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戴上微軟 Surface Headphones,於無聲處的優雅

戴上微軟 Surface Headphones,於無聲處的優雅

微軟在硬體設計構思上傾其所能,開闢二合一電腦的 Surface Pro、機甲怪獸 Surface Book、終極生產力工具 Surface Studio......

Surface Family 的每一個成員,都值得我們期待。當然也包括最新的 Surface Headphones(Surface 無線降噪耳機)。

戴上微軟 Surface Headphones,於無聲處的優雅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我第一次見到它的時候,是在 10 月的微軟中國秋季新品發布會上。每一個前來體驗的用戶,想必都抱著好奇的心態:究竟 Surface 聽起來是什麼感覺?因此圍觀 Surface Headphones 的人數,與拍攝 Surface Laptop2 的一樣多。

Surface Headphones 看起來是陌生的,卻又十分親切。

微軟終於在電腦之外的硬體領域,有了新的傑作。亦或者說,Surface 的一眾成員,開始與用戶建立起除鍵盤與屏幕之外的新連接——縈繞於耳框的聲音。

標誌性的設計元素

Surface Family 中的所有成員都帶有強烈的微軟設計元素,使得熟悉 Surface 的人一眼便能看出這件產品出自微軟之手。

硬朗的線條與冷淡的色調,簡潔至極。

Surface Headphones 採用了鉻灰色,有且僅有這一個配色。即使它隨意掛在 Surface Studio2 邊上,你也感覺不出有何突兀。因為它們同樣低調,原本就能夠融為一體。不過在眾多頭戴式耳機里,灰色卻較為顯眼,人群中一眼望去,頭戴 Surface Headphones 的你,一定是最耀眼的那顆星。

戴上微軟 Surface Headphones,於無聲處的優雅

我曾向 Ralf Groene(微軟設備部門工業設計負責人)提問,如何闡釋 Surface 的設計理念?

他回答道:「產品設計流程中我們保持一個原則,盡量簡單。」實際上這種簡單又蘊藏著我們不易察覺的思考。

Groene 舉了一個很簡單的例子,Surface Laptop 的正面開合口,並不像 Macbook Pro 那樣設計成一個缺口,以幫助用戶翻開電腦,而是保留了鮮明的稜角。

「因為 Surface Laptop 鍵盤上的材料能幫助你輕鬆分開屏幕與鍵盤,這樣使得它變得更加簡潔。」

Surface Headphones 繼承了這樣的血統。它的外形極致簡潔,稜角分明。表面上甚至無法看見任何按鈕,麥克風也被設計成隱藏式的。似乎它就是一頂普通的頭戴式耳機,可是外表越平凡,越有豐富的內涵。

戴上微軟 Surface Headphones,於無聲處的優雅

據微軟介紹,Surface Headphones 項目開始於 2015 年。在項目初期,耳機採用了懸臂式麥克風設計,即麥克風可伸到用戶臉頰旁,這種設計曾被認為是專業的標誌。

但 Groene 並未採納這個方案,因為他認為這樣的耳機戴起來像一個辦公室的商務人員——沒人會喜歡一頂能賦予工作屬性的無線藍牙耳機。

因此最終 Surface Headphones 得以呈現出完整而簡潔的外觀。除了以適應不同頭圍而具有伸縮的耳弓與方便放置的旋轉耳罩之外,機身再沒有多餘的「節外生枝」。

只有微軟的銀色「田牌」標誌反射出 blingbling 的光澤。

戴上微軟 Surface Headphones,於無聲處的優雅

把交互藏起來

耳機通體能看見兩個按鈕,分別是開關鍵和靜音鍵。此外你再也找不到明顯的按鈕。

事實上,兩側的耳罩,藏著 Surface Headphones 的交互核心。

兩側的平坦區域,是觸控面板。單擊播放/暫停,雙擊下一首歌曲,三連擊上一首歌曲,單擊並長按是掛斷電話。

戴上微軟 Surface Headphones,於無聲處的優雅

觸控區域之大,好處是交互幾乎沒有學習成本,上手毫不費力,輕易便能完成操作,而壞處則是觸控面板過大過於靈敏,容易誤觸。

從觸控面板向外延展,耳罩的圓環實則是旋鈕。左側負責降噪調節,右側負責音量調節。這是微軟在無線降噪耳機中創造的獨一無二的交互方式。

戴上微軟 Surface Headphones,於無聲處的優雅

旋鈕的元素,沿襲了微軟一貫的設計作風,我們曾在 Surface Dial 中看到這一理念。因為旋轉的設計完全符合人類的直覺行為,並且對比普通按鈕,旋轉撥盤免去了用戶在視覺盲區中尋找功能鍵的不確定性。

同時旋鈕沒有齒輪的檔位感,是以無極旋轉的方式代替。也就是說降噪/音量的多與少,完全掌控在用戶自己手中。

這讓我想到了「功放」的音量旋鈕,然而相比之下,Surface Headphones 的旋鈕是「看不見」的。

同主流藍牙耳機一樣,當用戶開啟耳機,它會語音提示還剩多長時間的電量。官方續航時間是 15 個小時,但支持「充電 5 分鐘,聽歌 1 小時」,這與 Surface Headphones 用上了 Type-C 介面不無關係。畢竟微軟設備上 Type-C 的使用一向都很謹慎。

戴上微軟 Surface Headphones,於無聲處的優雅

設計是佩戴的基礎

上次我與 Groene 聊到了「衝突美學」,即 Surface 設計中的軟硬結合。

Surface Laptop 擁有硬朗的外表,卻有著極其柔軟舒適的鍵盤觸感。而 Surface Headphones 上的「衝突」體現在耳罩上。

戴上微軟 Surface Headphones,於無聲處的優雅

我戴眼鏡,鏡腿很細。耳機佩戴時間長,很容易夾得肉疼,還會留下長時間無法消去的痕迹。因此我對耳機是否夾耳十分挑剔。

如果耳機佩戴時間長,加劇鏡腿的壓迫感,鏡腿處的皮膚就會很難受。不過在試戴了幾天 Surface Headphones 之後,這樣的壓迫感對比其它耳機有些許減輕。

也或許是我的頭圍比較小,耳弓拉開一點就能罩住我的耳朵,壓迫感沒有那麼強烈。當然頭圍較大的用戶同樣也能將耳弓拉到頭,再體驗一下夾耳的程度。

在 Surface Headphones 面世之前,微軟花了三年時間,基於人體工程學,使用超過 7000 個不同頭模用以測試耳機佩戴的舒適性。最終達到外觀設計與佩戴感的平衡,儘可能滿足用戶長時間佩戴耳機的需求。

戴上微軟 Surface Headphones,於無聲處的優雅

Surface Headphones 耳罩的柔軟用料便不必再描述了,這種觸感體驗因人而異。要強調的是,我從中聞出了的皮料味道。

稜角分明的外表與柔軟的耳罩及橫樑,是微軟「衝突美學」的再一次復現。

13 檔的安靜

Surface Headphones 的關鍵詞,「降噪」。

它擁有 13 個降噪檔位,區別於普通耳機的「開/關」或「高中低」檔。多檔位的設置可以滿足用戶更豐富的聽覺感受。如果將降噪檔位調到最高,戴上耳機,你一定會發出驚嘆的一聲「Wow」。

我第一次戴上它的時候,還是在 2018 年微軟中國秋季新品發布會上。儘管身邊有不少圍觀者,我卻如入無人之境,腦海里浮現出的是無垠的海洋,以及潮水拍打海岸的窸窣聲。

戴上微軟 Surface Headphones,於無聲處的優雅

微軟何以將降噪處理得如此細膩?

早在 2014 年,微軟建造了自己的音頻實驗室,從此便在這裡開始一系列聲學實驗。該實驗室被包圍在混凝土層的中心,內部布滿了吸音器,底部則是由層層鋼絲繩連接,下面連接起了數十個避震彈簧......

據微軟介紹,實驗室內部的聲音可以安靜到 -20.6db。作為對比,人類平靜時的呼吸聲是 10db。你便能體會到這間屋子的隔音性能有多強了。

除了微軟長年在此工作之外,實驗室還會外借給其它有聲學實驗需求的公司,例如羅技(Logitech)。

微軟將積累起來的經驗應用在了 Surface Headphones 的開發上。不過微軟考慮到的並不僅僅是降噪,很多時候用戶戴上耳機,就聽不到旁邊人說話了。在長途飛機、高鐵上、在大街上,臨時需要與別人說話怎麼辦?摘下耳機太麻煩,你可以選擇把降噪檔轉至負檔。

降噪檔的負檔,顧名思義是「增加噪音」,實際效果是 Surface Headphones 幫助收取環境音,使用時感覺類似助聽器。因為旁人說話你會聽得清清楚楚,自己說話的聲音同樣會變大。

好吧,其實以上的使用場景是我自己發掘出來的,微軟官方並沒有介紹這個降噪負檔的真實作用,具體該怎麼使用,還得看用戶自身的習慣。

此外音質是較為遺憾的部分,Surface Headphones 在藍牙模式下並不支持 Aptx 和 LDAC 之類的傳輸協議,微軟標配了有線連接,但它最終的音質效果還需用戶個人體驗。

戴上微軟 Surface Headphones,於無聲處的優雅

目前市面上的無線降噪耳機優勢各有千秋,鮮見全能型的選手。每個人對於藍牙耳機的要求也不盡相同,如果對於音質沒有特殊的需求,只是想要一頂優雅還舒服的無線降噪耳機,它仍然是一個中上的選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PingWest品玩 的精彩文章:

高通推出第二代5G數據機
高通在ITC告蘋果6個專利侵權 大多已經不再有效

TAG:PingWest品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