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它是全宇宙最神秘的存在。

它是全宇宙最神秘的存在。



繼續宇宙話題


上次分享了宇宙本身



宇宙的結局有多可怕?


(點擊可跳轉閱讀)



今天來領略宇宙中的神秘存在


——黑洞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遠讀重洋」(ID:readabroad)





霍金說「黑洞」這個詞,法國人一開始是不喜歡的,因為太污了。

法語里的「黑洞」 叫 trou noir ,在一些當地土話裡面是罵人用的,類似我們中國人字幕里的「×」。

後來有人提出了關於黑洞的定理,起名叫「無毛定理」(No Hair Theorem),霍金證明了它。於是「黑洞無毛」的結論就變得更有名了。霍金說:這進一步加重了法國人的疑慮。

好了,大科學家開車到此結束,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霍金眼中「無毛」的黑洞,4 分鐘帶你掃清關於黑洞的所有困惑。這些內容主要來自霍金 10 月份的新書

《終極問答》(Brief Answers to the Big Questions)。

這是霍金最新出版的一部遺作,在這本書里,霍金回答了他最為關心的 10 個終極問題,

其中最濃墨重彩的問題,自然是跟他研究了大半輩子的黑洞有關。



我把這部分內容,整理成了普通人可以理解的 8 個「黑洞大問題」 :


1、有人發現黑洞了嗎?


2、黑洞是黑的嗎?


3、黑洞是怎麼生出來的?


4、誰來直播一下,人掉進黑洞的過程?


5、黑洞「光吃不拉」嗎?


6、黑洞永生不死嗎?


7、黑洞會「焚書坑儒」嗎?


8、霍金為什麼要花大半輩子研究黑洞

明白了這些問題,哪怕是作為一個不研究黑洞的人,你都已經成了半個「黑洞行家」。



01.


有人發現黑洞了嗎?



是的,而且還不止一個。

比方說就在 10 月底,科學家宣布在銀河系的中心確認了一個巨大的黑洞,叫人馬座 A*,它的質量相當於 4 000 000 個太陽。

科學家還發現,有東西正繞著這個黑洞旋轉,因為離得稍微遠一些,所以沒有掉下去,旋轉的速度達到了光速的 30%,也就是每秒鐘 9 到 10 萬公里,相當於 1 秒鐘就能繞地球赤道 2 圈多。






02.


黑洞是黑的嗎?



不是。

黑的東西我們能看見,黑洞我們看不見。

看得見東西是因為東西能反射出光線,看不見黑洞是因為它反射不出來光線,它是「光の吞噬者」。

為什麼《星際穿越》之類的科幻電影能做出酷炫的黑洞來?

他們模擬的是黑洞的一種視覺效果,叫 「引力透鏡」 效應。




如果黑洞背後一個老遠的地方飄過來一顆發光的星球,那你站在黑洞面前,

能看到星球發出來的光在黑洞四周發生了扭曲,就好像光線穿過了一個透鏡的邊緣。

所以說,雖然黑洞我們看不見,但是我們能看到它產生的一些效果,能夠間接觀測到它。

比方說 2016 年刷屏的 「引力波」 ,那就是兩個黑洞合併成一個大黑洞的時候,觀測出來的現象。






03.


黑洞是怎麼生出來的?



恆星死了,黑洞生。

如果說像太陽這樣的大質量恆星,可以說是 「宇宙之子」 ,那黑洞就是「宇宙之子」們去世以後的一種樣子。

霍金認為,

如果一顆恆星,質量是太陽的 30 倍以上,那它就會變成黑洞。

因為這時候,一顆特別大的恆星,它的所有粒子之間,萬有引力的作用超過了一切,拚命地把大家往一塊兒聚,越聚越密,越密越聚,恆星就變成了「壓縮餅乾」,這個過程的學名叫「坍縮」,坍塌著往裡縮。

所以說,個兒小分量足,這就是黑洞的特點。你可以說它是個「小胖墩兒」。

這個小胖墩兒長什麼樣子?在很多科普書裡面,黑洞都給描繪成了

「漏斗」

的形狀,其實是不對的,之所以描繪成漏斗,是為了方便你理解一個東西,就是 「漏斗」 上的那個「大盤子」,

它的學名叫「事件視界」。



這盤子是怎麼來的?打個比方,黑洞就像個封建社會的大家庭,任何家庭成員都不能往外跑,只能待在家裡。



而家裡最不老實的小兒子,成天惦記著往外跑,可是每次剛跑到村口兒就讓家裡人給抓回去了。

村口兒到家的距離是二里地。那麼從家出發,用這二里地的距離畫一個圓,就是整個家族的勢力範圍。



黑洞「漏斗」上那個「圓盤」,就是半徑二里地畫出來的圓。而小兒子就是腿最快的傢伙——光。

黑洞在事件視界的範圍內,剛好能把光給抓回來,所以其他東西就更跑不了了。

所以說畫成漏斗的形狀,是為了幫你更好地理解事件視界這個東西,但真實的黑洞不是漏斗形的,它到底長什麼樣呢?

《星際穿越》的科學顧問、也是霍金的好朋友、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基普·索恩(Kip Thorne)給描繪了一下,大概長這個樣子:




至於你覺得他設計的對不對、好不好看,這事兒就見仁見智了。





04.


誰來給直播一下,人掉進黑洞的過程?



很多人都很好奇,黑洞裡面有什麼?霍金說,你從外面瞅是啥也瞅不出來的。

所以這是個很尷尬的問題,沒有人能回答。因為能回答這個問題的人,應該已經掉進去了;而一個說話還能讓你聽見的人,他就壓根兒沒進去過。

那掉進黑洞里瞅瞅,是一種什麼滋味兒呢?霍金說:

如果你這輩子註定要去黑洞裡頭走一遭的話,記得對自己好一點,選一個大點兒的。因為掉進小的裡面會比較慘。

如果咱們直播一下人掉進黑洞里的過程,那就很像在大瀑布的頂兒上劃一隻小船,眼看就要掉下去了。大瀑布的頂兒上,就是咱們剛才說的「事件視界」外邊,在這兒發生的事件人們是可以看到的。掉下瀑布、掉進事件視界以後,外面的人就看不到了。

我們知道,越靠近瀑布的水流就越湍急,越靠近黑洞中心,引力就越大,

所以如果你是腳在前,頭在後的話,那肯定會先拉你的腳下去,結果就是你被一點點兒地做成了海底撈甩面,整個身體越扯越長,變成了一根鉛筆,一根絲線,越變越黯淡……

最後消失在人們的視線當中。


是不是人掉進每個黑洞里都會這麼慘呢?也不是,霍金說了,找個大的,就去咱剛才說的那個銀河系中間兒的大黑洞,400 萬個太陽的質量。那麼大的黑洞,你的小身板兒一米幾長都不算啥,

大黑洞用在你頭上和腳上的引力都差不多,所以你會好受一點兒,不會被扯得這麼厲害。




05.


黑洞「光吃不拉」嗎?



我承認這是一個粗魯的問題,但是話糙理不糙。

因為很多人覺得黑洞進去的東西就出不來了。

這種錯誤的觀點,也是霍金給我們掰回來的,他證明了:

黑洞不是「光吃不拉」,而是「邊吃邊吐」。吃進去的是「饅頭」,吐出來的是「麵粉」,這「麵粉」還有個名字,就叫「霍金輻射」(Hawking radiation),因為是霍金髮現的。

在黑洞周圍的空間里,有一對兒一對兒的粒子出現,這些粒子不是咱們生活里實打實的原子、分子,人們用各種先進的儀器觀察,也看不見它們,所以叫它們

「虛粒子」

,你可以說空間里有一對兒「虛粒子 CP 」,就像一對兒黑白雙煞,倆人要麼同生,要麼共死——撞到一塊兒灰飛煙滅了(下圖中的 1)。

但是因為它們靠近了黑洞,這時候,這對虛粒子 CP 當中,有一個人可能就會先掉進黑洞里,而另一個人就「耍單兒」了,沒人跟她「共死」了。這時候,

耍單兒的這個,有可能跟另一半共赴黃泉,也掉進黑洞里

(下圖中的 2)

,但是它也有可能就逃了出去,逃到離黑洞遠遠的地方(下圖中的 3)。



有人可能會問了:既然這一對兒 CP 都是虛的、看不見的,那為什麼耍單兒的一個逃出來的時候,人類就可以「看」到它們、檢測到它們呢?這事兒就有點兒複雜了,我說一說你聽聽看,聽著懵也沒關係,不影響你對黑洞的理解:

這個虛粒子它逃出來的過程並不簡單,也是九死一生,

在黑洞強大的引力之下,這個虛粒子會被提升,變成實打實的粒子。

也就是黑洞變了個「魔術」,變出來一個實粒子。



一對兒虛粒子本來質量加起來是零:m1 + m2 = 0

但是一個實的粒子有正的質量:m1>0

而質量不會憑空產生,

所以掉進黑洞的那個虛粒子就得是負的質量:m2<0

它的質量給了黑洞,黑洞的質量(M)就會變小:M + m2 <M



也就是說,你站在黑洞旁邊兒看黑洞,它彷彿是「吐出來」一個實粒子,然後黑洞的質量還變小了。

霍金髮現,黑洞 「吐」 粒子的速度是很穩定的,就像水龍頭出水一樣。而所有吐出來的實粒子,就構成了著名的 「霍金輻射」——黑洞並不是有進無出,而彷彿是在邊吃邊吐,

它吐出來的實粒子,變成了威力強大的 X 射線和伽馬(γ)射線。

霍金說,像一座山這麼大個兒的黑洞,噴出來的射線,功率能達到 1000 萬兆瓦,這要是能用來發電的話,足夠整個地球用電的了。




06.


黑洞永生不死嗎?



知道了黑洞的「嘔吐」機制,你應該有個不祥的預感了,黑洞這麼 cool 的東西想要永生不死,也不過是痴人說夢罷了。

無數的虛粒子對兒一個掉進黑洞、一個逃離黑洞,會導致黑洞的質量變小,黑洞就像蒸發了一樣,個頭兒也會變得更小。

而且霍金說了,越小的黑洞,蒸發的速度就越快。

黑洞最終的結局是 —— 徹底蒸發乾凈,消失在宇宙當中。



這讓我想起花兒樂隊的洗腦神曲《嘻唰唰》里有兩句歌詞:




拿了我的給我送回來
吃了我的給我吐出來

可黑洞最坑爹的地方在於,即便它死了,拿了你的也不會送回來,吃了你的也不會吐出來。從黑洞里逃出來的粒子們,跟扔進去的東西一比,看上去半毛錢關係也沒有。




喂他吃電腦,給你吐射線;
喂他吃漢堡,給你吐射線;
喂他吃地球,給你吐射線;
喂他吃粑粑,還是給你吐射線……




如果你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最可靠的不是 「樹洞」 APP ,而是黑洞。




07.


黑洞真的會「焚書坑儒」嗎?


霍金的最後一篇論文說了什麼?



可能在一些人眼裡,黑洞就像「冬天裡的一把火」,燃燒了整個「沙漠」,是一片「不毛之地」。

過去科學家也這麼看,所有的黑洞沒什麼區別,就像所有的沙漠沒什麼區別。他們給黑洞起了個形象的稱號,說它

「無毛」(no hair)。

一個黑洞,不管它吃進去的是人,是動物,是電腦,是漢堡包,還是一顆星球,它表現出來的樣子好像都是一樣的,

只有三點不一樣,質量、角動量,還有電荷。

這樣一瞅,黑洞倒像是一個穿著毛衣跳舞的姑娘。




質量(M),大的小的?—— 姑娘是胖還是瘦?



角動量(a),黑洞是靜止的,還是旋轉的?—— 姑娘有沒有跳起來?

電荷(Q),黑洞帶不帶電?—— 姑娘的毛衣起不起靜電




一個黑洞和另一個黑洞,只有這 3 點區別。

至於姑娘肚子里裝了啥,是裝了頓晚飯,還是揣著個娃,不重要,你也看不見。

過去科學家一直相信這個 「無毛定理」 ,一個黑洞只由這 3 個東西決定。

但是問題就來了,因為黑洞把東西吞進去以後,關於這些東西的信息就憑空消失了。

這不科學,非常的不科學。

科學家相信,信息(information)是不會憑空丟失的。

信息真的丟了嗎?霍金一開始也這麼覺得,好吧,應該是真丟了。 



直到他後來一折騰,自己把自己給推翻了,他說:

黑洞不是「無毛」的,

黑洞——就像一個已經謝了頂,但還沒有光頭的男人——他是有

 「軟毛」(soft hair)

的,這些軟毛的存在,

證明黑洞沒有丟失信息,信息還是守恆的。




黑洞的軟毛,很有可能就是黑洞的第 4 個重要特徵 —— 一個穿著毛衣跳舞的姑娘,請不要忽視她的一頭 「秀髮」 。

霍金生命最後的歲月里,就在研究黑洞的「秀髮」,他的最後一篇論文也跟這個有關係,但是他的突然去世,導致他所開闢的這條道路,只能交給其他人在未來完成了。

弄懂了這個 「軟毛」 ,你就知道了關於黑洞的終極秘密。

從 2016 年開始,霍金就提出來「軟毛」這個說法,

所謂的「軟毛」是一些粒子。

每當有一個帶電的粒子掉進黑洞裡面,就會給黑洞增加一根軟毛,它可以是一個「柔軟的光子」(a soft photon),跑到離黑洞很遙遠的地方,跑到「大圓盤子」——事件視界的外頭。




打個不一定恰當的比方,你可以把軟毛看成是掉進黑洞的東西,在黑洞外頭留下來的一點蛛絲馬跡,一個拋向遠方的「二維碼」。

如果霍金的理論沒有問題,如果「軟毛」儲存信息的方式讓我們給破譯了,那麼「掃描二維碼」,應該就可以知道「掉進黑洞的粑粑長什麼樣子」。

過去很多人覺得黑洞丟掉的信息,很可能都通過這種方式保存了下來。

霍金去世以後,在他最新發表的論文里,霍金找到了一種新的方法,可以計算黑洞的軟毛里,到底儲存了多大的信息量。

而不同的黑洞,都可以擁有不同數量的「軟毛」。所以霍金說,黑洞不止 3 個特點:質量、電荷、角動量。很可能還有第 4 個特點,也就是這些軟毛。霍金還給它們起了個學名,叫

「超平移電荷」(supertranslation charge)

,感興趣的話你可以查查看。

這個軟毛理論最了不起的地方就在於,它把我們研究黑洞的視野,給極大地拓寬了。我們過去一直惦記著:想探進去看看黑洞裡頭是什麼,卻忽略了,

黑洞儲存的信息不一定都在裡頭,而很有可能是有一部分留在了外頭。


在這個意義上,黑洞倒不像一個漩渦,而更像一棵蒲公英,開枝散葉,遍地生根。

如果將來有人能夠證明,霍金的軟毛理論是正確的,那麼黑洞信息丟失的問題可能就解決了。


不過最後我還得提醒你一點,霍金自己也說,他只是把解決這個問題的方向給指出來了,他做了一些基礎性的工作,但是黑洞信息丟失的問題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徹底解決,人類正在向最終的答案不斷邁進。

如果你能理解剛才說的這部分內容,相信我,全宇宙關於黑洞最前沿的知識,你都已經 get 到了。




08.


霍金為什麼要花大半輩子研究黑洞?



到這裡,如果你只是來看黑洞科普文的,那關於黑洞本身的知識我都已經介紹完了。接下來的一點內容,

我想跟你聊聊研究黑洞的意義。

一個黑洞,看不見、摸不著、離我們八丈遠、想找一個都費勁,研究它有什麼用?

為什麼霍金把大半輩子的智慧,都給了這看起來很不靠譜的東西?

我們普通人,理解黑洞是怎麼回事,跟我的個人生活有關係嗎?

在這兒,我想說:沒錯,

黑洞一點也不靠譜,到現在也沒弄清楚,而且未來可能相當一段時間,都不會完全弄清楚,

知道黑洞的知識,也不能給你的朋友聚會提供什麼談資,更不能讓你的老闆賞識你。

可是它依然值得研究。

因為我們是人類。

因為黑洞太特殊了,它有可能揭示出宇宙的終極秘密。

在整個 20 世紀,有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有了量子力學以後,很多科學家都在追求一件事:

找到一套「萬有理論」(Theory of Everything,簡稱ToE)。

什麼是「萬有理論」?電影里的霍金親自給出了答案:




One
Single
Equation.

對於科學家來說,沒有什麼比這個更誘人的了。


所以經過無數科學家的努力,有兩套理論,可以看成是萬有理論的基礎:

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場論。


它倆加在一起,幾乎就要實現霍金的夢想了。

但可惜的是,這兩套理論水火不容。

廣義相對論在這裡適用,在那裡就不適用;
量子場論在這裡不行,卻在那裡行。

換句話說,它倆不可能是同時正確的。

比方說
在尺寸特別小的地方,
在質量特別大的地方,
這種劇烈的矛盾衝突就很明顯。

就像宇宙大爆炸開始的那一刻,
就像在黑洞里。

宇宙大爆炸那一刻已經過去了,而黑洞還在。

所以黑洞,是萬有理論最好的試驗場之一。

如果一套理論,放在大尺度的地方沒問題,放在黑洞里還能不出問題,那它有可能就是我們要找的萬有理論。

這也就是為什麼關於霍金的電影,不叫《霍金傳》,不叫《科學家的故事》,而叫

《萬物理論》(The Theory of Everything)。




電影,就像我們未實現的夢。

萬有理論,就是霍金一生都沒有做完的夢。


現在,他要到天上去做了。

有人會問:我們人類,真的能找到一個萬有理論嗎?用一個公式,解釋整個宇宙?

有人會說:這是不可能的,是痴人說夢,是理工男統治世界的妄想。

而我想說:如果你連想都不敢想,你怎麼可能找到它呢?

這個社會上有很多現實的人,他們總是告訴我們:什麼事情是不可能的。他們安於現狀。

如果說這些人跟霍金的差距在什麼地方,我覺得是兩個字:

視域(Vision)。

視域,不是去過多少國家、開了多少眼界、拓寬多少視野;

視域(Vision),是人把現實世界 籌划到想像世界的能力。




我們看到這世上每一個了不起的人,霍金、喬布斯、馬雲……他們為什麼了不起?

因為他們看到了我們沒看到的,想到了我們沒想到的,做到了我們沒做到的。他們的視域和我們的不一樣。

你說霍金搞宇宙學有用嗎?沒用,一點用也沒有。霍金當年寫一本《時間簡史》,是因為當宇宙學老師掙得少,想拿這本書的稿費貼補貼補家裡,因為妻子一個人照顧這個家,實在是太辛苦了。

可你說宇宙學就真的沒有用嗎?如果說人類視域的極限在哪裡,那除了浩瀚的宇宙星空,你還能給出第二個答案嗎?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燕雀,安知鴻鵠之智哉?

不要讓有限的智識限制了你的想像力,

因為宇宙的盡頭在哪裡,你的 Vision 就在哪裡。




想看更多宇宙、地球、人類、中國或世界歷史,點擊公眾號底部「看往期」菜單中的「中國歷史」或「世界歷史」,也可在公眾號回復「中國」或「世界」

,自行查閱。

長按下面二維碼關注我

還想了解我?點「閱讀原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坐井觀天 的精彩文章:

如果有一千萬,你想做啥?沈周說:我要回家畫畫去。
宇宙的結局有多可怕?

TAG:坐井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