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韓信為劉邦平定四方,為何好人沒有好報?司馬光一語道出其中原因

韓信為劉邦平定四方,為何好人沒有好報?司馬光一語道出其中原因

【漢朝故事7,小佛說史原創作品,請勿轉載】

說起漢高祖劉邦,想必很多人都說他是一個布衣天子吧。其實不然,劉邦怎麼也是亭長,吃官飯的人。而看劉邦前期發跡史,有人曾經說過他其實更像一個小混混,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劉邦用人很有一套。我們去細看劉邦的班底,有不少後來漢朝的大臣都是沛縣人,而且和劉邦一起的時候,地位不比劉邦差,更有人比劉邦職位高,比如蕭何和曹參。

韓信為劉邦平定四方,為何好人沒有好報?司馬光一語道出其中原因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蕭何一直都是劉邦最信任的人,長期掌管漢軍軍隊的後勤,他還有一個很值得說的功績 就是給劉邦舉薦了韓信,韓信在劉邦處沒有得到好好優待的時候,蕭何更是月夜追韓信。小佛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如果劉邦錯過韓信,那可能他到死的時候都沒有干過項羽,畢竟打敗項羽的功勞,韓信的功勞要佔一多半。

那為什麼韓信作為一個對劉邦集團功勞極大的人會被殺,甚至滅三族呢?其實司馬遷在給韓信做傳的時候說出了箇中原因,後來司馬光修《資治通鑒》的時候更是從韓信個人成長經歷分析,將道理說的非常的直白和發人深思。

太史公論之(韓信)曰:「假令韓信學道謙讓,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則庶幾哉!」

韓信為劉邦平定四方,為何好人沒有好報?司馬光一語道出其中原因

韓信到底怎麼驕傲了?其實韓信是非常有驕傲的資本:韓信平定了魏國後擊敗代、趙兩國,隨後率軍北上降服燕國,後來一舉破起,全殲項羽大將龍且率領援齊的二十萬楚軍,最後設置十面埋伏逼得霸王烏江邊上自刎,結束了秦末中國的混亂。

在我們看漢初歷史的時候,不能不承認漢初的異姓王都被劉邦一一幹掉了,真的是「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但是韓信的死,他自己也是要負很大的責任,因為他在關鍵時刻要挾劉邦!

韓信在平定魏、趙、燕、齊之後向劉邦上書,請求封自己為代齊王穩定齊國,那個時候劉邦正被楚軍圍困在滎陽,本來寄希望與韓信救自己,韓信只想自立為王,這是為臣子的大忌!韓信的行為註定導致自己好人沒有好報,他那個時候要齊王,以後說不定還要擁兵自立為皇帝呢,儘管韓信給項羽的使者說自己不會背叛劉邦,但是劉邦沒有聽到,劉邦不知道那就等於項羽說的永遠忠於漢王是沒有用的。

韓信為劉邦平定四方,為何好人沒有好報?司馬光一語道出其中原因

劉邦不能給自己留下後顧之憂,所以韓信的封爵一降再降最後成了淮陰侯。而,呂后最後乾脆幫老公徹底解決了後顧之憂——劉邦離開長安收拾其他外姓王的時候,呂后使用蕭何的計策把韓信騙入皇宮,然後在皇宮中埋伏武士,綁了韓信之後將他在長樂鍾室處死,韓信臨終悔恨不已,當然不是悔恨自己臨陣要齊王之位,而是悔恨沒有使用蒯徹之計(蒯徹曾對韓信說他功高震主,最好和和劉邦、項羽來一個三分天下,如果做臣子會有殺身之禍)。

韓信的一生,失敗的原因司馬光給出了總結:夫乘時以僥利者,市井之志也;酬功而報德者,士君子之心也。信以市井之志利其身,而以士君子之心望於人,不亦難哉!

韓信為劉邦平定四方,為何好人沒有好報?司馬光一語道出其中原因

用我們的話說,就是韓信在劉邦關鍵時候抓住機會要利益,是市井小人志向;建立大功以報答恩德,是有志操學問的君子的胸懷。淮陰侯用市井小人志向想換取君子之心,那是很難的。其實,說白了就是對人對幾兩種準則,這其實也是很多人容易犯的錯誤,小佛希望以司馬光之言與大家共勉。

參考資料:《史記·淮陰侯列傳》、《資治通鑒》第十二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佛說史 的精彩文章:

獄官竭盡全力接濟一囚犯,囚犯做皇帝後他升為丞相
他先後參與平定太平軍和捻軍叛亂,最後淪為袁世凱發達的墊腳石

TAG:小佛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