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圍觀央視開年大劇《老中醫》的校友們不可不知:孟河醫派與上中醫的深厚淵源

圍觀央視開年大劇《老中醫》的校友們不可不知:孟河醫派與上中醫的深厚淵源

近日,在中央電視台一套首播的開年大劇《老中醫》引起了社會各界對孟河醫派的新關注,作為中醫業界人士,觀劇的同時也一起來扒一扒熱劇背後的真實故事吧!

圍觀央視開年大劇《老中醫》的校友們不可不知:孟河醫派與上中醫的深厚淵源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劇情概要

《老中醫》以1927年~1946年間的上海為背景,講述江蘇常州孟河醫派傳人翁泉海闖蕩上海灘,畢生致力於中醫文化的保護與傳承的故事。該劇以小人物的經歷體現大歷史格局,展現傳統中醫文化的無窮魅力,以及中醫傳承數千年,且歷久彌新的強大生命力。該劇以民國時期的上海為背景,由七個醫案貫穿,講述中醫翁泉海在中央政府發布「中醫廢止案」後帶領中醫同仁共同抵抗中醫廢止案並保護中醫這一民族瑰寶遇到阻礙,卻步步前行的故事。

圍觀央視開年大劇《老中醫》的校友們不可不知:孟河醫派與上中醫的深厚淵源

孟河醫派與

上中醫淵源何在?

圍觀央視開年大劇《老中醫》的校友們不可不知:孟河醫派與上中醫的深厚淵源

孟河醫派傳人在上海首創中醫院校,為解放後上海中醫學院的建立發展起了奠基石的作用。

上海開埠後,西方醫學傳入,面對西醫學的迅速發展,中醫診所家庭式經營、家傳師承的醫術傳授方式面臨嚴峻考驗。

圍觀央視開年大劇《老中醫》的校友們不可不知:孟河醫派與上中醫的深厚淵源

上海中醫專門學校主要創辦人合影

1916年,孟河醫派傳人、海上名醫丁甘仁首創上海中醫專門學校(後改名上海中醫學院),該校是中國第一家經政府備案的中醫院校。

圍觀央視開年大劇《老中醫》的校友們不可不知:孟河醫派與上中醫的深厚淵源

上海中醫學院南市石皮弄校址門景(1932年)

繼之,1927、1928、1936年由王一仁、章太炎、陸淵雷、朱南山等分別建立了中國醫學院、國醫學院、新中國醫學院。這些中醫院校還建立有附屬醫院,供學生實習、教師臨診之用,為近代中醫的發展開闢了新的路徑。其中以辦學規模正規化以及持續時間最長、畢業人數最多著稱者僅三所,即私立上海中醫學院、中國醫學院、新中國醫學院(簡稱「老三校」)。

圍觀央視開年大劇《老中醫》的校友們不可不知:孟河醫派與上中醫的深厚淵源

20世紀40年代上海中醫專門學校使用的中醫教材

民國中醫教育「吸收融合了近代西醫學的部分課程內容,如生理、解剖、病理、藥理、內科診療技術等」,「漸漸移植了近代教育的方式方法,如要求教學大綱,教材統一,教學內容系統而有條理,教學方法循序漸進等」。

圍觀央視開年大劇《老中醫》的校友們不可不知:孟河醫派與上中醫的深厚淵源

新中國醫學院1941級畢業生合影

據統計,私立上海中醫學院堅持辦學32年,共畢業29屆學生,為社會培養中醫人才近千人;中國醫學院堅持辦學21年,共畢業23屆學生,培養中醫人才906人;新中國醫學院堅持辦學12年,共畢業13屆學生,培養中醫人才553人。

三校近半個世紀的堅持辦學過程中,培養造就了一大批中醫臨床、科研和教學的承前啟後的中堅力量。他們都是新中國誕生以後發展社會主義中醫事業最具業務知識真才實學和最有學術水平的寶貴人才。為上海乃至全國儲積了中醫力量,更為解放後上海中醫學院的建立發展起了奠基石的作用。

多位上海中醫學院校長和名醫大家與孟河醫派淵源深厚

上海中醫藥大學前身上海中醫學院,創建於1956年,是新中國首批建立的四所中醫學院之一。

圍觀央視開年大劇《老中醫》的校友們不可不知:孟河醫派與上中醫的深厚淵源

程門雪

首任校長程門雪更是與孟河醫派淵源深厚。他是丁甘仁的得意門人,先後任上海中醫專門學校教授、教務長,在丁甘仁一派的學術發展中發揮了承先啟後的重要作用。1956年9月任上海中醫學院院長,還歷任上海市衛生局顧問、上海中醫學會主任委員、上海科學技術學會委員、衛生部醫學科學委員會委員及中醫專題委員會委員。並被選為上海市政協委員、市人民代表,第二、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先後於1958年和1962年受到毛主席、周總理的二次接見。他對醫療教學工作十分認真,對培養中醫人才不遺餘力。平時自學不厭,手不釋卷,而且循循善誘,誨人不倦。畢生致力於中醫事業,鞠躬盡瘁,在全國中醫學術界教育界享有崇高的威望。

圍觀央視開年大劇《老中醫》的校友們不可不知:孟河醫派與上中醫的深厚淵源

黃文東

黃文東,上海中醫學院第二任院長,也是孟河醫派名醫丁甘仁高徒,1931年應邀回母校(上海中醫專門學校)執教,任教務長,主講《本草綱目》《傷寒論》《金匱要略》等課程,歷時十七年之久。全國解放後,曾參與上海市中醫進修班和師資訓練班工作。1954年~1960年任上海市第十一人民醫院、曙光醫院內科主任,上海中醫學院內科教研組主任。1960年龍華醫院新建,調任龍華醫院內科主任。1978年~1980年任上海中醫學院院長。1978年出席全國科學大會,被選為主席團成員,獲大會頒發的獎狀。黃文東忠誠於中醫教育事業,辛勤執教50年,學生遍及海內外。他殫精竭慮精心培育中醫人才,教學深入淺出,聯繫臨證,生動易懂,強調重點要突出,難點要攻破,疑點要剖析,故深受學生愛戴。

圍觀央視開年大劇《老中醫》的校友們不可不知:孟河醫派與上中醫的深厚淵源

丁濟民

丁濟民,孟河醫派名醫丁甘仁之嫡孫。歷任上海光華醫學雜誌社編輯,曙光醫院的前身上海第十一人民醫院副院長、上海中醫學院醫史教研室主任。1963年起任龍華醫院副院長、中華醫學會上海中醫學會理事等職,曾任上海市政協第一屆至第五屆委員。他自幼家學薰陶,熟諳岐黃之術,又刻意攻讀歷代名家醫籍,在臨床實踐中,曾治癒不少疑難病症。收藏中醫古籍甚為豐富,曾珍藏明代金陵版《本草綱目》一部,後捐獻於中國中醫研究院。上海中醫藥博物館鎮館之寶「針灸銅人」也是丁濟民籌資購買並捐獻。

圍觀央視開年大劇《老中醫》的校友們不可不知:孟河醫派與上中醫的深厚淵源

裘沛然

裘沛然,全國首屆「國醫大師」、上海市名中醫、上海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專家委員會主任、博士生導師。他是現代中醫藥高等教育的先驅者之一,中國中醫藥高等教育「南方學派」的傑出代表。1931年來到上海,求學於一代名醫丁甘仁先生門下,1958年起任教於上海中醫學院,歷任針灸經絡、內經、中醫基礎理論、各家學說等教研室主任與基礎部主任。曾任上海市政協第五屆委員、第六屆常務委員、兼任上海市政協「醫衛體委員會」副主任,曾任國家科委中醫組成員、衛生部醫學科學委員會委員、《辭海》編委會副主編兼中醫學科主編、中國大百科全書傳統醫學卷編輯委員會副主任,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等。裘老在臨床上擅長治療疑難雜症,用藥「精、巧、奇、博」,對醫方有著獨到的見解,醫者無數。他不僅在醫學上造詣極深,同時還是一位通曉文史哲的學者和詩人,他不僅整理、出版了諸多中醫理論書籍,更是在九十五歲高齡出版《人學散墨》,探索「治人心靈」的「良方」,被世人讚譽為一代「鴻儒大醫」。

圍觀央視開年大劇《老中醫》的校友們不可不知:孟河醫派與上中醫的深厚淵源

張伯臾

張伯臾,1923年畢業於上海中醫專門學校,為上海名醫丁甘仁親傳弟子。1956年~1987年任上海第十一人民醫院、曙光醫院中醫內科主任。1984年被中央衛生部譽為名老中醫。在醫院長期擔任講課臨床帶教,培養了許多學術骨幹,臨床指導西醫學中醫過程中,受到了上海中山、仁濟等醫院西醫同仁的敬佩和尊重,經常參加上海各大醫院疑難病例的會診,有相當知名度。晚年又為許多中央領導診治疾病,在醫界享有「當代國醫」之稱。張伯臾先生主編的《中醫內科學》獲國家科委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圍觀央視開年大劇《老中醫》的校友們不可不知:孟河醫派與上中醫的深厚淵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海中醫藥大學 的精彩文章:

變廢為寶,妙用冬瓜子
古代如何保持牙齒健康

TAG:上海中醫藥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