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代皇帝近支後裔

清代皇帝近支後裔

愛新覺羅·溥儀是末代皇帝,即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也是清王朝最後一個皇帝。辛亥革命以後,宣布退位。溥儀雖然退位,但根據優待條件「皇帝」尊號仍存不廢;仍在紫禁城過小朝廷生活。溥儀退位仍在宮中的時候仍用宣統紀年,有內務府、宗人府、慎刑司,有內監,故臣贈謚,不改衣冠。觸犯王法者由慎刑司處治。

袁世凱對小朝廷仍然效忠,於民國二年元旦派人給溥儀拜年,隆裕太后於2月22日去世,袁世凱通電弔唁,全國下半旗致哀。鑒於溥儀放肆,參政院於1914年11月提出「維持國體建議案」,要求政府對小朝廷予以管制。袁世凱不得不派人向溥儀提出7條「善後辦法」:1、尊重中華民國,廢止與國法令抵觸行為;2、用民國紀年;3、賞賜只能用於家庭和家族,官民只能賜物,不能賜謚;4、皇室機關不能對人民發告示,給處分;5、皇室人員用民國服裝;6、由民國司法廳辦理宮內犯罪案件,執事、太監違規由專任內廷警衛的護軍長官處理;7、裁內務府慎刑司。

1922年溥儀大婚,娶了一後一妃。皇后是婉容,妃子是文綉。

1924年11月5日,軍閥馮玉祥無視優待條件,派鹿鍾麟帶兵入紫禁城,逼溥儀離宮並大肆偷盜宮中財物,歷史上稱這為「北京事變」。溥儀搬進北府(載灃的居處),繼而又逃進日本公使館。第二年2月移居天津租界張園和靜園,與清朝遺老遺少以及張作霖、段祺瑞、吳佩孚等往來。

溥儀被逼宮後,日本各大報章都刊登出同情溥儀的文章,為以後建立滿洲國造勢,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八國聯軍的時候派兵最多,打得最狠的就是日本。不久,被日本人護送到天津。1931年11月,在日本駐屯軍司令官的幫助下潛赴旅順,不久到奉天。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在日軍將領土肥原賢二等人的幫助下,從天津逃離,來到滿洲。1932年3月1日,日本扶持溥儀在滿洲建立「滿洲國」。1932年9月與日本簽訂了《日滿議定書》,日本政府正式承認滿洲國,而滿洲國承認日本在滿洲的特殊利益。

根據日本 NHK 著名的歷史紀錄片製作 人最近根據日本保存的檔案資料,寫了本書《溥儀的另一種真相》,寫溥儀非常有手段,始終與日本關東軍周旋,一心一意為了滿洲爭取最大的利益。溥儀自1932年3月1日至1934年2月28日任滿洲國執政,建年號為「大同」。 1934年改國號為「滿洲帝國」,改稱皇帝,改年號為「康德」。3月1日登基,「康德」是康熙和德宗光緒的縮稱,意在紀念,並寄託了祗承清朝基業之願。溥儀還兼任滿洲國陸海空軍大元帥、滿洲國協和會名譽總裁。但滿洲國實行虛君制,跟現代保留帝王的國家一樣,君主是沒有實權的。

1945年8月,蘇聯對日宣戰併入侵滿洲,大肆奸淫擄掠。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溥儀頒布《退位詔書》。企圖逃亡日本,與日本關東軍的將兵們於奉天機場的候廳室被蘇聯紅軍抓獲。在蘇聯被滯留5年。在軟禁5年期間曾有一次去日本東京「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為日本統治者在中國的罪行做證明。《我的前半生》記錄了這他人生的重大經歷。

二戰後,溥儀在蘇聯赤塔和伯力的收容所被軟禁了五年。1946年8月曾前往東京,在「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上作證。

1950年8月初被押解回國,在撫順戰犯管理所學習、改造,受到了約十年的「革命教育」與「思想改造」。1959年9月17日,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根據毛澤東的建議通過了關於特赦確實已改惡從善的罪犯的決定。隨後,劉少奇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特赦令。1960年3月,溥儀被分配到中科院北京植物園工作。1960年9月15日,曾是滿洲國大元帥的溥儀被批准參加民兵訓練,充分發揮了其卓越的軍事才能。1961年被調到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任資料專員,並於1964年擔任全國政協第四屆委員會委員。溥儀一生四次結婚,娶過五個女人,但由於身體原因始終未能留下後代。最後一次婚姻是在1962年與李淑賢結婚。1967年,溥儀因患尿毒症病倒。於1967年10月17日凌晨2時30分與世長辭。1980年5月29日,即溥儀去世13年後,中國政府為溥儀舉行了追悼會。在1995年的1月26日,溥儀的遺孀獲准將他的骨灰入葬位於清西陵內崇陵(光緒陵)附近的華龍皇家陵園。

長期以來,人們對中國的末代皇帝溥儀的稱呼都是宣統帝或者清廢帝、末代皇帝、遜帝等,因為他沒有廟號和謚號,畢竟清朝以後帝制被推翻了,繼承它的中華民國及後來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能給他上廟號和謚號。但溥儀畢竟是末代皇帝,貨真價實地作過三年的清朝皇帝,所以愛新覺羅家族在台灣的後裔於1967年給溥儀上了廟號「憲宗」和謚號「配天同運法古紹統粹文敬孚寬睿正穆體仁立孝襄皇帝」。「宣國公(此人身份有待進一步核實)」的建議下,於2004(一說是2002年)重新給溥儀上了廟號和謚號,廟號曰:清恭宗;謚號曰:配天同運法古紹統粹文敬孚寬睿正穆體仁立孝愍皇帝。尊骨灰奉安處(在北京的八寶山革命公墓)為「獻陵」,尊婉容為「孝恪愍皇后」,譚玉齡為「明賢皇貴妃」,李玉琴為「敦肅福貴妃」,在約純思曰憲,聖能法天曰憲,聖善周達曰憲,創製垂法曰憲,刑政四方曰憲,文武可法曰憲,聰明法天曰憲,表正萬邦曰憲,懿行可紀曰憲,儀範永昭曰憲,表正萬邦曰憲,博聞多能曰憲,賞善罰惡曰憲;闢地有德曰襄,甲胄有勞曰襄,因事有功曰襄,執心克剛曰襄,協贊有成曰襄,威德服遠曰襄。知過能改曰恭,遜順事上曰恭,卑以自牧曰恭,使民折傷曰愍,在國連憂曰愍,佐國逢難曰愍,危身奉上曰愍,在國遭憂曰愍,在國逢艱曰愍,禍亂方作曰愍,使民悲傷曰愍。從謚法解釋來看,後一個廟號和謚號還是比較客觀地反映了溥儀的一生。但是需要注意,以上謚號,廟號都是民間所加,與以前皇帝的謚號,廟號為政府(朝廷)所加是不同的,溥儀所謂的謚號,廟並不算是正式的謚號,廟號。廟號:清昭宗謚號:文德皇帝———這個廟號和謚號是民間私下而定,未獲得官方承認。「昭」是重新獲得光明的意思。

由於溥儀終身未育,那他的兄弟就是他最近的族人。

溥儀父親二代醇親王載灃有四子、七女:

福晉瓜爾佳氏(即榮祿之女)

長子:愛新覺羅·溥儀(1906年—1967年),

次子:愛新覺羅·溥傑(1907年—1994年),

側福晉鄧佳氏

三子:愛新覺羅·溥倛(1915年生,早夭),

四子:愛新覺羅·溥任(1918年—2015年4月10日)。

愛新覺羅·溥傑(1907年4月16日-1994年2月28日),1929年於日本留學,1937年與日本皇族姻親(「親善婚姻」)、嵯峨浩(婚後名愛新覺羅·浩)(1914-1987年6月20日)作權宜婚姻。兩人婚姻圓滿,誕下兩名女兒,長女愛新覺羅·慧生( 1938年2月26日—1957年12月4日)1957年12月10日,長女慧生在日本伊豆半島天城山去世,當時廣泛報導慧生屬為情自殺。次女,福永嫮生(1941年—),原名愛新覺羅·嫮生。其夫為福永健治,婚後隨夫姓福永,名曰福永嫮生。現居於日本,並育有5名子女。嫮生一直致力於中日友好。目前,她居住在兵庫縣西宮市。1987年6月20日愛新覺羅·浩去世。1994年2月傅傑去世,他的一半骨灰撒在北京西山上,另一半骨灰安放在日本的愛新覺羅社,和其妻子、長女長眠在一起。遵照他的遺願,護國寺五十二號捐獻給了全國政協,後來成為全國政協一個部門的辦公用房。溥倛早夭無子嗣,溥傑有兩個女兒也沒有男性後人。

愛新覺羅·溥任(1918年—2015年4月10日),又名金友之,1918年9月生於北京什剎海北岸攝政王府。醇親王載灃之子,宣統帝溥儀之弟。1947年在父親載灃的支持下,他創辦北京競業小學,1957年,溥任將小學連同房產,全部交給了國家。之後,他先後在西板橋小學和廠橋小學教書,在三尺講台上整整度過了40年的粉筆生涯。直到70歲才1988年退休。北京市第七、八、九屆政協委員,北京市文史研究館館員。退休後致力清史研究。有妻金瑜庭(1971年病逝)、張茂瀅(1975年續娶,已去世)。與前妻共有三子二女,分別為長子金毓嶂、二子金毓峑、大女兒金毓琨、二女兒金毓珵、幼子金毓嵐。

愛新覺羅·毓嶂,又名金毓嶂(1942年-),中國清朝皇室愛新覺羅的後裔,醇親王載灃的長孫,金友之(愛新覺羅·溥任)的長子。根據架設和其長子身分,金毓嶂為大清帝國皇帝的繼承人。金毓嶂就讀於北京地質大學,1968年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青海省地礦局第二地質隊工作。直到1985年才從青海調回北京崇文區環保局做技術工作。並於1999年開始擔任北京市政協常委,崇文區政協副主席,兼任北京市民族事務委員會副主任。現在已經退休。他有一個女兒金鑫(1976年出生),畢業於大學的電腦相關科目,曾中國電子製品有限公司工作,現在是專職畫家。

愛新覺羅·毓峑,又名金毓峑(1946年- ),道光皇帝四世孫,他的祖父是清朝第一代醇親王奕譞的第五子載灃,宣統朝的攝政王。父親是末代皇帝溥儀是他同父異母弟弟溥任。金毓峑是家中次子。北京工業大學校教授,黨委委員、校學術委員會委員,環能學院院學位委員會主席,環境工程研究所大氣污染控制方向學術帶頭人,曾任教育部高等學校環境科學與工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大氣環境分會委員。長期從事大氣污染控制理論、技術和工程的研究,其中包括顆粒物控制、酸霧治理、氣態污染物處理以及大氣污染狀況與數學模型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和參加了97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多項研究項目和數十項大中型環境工程治理項目。可以說是著名科學家。他的夫人名叫程迎盈,生有女兒金鈞。

愛新覺羅·毓嵐,又名金毓嵐(1948年12月-),溥任之子,溥儀之侄,生於北京,1967年赴河南新鄉插隊,後在當地中學任教。1992年回北京,任朝陽區和平街一中語文教師,現已退休,任朝陽區政協委員。有的學生尊稱他金老,老朋友卻時常稱他「金爺兒」或「皇侄」。妻周清學,女兒金釗。金毓嵐已經退休,一些電視台歷史節目常請金毓嵐和載濤最小兒子金從政。

愛新覺羅·溥任三子均生獨女,也沒有男性後人。

溥儀在1950年在蘇聯伯力第45收容所立了他的遠方堂侄愛新覺羅·毓喦(岩)為他的嗣。

愛新覺羅·毓喦(岩)(1918年—1997年),字喦瑞,又名小瑞子,北京人,是中國滿族愛新覺羅宗族的王子。出生在北京的王府井。他是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私定的繼承人,也是他的遠房侄子。他的名字是愛新覺羅·毓喦(喦通岩)。毓喦是道光帝第五子奕誴(1831年—1889年)的曾孫,祖父名叫愛新覺羅·載濂(?—1917年),承襲了貝勒並恩准加郡王銜;父為愛新覺羅·溥偁(1873年—1932年),為頭品頂戴、任干清門行走。毓喦幼年喪母,少年又遭遇父親離家出走、過世等不幸。1936年,被溥儀選中成為滿洲國帝宮內廷學員,幫忙管理國事。毓喦和溥儀的關係很好。1943年毓喦與滿族馬佳氏成婚。1945年滿洲國滅亡,毓喦和溥儀被蘇聯送往西伯利亞當戰俘。1948年,年僅27歲的馬佳氏靜蘭病逝,留下了兩個不諳世事的兒子:3歲的恆鎧和小哥恆鎮。毓喦後再婚。溥儀1950年在西伯利亞時封毓喦為滿清繼承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毓喦回到中國,並關在撫順戰犯管理所受「教育」與「思想改造」直到1957年。出獄後,毓喦教書漢語,後靠賣雜貨為生。1959年被送到北京附近做苦力。釋放不久,1966年文化大革命時,送到山西做苦力。1979年釋放回到北京,找到掃大街的工作。1997年死於北京。

第一任妻子 馬佳·靜蘭

長子:愛新覺羅·恆鎮(1944年-) ,現為新疆石河子第六建設兵團電影放映員。

長媳:塗艷玲

長孫:愛新覺羅·啟瑆(又名恆星以父名「恆鎮」之「恆」字為姓氏,又名:金星)(1977年-)

次子:愛新覺羅·恆鎧(1945年-) 1945年2月生於偽滿時的長春。同年「8·15」日本投降,偽滿洲國即刻灰飛煙燼。在皇室大逃難的隊伍中,時僅半歲的恆鎧成了最年幼的一個。由於先天不足和後天營養失調,恆鎧染上軟骨病,長成一個大腦袋、雞胸脯、羅圈腿的瘦弱孩子。河北省黃驊市政協委員,已退休。

次媳:劉秀娟

孫:愛新覺羅·啟琪(漢名:金英輝)(1980年-)1995年在南大港計算機技校領取了畢業證書,2000年1月患尿毒症,後經各方幫助換腎成功,5月3日,順利出院。

第二任妻子 張雲訪

三子愛新覺羅·恆鈞(1966年-)現就職中國工商銀行北京市分行,任工商銀行北京新街口支行副行長。

三媳:范秦(西安人)

孫女:愛新覺羅·啟桐(金啟桐)(1996年10月29日)

作者鴻鵠翔宇

微信公眾號滿族文化網編輯出品,轉載請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付春兵 的精彩文章:

清朝的太監最後去哪了?
旗人講究的的「在家分大小,出門肩膀齊」是什麼意思?

TAG:付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