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孩子不笨,而是你用錯了方法!90%家長都在用笨方法「教笨」孩子!

孩子不笨,而是你用錯了方法!90%家長都在用笨方法「教笨」孩子!

中國父母,對教育孩子一直自帶恐慌,怕別人家孩子有的自己家孩子沒有,怕別人家孩子會的自己家孩子不會,怕不能給孩子最好的,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孩子不笨,而是你用錯了方法!90%家長都在用笨方法「教笨」孩子!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父母非常重視早期教育,追著學區房跑,追著興趣班跑,追著輔導班跑。孩子最初跟同伴相比顯得出類拔萃,但隨著時間推移,這些孩子身上的光環逐漸消失了,甚至對學習本身喪失了興趣,他們似乎變「笨」了,做了這麼多努力,孩子卻越學越「笨」,這是為什麼呢?

美國幼兒教育家凱茨針對這一現象提出了「習得性愚蠢」的概念。她認為,在幼兒學習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如果這些問題得不到很好的解決,他們將對學習產生無助感,喪失自信心,在情感、認知和行為方面表現出一種消極狀態,他人就會覺得孩子「越學越笨」了。而實際上,孩子身上逐漸產生的「笨拙感」,和我們的教育方式有很大關係,家長錯誤的教育方式,才是孩子越學越「笨」的根源。

笨方法

過早地進行知識傳授,給孩子定過高的目標

一些「望子成龍」的父母,本著「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觀念,打著「智力開發」的旗號,過早地對幼小的孩子進行讀、寫、算訓練,不考慮孩子的心理和智商發展情況,一味分派學習任務,制定學習目標,給孩子規定高標準、嚴要求。

一方面,有些知識並不符合孩子的認知特點,孩子雖然能鸚鵡學舌地死記硬背一些,卻不理解,所以並不能促進孩子的智力發展,反而給他們帶來很大的精神壓力,讓孩子失去學習的樂趣,更失去童年的快樂。

另一方面,家長給孩子設定過高的目標,又沒有跟進講解和指導,就會導致孩子不知道該怎麼學,每次嘗試都失敗,盡了力卻總也達不到設定的目標,很少能體驗到「贏」的感覺。這樣,不用家長說,孩子都會很受挫,覺得自己很笨,進而懷疑自己的能力,變得越來越沒有信心。

孩子不笨,而是你用錯了方法!90%家長都在用笨方法「教笨」孩子!

單純地要求死記硬背,不引導孩子自己探索

很多時候,家長都會簡單粗暴地要求孩子把知識點「背下來」,沒有為什麼,孩子們不解其意,背起來也就相當困難,尤其知識量增加,這種難度就更大。

身邊很多這樣的例子,上小學時成績特別好,一到初中快速下滑。因為小學很多知識靠粗暴記憶可以解決,但初中課程難度增加,功課量增加,必須靠理解才能舉一反三,單純的死記硬背根本無暇覆蓋所有知識點。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失去探索思考的樂趣,孩子學起來自然顯得越來越「笨」。

只顧「言傳」,沒有「身教」

很多父母會教育孩子健康作息、多讀書、多看報,但是自身卻並沒有做到這一點,下班後玩電腦、看電視,熬夜進行各種娛樂活動。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長的言行舉止直接決定孩子的高度,父母如果沒有給孩子做好榜樣,就缺失了威信。家長不愛學習和閱讀,就不能為孩子創造出一個好的閱讀和學習的環境,孩子自然也不會對書本感興趣。

孩子不笨,而是你用錯了方法!90%家長都在用笨方法「教笨」孩子!

把「笨」掛在嘴邊,給孩子過多的負面暗示

說孩子「真笨」是一些父母的口頭禪,說起時甚至帶著愛意。可是,孩子接受到的就是「笨」的信息。有時,望子成龍的父母有意無意地拿孩子與別人相比,「你看人家丁丁多聰明!」「李阿姨的女兒都能用英語和老外對話了,她比你還小呢。」有時,父母在朋友、外人面前表現謙虛,「我兒子不行,很笨的。」「這孩子很沒腦子的。」如果家長總說孩子笨,勢必會給孩子造成心理定勢:「我笨。」結果影響孩子的智力活動積極性,反而限制了智力的發展,學習上不去。

整日被淹沒在如此大量的負面暗示里,孩子怎麼能不真心實意地相信自己真的很笨?當孩子因為上述種種原因,深信自己的腦子很笨、學習能力很差的時候,他就會產生嚴重的自卑感和自我懷疑,他的潛意識就會產生「保護作用」,拒絕新的資訊進入記憶庫, 來保護主人的信念是對的。結果就真的成了「學什麼都學不會」的笨孩子。

孩子不笨,而是你用錯了方法!90%家長都在用笨方法「教笨」孩子!

父母這樣做,才會讓孩子越來越聰明可愛!

1.鼓勵孩子探索,讓孩子體驗成功的喜悅

對孩子來說,每一次探索都是學習的機會,家長應該放手讓孩子積極探索,但不要給孩子設定太高的目標,而要「為孩子找一棵矮點的蘋果樹,讓孩子踮起腳就可以摘到蘋果」。

人在成功時,大腦會釋放快樂激素「內啡肽」,驅使孩子重複這一體驗。從這個角度看,成功才是成功之母。所以,做遊戲、做手工、做家務時,不妨鼓勵孩子大膽嘗試,適度引導。比如,當孩子參加手工比賽,但捏出來的老虎像兔子,家長切不可嘲笑甚至羞辱,而要指導孩子重新認識兩者的區別,並協助做好。

再如,當孩子躍躍欲試想幫媽媽洗碗時,不要嫌麻煩,或是怕他打碎碗而拒絕他,不妨為他搬個高度適中的凳子,為他戴上圍裙、套袖,告訴他怎樣輕拿輕放,怎樣沖洗乾淨。當孩子洗好一隻碗時,大聲誇讚他幹得真棒,孩子會很快樂,對自己的能力充滿自信!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要不斷發現孩子的進步,並讓孩子也看到自己的成績,從而使之保持對世界、對探索、對學習的熱情,並樹立自信,積極前進。

孩子不笨,而是你用錯了方法!90%家長都在用笨方法「教笨」孩子!

2.順應孩子的花期,保護孩子的興趣

前蘇聯一位教育家給孩子上課,準備了一個「發言球」,一邊往下扔,一邊提問,誰接到球就回答。有人表示不解,認為這是多此一舉。但教育家回答說,沒有「發言球」,孩子就可能沒有了發言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已成老生常談,卻仍被很多父母熟視無睹。

如果希望孩子越來越聰明、越學越愛學,那就把激發、呵護、提高孩子對學習活動的興趣提上日程上吧。允許孩子按照他們自己的興趣去做事是非常重要的,這也是幫助他們成功的最佳途徑之一。如果你讓孩子感到她有選擇去學芭蕾舞或是去練健美操的自由,她就會更賣力氣地去做這兩件事中她所選中的那件。

孩子喜歡的事物有可能和家長期望的不同,有的女孩兒喜歡跆拳道,父母可能會感覺女孩子應該安靜點好。當意見不同時,家長應該尊重孩子的興趣,只有孩子喜歡的,孩子才能做的開心,收穫喜悅。

孩子不笨,而是你用錯了方法!90%家長都在用笨方法「教笨」孩子!

3.接受孩子的不完美,允許孩子失敗

每個孩子都是按照自己的速度來發展、成長的,把你的孩子與其他孩子相比較會讓他認為,如果他沒能按某一特定標準去學習、做事的話,他就是一個失敗者。這就需要家長放棄完美主義,學會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我們都期望孩子展現出他最好的一面,可是有時候太過急切糾正或改善他們的表現,例如,嫌棄他們沒把桌子擦乾淨,乾脆自己再擦一遍;或是糾正他們一定要把東西擺到一定位置。

事事要求完美,會減弱孩子的自信心與不怕犯錯的勇氣。下次當你忍不住想要參一腳,急著幫孩子把事情做得更好時,不妨先想想看:「這件事跟健康或安全有關嗎?」「放到10年之後,這件事還有這麼嚴重嗎?」如果答案是No,那麼就放手讓孩子去做吧。當孩子遇到挫折時,家長要保持平常心,安慰孩子,陪孩子共同反省。反省的方法是先聽孩子的想法,正確的及時讚賞,錯誤的委婉提醒,切忌訓斥、挖苦。發展心理學家指出,孩子還不具備自我評價能力,大多是靠他人的態度來認識自我。

父母對孩子的失敗經歷要給予足夠的包容,不要用憐憫的態度對待孩子,也不要劈頭蓋臉地責罵,而要讓他明白,我們每個人都不是「常勝將軍」,都有自己不擅長的領域,失敗人人都會碰到,勇敢、聰明的人會從失敗中吸取教訓,繼續努力。

孩子不笨,而是你用錯了方法!90%家長都在用笨方法「教笨」孩子!

父母教育孩子的「笨辦法」,你中招了沒有?我們相信,沒有「笨孩子」,只有「笨辦法」,只有父母摒棄「笨辦法」,孩子才會健康成長,更加聰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兒童親子成長 的精彩文章:

新生兒咳嗽怎麼辦?新手爸媽看過來
新生兒肚臍消毒、脫落全過程!一張圖教會你!

TAG:兒童親子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