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活出生命的詩意情懷

活出生命的詩意情懷

活出生命的詩意情懷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傳統文化覆蓋面很廣很泛,它包括歷史典籍,人文傳承,民情風俗,民族精神,國學經典,生活信仰,這都是傳統文化的內容。它是生活的全覆蓋,它是縱貫古今、無所不容、博大精深、海納百川的一個精神、人文、歷史寶庫。

在新媒體背景下的傳統文化傳播,繼承傳統文化,傳遞傳統文化,分享傳統文化,需要做到八個字:深耕精粹,古而不舊。

為什麼要向國學致敬,為什麼要向傳統文化致敬,為什麼要向人文情懷致敬,要向民族內涵致敬?生活需要去理解它的多元,去看到它的活潑,去承載它的落差,去成為內心的繼往開來或心平氣和。

從歷史長河當中,從人文情懷當中,從那些生命故事當中,探尋那些閃光的,力量的,積極的,向上的,具有傳遞價值、具有生命情懷、具有偉大意義的那些精神,傳承下來,從那些贊人向上、催人奮進、鼓勵溫暖、傳遞情懷的優美篇章中汲取力量。

從那些人文典籍、文學經典,那些具有情懷、具有高度、具有深遠教化意義的生命故事當中,去發掘力量和價值,在這個時代呈現一種新的表現形式、新的精神內涵、新的思索和探求,需要深耕精粹,古而不舊。

蘇軾的《題西林壁》寫到: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這首詩通俗易懂,很簡易,不複雜。細品其中味道,這就是生命的生活經過,這就是生命的情懷錶達,這就是生命的嶄新認知和生命的詩意傾訴。「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生命當中會有那些曲折、困惑、焦慮和煩惱,但總會找到方向,也總會有方向,總會迎接未來的新方向。

這首詩古老嗎,陳舊嗎,苦澀嗎,枯澀嗎嗎?當遇到生活的麻煩、困擾、焦慮和不安的時候,來讀一讀,是不是感覺到內心的一種釋然、幡然醒悟和內心洞明、豁然開朗?

人人愛讀納蘭詞,人人不舍納蘭詞,為什麼現代那麼多的人都愛讀納蘭詞?在那些人文經典當中,總有那些積極向上的,總有那些撞擊你內心柔軟地方的聲音和共鳴,總有那些力量陪伴你人生向前。你看,納蘭詞中有一首《諫友》: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生活當中那麼多的懷疑、焦慮、忐忑和不安,讓人生成為了一種徘徊不前,深陷其中,悲酸不堪。生活有一個最大的功能叫翻篇兒,包容,寬恕,原諒,願未來向前還是溫暖依然,願未來相見,似是未曾遇見,恰似未曾遇見。

抱著一種「人生若只如初見」,那麼人生何事不敢亮肝膽?「何事秋風悲畫扇」,哪有那麼多的浮躁和計較沉淪其中、沉迷其中?原諒那些不如意,原諒那些不可以,原諒那些想不到,原諒那些意料之外,人生還要向前。

有些時候感覺到累了,苦了,酸了,悲傷了,崩潰了,絕望了,再讀一讀納蘭詞,是不是感覺到一種共鳴和關懷、溫暖和力量、通透和豁達?

傳統文化在這個新媒體時代的傳播,更需要深耕精粹,古而不舊。讓那些歷史長河中的人文典籍活起來,那些文學名著活起來,讓那些人文情懷活起來,讓曾經在歷史長河當中熠熠生輝的人物活起來,讓文物活起來,讓經典活起來,讓精神活起來,讓情懷活起來,所以要深耕精粹,古而不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延參法師 的精彩文章:

一路塵緣添和氣
依然晴朗的日子

TAG:延參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