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孔子三千多徒弟中,最喜歡的是誰?

孔子三千多徒弟中,最喜歡的是誰?

最有格調的心學微刊

國學一刻(ID:guoxueyike)

玉不琢不成器,時常打磨,方成大器。

孔子教了三千多個徒弟,最得意的只有十個,被稱為孔門「十哲」。其中成就最大,孔子也最喜歡的學生,大概要運算元貢了。

雖然在孔門弟子中,子貢學問並非最大,毛病也不少,但這並不耽誤他實現自我價值。因為他「巧言善辯」,為人通達,在外交、經商、傳播儒學等方面均成果斐然。

孔子以宗廟禮器「瑚璉」來稱讚子貢,意思是說:子貢雖不是完人,卻實在是治國安邦的人才。

巧言方能善辯

子貢本姓端木,名賜。孔子在《論語》中,常以「賜」稱呼子貢,也對他的能說會道相當欣賞。

一次,子貢被人問道:孔子能教出你這麼厲害的徒弟,那他的學問哪來的呢?

問話的人這是沒安好心。古人師門觀念深重,孔子這種沒人指點,還能自學成才的牛人,難保不被嫉妒、排擠。

北大李零教授講過:「老師的老師是誰,有時是個大問題」。答不上來,就容易被別有用心的人羞辱。

但吵架這種事,子貢從來沒怕過誰。

他真誠地回答道:我老師的老師,那可是古代先賢。他學了賢人們的文化遺產,就做成了大學問。其實這些知識誰都可以學習,為何只有孔子學成了呢?因為一般人眼拙,看不到這些散落民間的寶貴知識。

子貢輕描淡寫,反把問話的人嘲諷了一番。

吵架無敵手,只子貢巧言的初級體現。他還做了一件大事,不僅攪亂了春秋爭霸格局,也影響了歷史走向。這件事也為子貢博來了善辯之名。

當時魯國很弱小,正等著被齊國宰割。母國有難,祖墳難保,孔子卻並不著急。因為子貢去當說客了。

齊國和吳國矛盾挺大,子貢先挑撥他們硬碰硬。魯國沒人打了,暫時算是安全了。不過,弱小的魯國要想長久安穩,就得削弱齊國這個強大的鄰居。

所以,吳國必須打贏這一仗。為此,子貢又去勸說越國支持吳國。不過,沒好處的事誰干?更何況吳越之間還有大仇。

子貢就開導越王勾踐:都嘗那麼久苦膽了,再忍忍。別管吳國贏不贏,都得大傷元氣,你就攻他後路。我再去趟晉國,到時你們前後夾擊,不怕報不了仇。

晉國也沒頂住子貢忽悠,早早做好了戰鬥準備。等吳國戰勝齊國後,晉國、越國立馬出兵,直接大敗了吳國。

子貢僅憑三寸不爛之舌,就促成了春秋時代的大混戰。其結果,司馬遷也有記載:子貢跑跑腿、動動嘴,就使五個國家發生了巨變。魯國得救,齊國大亂,吳國慘敗,晉國變強,越國稱霸。

子貢這樁壯舉,令孔子讚賞不已。每每向人誇獎子貢的口才,總驕傲地曰三個字:「辯士哉!」

玉不琢不成器

子貢有才,缺點也不少。孔子經常敲打他。

比如,子貢總愛與人比較,又喜歡譏諷不如自己的人。孔子就教育他:賜啊,你咋不上天呢?為師尚且要抓緊學習,你可別頑皮了。

他是在叮囑子貢:不要驕傲自滿。作為老師,孔子見多識廣,遍嘗人情冷暖。他深知在人生的道路上,總會出現名為「驕傲」的陷阱,以為是一片坦途,踏上去就會跌入深淵

還有一次,子貢在國外贖了一個魯國人。魯國法律有規定:贖回同胞的人,都能從國庫中報銷贖金。但子貢有錢,也喜歡仗義疏財,不願領取報銷金。

孔子得知後暴怒:賜呀,能不能長點心?你不差錢,可也要考慮勞苦大眾啊。你這麼一折騰,贖回同胞的成本就大了,要麼損失一筆錢,要麼被嘲笑不仗義。誰還會去贖人?

他這是批評子貢:你辦事不地道,想當道德模範沒問題,但不能抬高道德標準。

孔子為什麼總敲打子貢呢?只因玉不琢不成器,時常打磨,方成大器。

實際上,孔子和子貢最為親密。孔子病中,最期待子貢來訪。孔子去世,子貢也最傷心。「孔子弟子三千」,唯有子貢多守墓三年,足見師生感情之深。

因為喜愛一個人,才想讓他變得更好。因為崇敬一個人,更樂意聆聽他的教誨。

在孔子的悉心教導之下,子貢洗去了頑劣浮躁,學問和本事都突飛猛進。有一天,他終於鼓起勇氣問老師:先生如何評價我?

孔子的回答簡單、有力,給了子貢極大的認可。他仍然只曰了三個字:「汝器也!」

成才可通達

「入世」是儒家核心思想之一,孔子就從不排斥名利,還想當大官。不然,空有政治思想、學術主張,沒錢沒權誰理你?

子貢恰恰是孔子門下最會當官和經商的弟子。

他財產富可敵國,影響力更是極大。現代的儒商,都要尊稱子貢為祖師爺。但子貢摸不透孔子對名利的看法,就跟他打啞謎:「老師啊,如果你有塊上好的美玉,是自己收藏呢?還是賣了呢?」

孔子回答得很沒形象,他說:「賣了!賣了!要找個好買家啊親!」

其實孔子多次表示過:我是人,不是神,先解決溫飽,咱們再談理想。

做學問不能做成腐儒,這就是師生二人的通達。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用學識、能力掙錢,無愧天地良心。

子貢靠政治經商,靠經商固政。除了發家致富,他也在教育業深耕細作。每次談生意,子貢的合同都有這麼一項條款——為我方傳播孔子學說提供便利。諸侯不僅需要他經營的商品,還需要他的政治能力和學識,所以只好應允。

這就是通達的好處,既能擁有高質量的生活,也更容易實現理想和抱負。

孔子欣賞子貢的通達,師徒二人因此相當同頻。於是,孔夫子又曰了三個字:「賜也達!」

子貢在有生之年,通過經商、治政,地位越來越顯赫。他一直擔任孔子的代言人,使儒家思想得到了廣泛傳播。

儒學雖有糟粕之處,但也不乏催人奮進、注重德行、懂禮務實等精華理念。結合時代背景來看,子貢宣傳孔子學說,確實是在濟世惠民。

德國詩人歌德曾說過:「你若要喜愛自己的價值,你就得給世界創造價值。」

可惜,許多人往往越奮鬥越自我,成就大了,反而找不到人生的意義。

為什麼不學學子貢?不要僅局限於滿足自身需求,為他人,為世界做些貢獻,才是一個人真正的價值體現。

國學一刻,讓文化走進生活,讓國學溫暖你心,轉載請聯繫國學一刻(ID:guoxueyike)。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陽明心學 的精彩文章:

謝道韞:她是「詠絮之才」的創造者,後來的人生怎樣了?
孔子告訴你如何交友 交什麼樣的朋友

TAG:王陽明心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