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大乘起信論》第三章·解釋分 第三節 分別發趣道相

《大乘起信論》第三章·解釋分 第三節 分別發趣道相

大乘起信論

能弘法師

菩薩知道法性體明,本來就沒有無明,所以他隨順修行般若波羅蜜。般若就是大智慧,大智慧到彼岸。 所以觀諸法空而隨順於真如法性。

解行的菩薩他心裡是很明白的,明白真如本來無有慳貪,真如離五欲,真如離嗔惱,真如離懈怠,真如本不亂,真如沒有無明,真如本來是清凈空寂光明的。

為了隨順於真如,所以修六度到彼岸,他們所修的一一離相,一一離相地修,即相離相地修。

以上說的是解行發心菩薩。接著來看論文。

「證發心者。從凈心地。乃至菩薩究竟地。證何境界。所謂真如。」

證發心就是證入初地菩薩了。證發心的菩薩從凈心地乃至究竟地,凈心地就是初地菩薩,也叫歡喜地菩薩,究竟地就是十地菩薩,也就是法雲地菩薩。他們證得什麼境界?證入真如。他們不僅是見到真如,而是證入真如。像前面說的,初住菩薩就少分見真如,但是他們並沒有證入真如。證入真如是見到真如的全體,可是初地菩薩以上還有習氣未了。

「以依轉識。說為境界。而此證者。無有境界。唯真如智。名為法身。」

證發心的菩薩,從凈心地的初地菩薩到菩薩究竟地的法雲地,他們所證的境界就是真如,真如就是不生不滅的。那麼,證入真如沒有能所相,「以依轉識。說為境界。」事實上這個境界是沒有境界,對凡夫執著境界來說有我有所,所以就方便說個境界,事實上真如是沒有境界的,真如的智慧遠離能證和所證。有所證不就有相了嗎?有能證不就有我了嗎?有我和我所證,這個還是不究竟。菩薩證入法身,是離能所相的,只有真如智慧現前,所以叫做法身。(待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河北大華嚴禪寺 的精彩文章:

TAG:河北大華嚴禪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