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奪門之變是多餘的?明英宗最害怕的應該是弟弟玩這一招!

奪門之變是多餘的?明英宗最害怕的應該是弟弟玩這一招!

奪門之變是大明王朝英宗復辟的關鍵事件,本來被瓦剌送了回來,景泰帝就不知道該如何處理比較好,即便以前有兄弟情,但是在帝王家早就不存在了,有很多人說,明英宗推動的奪門之變完全是多此一舉,因為景泰帝已病重,只要他駕崩,地位必然歸於明英宗一脈。

景泰帝知道自己無子,帝系肯定還是哥哥那一支的,如果他進入彌留之際,肯定也是傳位侄子,不可能迎立外藩,但傳位侄子怕遭到清算,要知道景泰帝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班底,老婆女兒都有,接班沒搞好,清算勢在必行,只是在猶豫不決,奪門之變就發生了。

其實景泰帝病重不立太子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一是寄希望自己康復,自己還年輕,可以再生兒子。二是即使自己病死,朝廷大事自由孫太后、于謙等一眾大臣處理,最大可能是前太子繼位,代宗班底極大可能擁立前太子而非英宗。朱祁鎮本是正統,又是先皇嫡長子,無論是有沒有政變,皇帝都會落入他一脈。如果像你所說的,迎立外藩入京為帝,那不可能,別說是朝臣不答應,孫太后也絕不會讓這樣的事發生,孫太后作為明宣宗皇后,首先他要維護就是自己丈夫的一脈子嗣和帝位,奪門之變雖然看是一場政變,但是朱祁鎮的重新繼位不被看是篡位,因為這個皇位本來就是屬於他的。

在政變前,大臣數次請復立沂王為太子均遭拒絕,對於英宗來說弟弟不願意大位回歸自己這一脈非常明確。問題是並不是迎立外藩一條解決辦法,代宗完全可以過繼英宗一個兒子,安排心腹大臣和自己母親輔政。這樣皇位還在宣宗子孫,而將英宗和沂王排除在外,等這個繼位的孩子成年以後為了維護他自己的皇位,不但會充分保證代宗的正統性,還可能對他父親和哥哥暗下毒手。這樣兩全其美的辦法,既保證皇位傳承,又可以讓他哥哥英宗徹底涼涼。所以英宗奪門是必須的,不然他就徹底翻不了身了,明英宗最害怕的應該是自己弟弟玩這一招。

所以說,奪門之變太有必要了,不發動奪門政變,代宗不可能讓英宗這一脈重握皇權,英宗被弟弟囚禁於南宮遭非人待遇,有違兄弟情誼!奪位就等於景泰帝帝位來之非法!英宗也是這麼做的!廢景泰皇帝位死後不讓其入其皇帝陵園並搗毀之!景泰帝也是唯一一位沒有帝陵的皇帝!不奪位就不能清算利慾滔天的文官集團。

說到底還是景泰帝對英宗太刻薄了,囚禁明英宗好幾年,兄弟間的情分早就在相互猜忌中消耗殆盡。英宗發動奪門之變,才能把局勢掌控在手中。景泰帝只是病重,並沒有死去,要知道,英宗奪位一段時間後,景泰才去世,很難說,是不是被英宗所害。萬一景泰熬過病魔,身體康復,一定會拚命生自己的孩子,太子的地位岌岌可危。甚至英宗的性命也岌岌可危。反倒不如把握機會,佔據主動。不至於任人宰割。英宗複位,最令人詬病的就是冤殺于謙。不過,我認為這是于謙最好的結局。

面對英宗發動的政變,于謙的立場很尷尬,一方面是太上皇,一方面是現任皇帝。作為忠臣和道德楷模的于謙。一方面不可能支持叛亂行為,另一方面又沒有什麼立場來組織力量來勤王對抗太上皇和太子。死亡或許是于少保最好的結局。所以說不是于謙阻擋不了!而是于謙考慮的周到,如果于謙護駕英宗奪門之變必敗!英宗將會被滅族,景泰帝無後,大明皇帝將不再是宣宗後裔。為報先帝宣宗之恩于謙選擇了沉默!確保了大明皇帝還是宣宗後裔。

再者明英宗多少也是被迫的,若是能感受到朱祁鎮在南宮的度日如年,感受到明天是否還在的惶恐,對南宮之外信息的缺乏,對自己命運方向已經無力掌控,隨時都有性命之憂(死去的方式有多種,對外宣稱的基本上多是病逝)的恐懼下,當反擊的機會終於(突然)降臨,並且南宮大門已經被撞開,絕無退路(門都開了,已經是謀反了,成了就是奪門之變,南宮復辟,敗了或者放棄反擊就是南宮謀反的罪名了)的情況下,朱祁鎮是不會猶豫的,任何人都不會猶豫的。在自己能搏取主動的情況下,誰會願意被動的等待(或生或死)?況且勝了就是皇帝(利益太大),敗了一死(其實賭注不大,已經失去自由多年,生不如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塵封 的精彩文章:

劉秀沒有屠戮功臣,因其擁有兩種身份;但也給東漢滅亡埋下禍根
明朝北京保衛戰因這3點,于謙布陣於城外;于謙搶了別人功勞?

TAG:歷史塵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