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胚胎幹細胞》標準落地,細胞有望成為「活藥品」

《人胚胎幹細胞》標準落地,細胞有望成為「活藥品」


  來源:科技日報


  2月26日,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發布《人胚胎幹細胞》標準,這是中國乃至國際首個針對胚胎幹細胞的產品標準。


  幹細胞以及所屬的細胞製品由於其異質性、活性變化等特殊屬性,長期以來一直不被認同為藥物,在臨床應用上更是被認為難以「掌控」,難以規模化應用。已有研究檢測了全球38個實驗室125株人胚胎幹細胞系,發現它們在不合適的體外培養過程中會發生遺傳突變;同時按照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的要求,即使是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註冊的幹細胞系也並不能達到臨床應用的要求。因此國際幹細胞研究與臨床應用領域最大的困惑是:什麼樣的幹細胞可以臨床應用、製藥,這正是此次發布的胚胎幹細胞標準要回答的問題。


  「北京幹細胞庫經過十幾年的努力,整體達到ISO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標準並建立了300餘株人胚胎幹細胞系,可以滿足70%免疫配型的需求,在細胞生物學會幹細胞分會標準工作組的努力下,將十幾年來培養臨床級幹細胞系所積累的經驗寫成論文,獲得了國際和國內同行的肯定。」中國科學院幹細胞與再生醫學創新研究院(籌)研究員趙同標說,大量的實踐工作成為團體標準形成的基礎。



  因此,對於「活」的細胞,標準化的技術要求、檢驗方法和嚴格的質量控制將幫助它們符合臨床要求。

  另一個層面,隨著幹細胞臨床需求的增大,幹細胞研究項目正在加速開展。據介紹,我國近年來幹細胞研究的臨床轉化工作,經備案已開展了4批35個項目。


  「我們經常會被問到,幹細胞項目應該如何做質控。」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秘書長吳朝暉說。由於來源不一、類型多樣、功能複雜,幹細胞在製備工藝、質控手段、應用方式、適應症選擇等方面差異較大,亟須建立統一標準,促進臨床研究和臨床試驗更好發展。


  「細胞有自己的特性,但如果每次注射的劑量和濃度不同,又要怎麼評價它的療效呢?」同仁醫院副院長魏文斌表示,邁向臨床的產品必須要通過標準化的試驗,而標準是第一步。


  「標準是規範,嚴格符合倫理要求,規範整個幹細胞的臨床研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所長周琪介紹,國際上目前並沒有幹細胞標準的先例,胚胎幹細胞團體標準將在創新引領、指導產業發展方面發揮重要意義,並將為國家管理部門強化監督和管理提供依據,為科學研究建立規範。


  「幹細胞產業必將過渡到能夠標準化生產、規模化製備階段,實現可監管、可重複、可驗證的臨床應用產品生產,不能停留在無法證明安全性、有效性的臨床研究階段。」周琪表示,胚胎幹細胞在未來可能會成為幹細胞藥物研發領域最重要的原料,這意味著需要「標準先行」。隨著標準制定工作的細化、基礎研究的深入、臨床研究的推進,細胞製品進入臨床也將會擁有均一性、穩定性等特質。


  據介紹,《人胚胎幹細胞》團體標準是繼2017年發布首個幹細胞標準《幹細胞通用要求》後,細胞生物學會幹細胞標準工作組最新發布的幹細胞標準,接下來工作組將會進一步細化專用標準,完成胚胎幹細胞在臨床應用時分化的細胞類型的標準制定,例如進行視網膜類細胞、心肌類細胞的標準制定,指導臨床研究和應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科技 的精彩文章:

中國科學家發現阿司匹林可作用於干擾素信號通路
顏寧團隊兩篇Science助力研發新型止痛藥

TAG:新浪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