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中西蜜月期,用國產飛機換了不少先進技術,蘇聯得知後非常惱火

中西蜜月期,用國產飛機換了不少先進技術,蘇聯得知後非常惱火

眾所周知,我國是1949年建國的,雖然號稱有5000年的文明史,但遺憾的是國際爭霸不能坐在在歷史的基礎上,過去的輝煌,只代表著過去,目前所擁有的實力才代表著在國際上的地位。可以想像當時一窮二白的中國,在國際上其實並沒有什麼地位,之所以為全球所熟知,也是因為二戰勝利國的身份,同時還有全球人口最多國家的名聲。據悉,當時的中國選擇了一邊倒的戰略,全面倒向蘇聯,不走中間路線,這一方面是由於中蘇擁有共同的意識形態,另一方面也是由於美國還沒有放棄對國民黨的支持。常言說的好甘蔗沒有兩頭甜,如果中國兩頭都要討好,兩邊的好處都想要,那可能哪一邊的好處都得不到,所以綜合考慮還是選擇和蘇聯較好。

蘇聯在中國建立初期為中國提供大量的幫助,幫助中國實現了初步的工業化,擺脫了一窮二白的地位。可以說,如果沒有蘇聯的幫助,新中國想要白手起家,那幾乎是非常難以想像的事情。因為當時的中國連起碼的專家都沒有,僅僅只能依靠東三省的工業基礎,而東三省的工業基礎也相對薄弱,解放之後這些兵工廠也就成為了中國的香餑餑。後來在蘇聯的幫助下,中國才開始建立一個完整的工業體系,並且得到了蘇聯的軍事援助,大量先進的武器湧入中國,中國擁有了自己的空軍和海軍。因此,從各方面來講,蘇聯對中國的幫助絕對是相當巨大,但後來中蘇之間發生的分裂,這其實並非是中國的過錯。

因為蘇聯的援助也是有一些政治代價,蘇聯希望中國成為它的附庸,在外交上和軍事上能夠聽從蘇聯的指揮,但中國是真正的民主主義者,絕對不會接受這種喪權辱國的條約。這就引發了中蘇之間的強烈對抗,也就有了後來為眾人所熟知的中蘇之間的在意識形態上的衝突或在軍事上的對抗。中蘇兩國發生分裂之後,中國也是遇到了很大的困難,加上當時又發生了文革,可謂內憂外患,國際形勢非常惡劣。當時中國領導層就舉行了一個會議,召急了不少的軍事將領進行討論,最後得出的結論是中國如果要繼續同蘇聯抗衡,就只能選擇和西方改善關係。因此,人們可以看到在文革的後期,美國就對中國進行了訪問,雙方在乒乓外交上開出了絢爛的果實。

中國同西方的關係迅速升溫,在這段時間中國通過出售自己的國有產品,也換來了不少的先進產品和技術,其中一部分甚至還是蘇聯的,這讓蘇聯非常惱火。比如中國通過出售殲6,殲7戰鬥機,從羅馬尼亞換來了t72坦克,這種坦克在冷戰時期相當著名,可稱之為經典坦克,綜合實力居於世界前列。據悉,該坦克在全球分布廣泛,目前在俄羅斯的武器庫當中,依然還有大量t72坦克的身影。而當時這款t72坦克要遠遠超越同時代的西方坦克,美國坦克追上來,那是在m1a1艾布拉姆斯坦克出現之後才實現的。中國得到了t72坦克之後很快就進了逆向工程,對其進行拆解研究和仿製,這幾乎可以稱之為中國坦克的崛起之路。

除了t72坦克之外,中國還從美國引進的一些直升機,從東歐國家引進了俄羅斯的反坦克導彈,而這些反坦克導彈在經過中國的逆向工程之後,也就以紅箭系列的名義在中國的軍工體系當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可見當時中西方關係緩解和升溫,的確給中國帶來了切切實實的好處,當然西方也得到了很大的好處,因為蘇聯要時刻擔心中國,事實上也就無法全力對西方發起進攻,中國也就成為了美蘇之間的平衡,成為了一個無法忽視的籌碼。但是這樣的情況並沒有持續太久,大約十年的蜜月期,蘇聯就開始走下坡路了。

而意識到蘇聯已經不行了,美國的態度也發生了變化,美國慫恿歐洲開始對中國進行武器封鎖,到現在依然沒有解除,而美國也不再向中國提供先進的武器,而是開始將中方定位為「戰略對手」。蘇解之後,中國成為了最有潛力的國家,中美關係開始下滑,一直到現在中美之間都很難說有什麼蜜月期存在,真正的蜜月,是建立在「門當戶對」基礎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圖說武器裝備 的精彩文章:

失之交臂,俄方不願賣圖160,我國從其他渠道購買卻遭美方阻礙
俄方再次扣押船隻,只是此次並非是烏方,而是日方漁船進入禁區

TAG:圖說武器裝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