間適中,蛋黃微微凝固,細菌被完全殺死,抗營養物質去除。另一方面,雞蛋中的不飽和脂肪酸、膽固醇、維生素E沒有被氧化或氧化程度最小,雞蛋的口感最佳。

如果煮的時間過長,雞蛋中的維生素E、脂肪、膽固醇被氧化,煮的時間越長,雞蛋中寶貴的-3族不飽和脂肪酸氧化程度越高。如果繼續煮,不僅雞蛋中的營養成分進一步氧化損失,蛋黃表面也會產生對健康不利的黑膜。

營養達人經過幾次實驗發現,雞蛋在煮沸狀態下保持3~5分鐘,蛋黃既不流動,也不幹硬,表面也沒有黑膜,此時不論口感還是營養,都是相對最好的。實驗中還發現,在煮沸狀態下保持大約15分鐘,煮好的雞蛋蛋黃吃起來干硬噎人,且表面出現了一層黑色的膜,口感和營養相對都比較差。

雞蛋煮太久會影響營養價值

如果經常吃茶雞蛋,剝開雞蛋你會發現,蛋黃表面幾乎都有一層黑黑的膜,黑膜中的物質是硫化亞鐵,這種物質會影響鐵吸收。雞蛋煮的時間太長,蛋黃表面也會出現黑膜,雖然含量非常微小,不一定能對健康造成多大危害,但雞蛋中的維生素E、不飽和脂肪酸等營養物質破壞較多,營養和安全都打了折扣。煮蛋的時間跟雞蛋大小有一定關係,建議一般在煮沸的狀態下保持3~5分鐘最合適。

煮蛋時還可掌握以下技巧,以防止營養素的流失:水必須沒過蛋,否則浸不到水的地方蛋白質不易凝固,影響消化;煮前把蛋放人冷水浸泡一會兒,以降低蛋內壓力;然後用中等火候,冷水煮沸,即可防止蛋殼破裂,避免營養素流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