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會講經的智能觀音機器人在日本面世,AI也能成佛嗎?

會講經的智能觀音機器人在日本面世,AI也能成佛嗎?

中新網新聞截圖

文/聖玄法師

據中新網報道,當地時間2月23日,日本京都高台寺向媒體展示了講經智能機器人觀音「Minder」。為讓更多人對佛教感興趣,與以機器人研究著稱的大阪大學教授石黑浩的研究室等一同製作了這尊觀音。

這下子,社會各界關於AI(人工智慧)的興趣又提升起來了,機器人佛像都可以供人禮拜了,人們不禁會問:

離AI成佛還有多遠?

有情的悲苦與樂趣

關於機器人的探討,最令人難忘的還是「AlphaGo」,當他戰勝了一位又一位圍棋高手,最終雄踞在圍棋高手排行榜的頂端之時,那令人難以接受卻在意料之中的現實擺在了世人的面前。

被認為是人類希望的少年棋手柯潔,代表人類最優秀的圍棋選手,在萬眾矚目之中迎來了世紀人機大戰,面對AlphaGo的步步緊逼,卻遭遇「三連殺」,承受著「至暗時刻」的他,竟然在比賽的中途離場20分鐘。

據他自己後來的演講,他是跑到台下痛哭了一場——

AlphaGo實在是太完美了,它下出了讓我感到寒冷的一步棋,令我感到絕望的一步棋。它下完之後,我知道我這盤棋是不可能贏了。

我感到渾身都在顫抖,真的,寒冷地顫抖。我再也控制不住情緒,趕緊衝出對局室,找到一個無人的角落裡哭了起來。

因為即將到來的3:0,這樣的結局對我來說實在是太絕望了。

柯潔賽後哭泣

柯潔在賽後面對棋盤哭泣與思索的照片廣為流傳,實話說,這是2017年最讓我感動的一張照片,在網上看來一句話:「看到這張照片,不知道為什麼我很想哭,可能因為我也是人類吧。」

這便是我們有情所經歷的悲苦與樂趣啊,AlphaGo能窺探遊戲的奧秘,但他不懂得我們面對智慧與真理的敬畏、憂懼、悲苦、歡喜……

在佛教的世界觀里,世界分為「有情世界」與「器世界」。

「有情」也就是說我們有意識的生命,包括人、天、阿修羅、旁生、餓鬼、地獄這六道的眾生和超凡入聖的佛菩薩、阿羅漢、辟支佛。

而山河大地、草木石頭、桌椅板凳則是「無情」,當然也包括了機器人。

器世界

在和師友探討AI機器人的話題時,有人說:

世界由五蘊所組成,五蘊可以歸納為色法和心法兩類。有質礙的色法相當於我們平時說的物質,受、想、行、識四個心法相當於我們平時說的精神。這兩類元素的生滅規律截然不同。

物質和精神,可以相互影響,卻不能種豆得瓜,再多的豆加起來也不等於瓜。物質產品的精神成分是0,眾多零件相加,猶如0 0 0 0……加的再多還是等於0,不會成為1、2、3、4、5、6、7,再多的物質相加也不能產生精神意識。

電腦等人工智慧的背後依然是人作為推手,電腦和機器一樣,只是人類的工具,相信機器人可以越做越好,高度近似於人。但似而不是,永遠不可能成為有生命的人。

也有人說笑似地道:

說不定也會有眾生,似那依草附木的精靈,「附體」在這強健的身軀上,那時候佔據這麼高科技的身體,也能幹一番轟天動地的大事。

或許,真有那麼一天,除了「山神」、「樹神」,也會出來寄居在「AI」上生存的精靈鬼神呢?

AI能成佛嗎?

在2012年,曾經和科幻協會的同學們一起看過一部科幻電影《人類滅亡報告書》,其中有一個故事《天工開物》,講述的就是寺院引入了一台機器人,它原本生產出來是用於清潔工作的,可在寺院經過了晨鐘暮鼓的熏陶,一段時間後竟突然有了自己的意識,「開悟成佛」,令過度依賴機器人的人類恐慌不已……

記得那場觀影會上,我們還探討了機器人的意識的話題。

電影《人類滅亡報告書》

AI會電影里所預想的那樣,開悟成佛嗎?

「佛」是覺悟者之意,開悟成佛即是說,以我們有情的智慧去證知真理。也就是說,我們有情感、有智識,才有可能去圓成一切種智,也才有可能去開悟成佛。

這一點,只是靠人工設計的智能,並沒有辦法實現。

但禪宗有一個經典的公案——「生公說法,頑石點頭」,晉末的高僧竺道生堅信「一闡提(斷善根的眾生)也能成佛」,被當時的人所不接受,他無奈的離開寺院,獨自修行,甚至是在山林中給石頭講說佛法,連石頭都點頭了。

生公說法,頑石點頭

中國佛教暢談「無情成佛」,認為這是圓教之極談。因為中道佛性,遍於法界,故不論有情無情,皆成佛道。

這的確是佛法的精妙之處,但這並不是說桌椅板凳、Ai機器人也會斷除煩惱執著、廣度眾生。而是指我們通過修行,以大智能體悟了空性的時候,泯除了物我的妄分別,能見之性與所見之境,非即非離,本非二體,同為一常住真心之所現。

所以要想AI成佛,靠它自己修行,是指望不上了。待你我成佛之時,山河大地俱成一片大光明境,便可以見「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AI和桌椅板凳、茶杯錫杖俱在其中耳,正如竺道生法師修行成就,便能以心轉境。

與AI搶飯碗?

聯合國大會將2月11日定為婦女和女童參與科學國際日,今年的這一天,一位10歲的小女孩安雅·汗就人工智慧的話題發言:如何與AI共存?她說,自己在未來,不僅要努力學習,與人競爭,還要學著與AI競爭。

AI會搶我們的飯碗嗎?

新聞圖

回到這一則AI佛像的新聞,AI觀音像「Minder」被放置於高台寺大堂中,配合利用光雕投影技術的夢幻畫面及音樂合掌或講經。它的外表考究,表情及舉止等像人,但身體故意露出機器的部分。

後藤解釋稱:「為參觀者留下了可想像觀音樣子的餘地。」

正如佛陀在世時候為弟子說法,放光動地,全方位的「光影教學」,讓大家專註於佛法的妙味。如今的法師尚沒有證得佛陀的大智能,亦可以幻燈片、動畫視頻來豐富佛法的傳講教學。

有了高科技的AI輔助,相信當代僧侶宣講《心經》的課堂效果又會更上一層樓。

眾生應以何身得度,觀世音菩薩即現何身而為說法。

有祖師見水渠的倒影而親見本來面目,有祖師聽屋檐的滴水聲而反聞自性,有的祖師聽菜場的屠夫吵架大吼「哪一塊不是精肉」而斷除分別妄想,更有祖師路過戲院偶然聽到「你既無心我也休」而狂心頓歇……

但這一切,都是「沒有心識」的人工智慧所不能取代的,越是「有心」的工作,越是需要情感灌注的事業,就越是需要我們這些並不完美的人類而不是機器人來完成。

新聞圖

這也是我們發展科技的初衷所在,以科技服務於我們的生活,而不是被科技所奴役。

萬事萬物無一不是引導人體悟世間實相的契機,哪怕技術發展得在高端,若能夠關注這獨一無二、冷暖自知的心,你,都是不可替代的明珠。

本文為騰訊佛學獨家原創稿件。

關注騰訊佛學 長享智慧清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佛學 的精彩文章:

我且問你,百年以後,哪一樣是你的?
啟功先生:文徵明和董其昌的書法,都比不上這名僧人!

TAG:騰訊佛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