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我24歲,每月存1000塊去養老院

我24歲,每月存1000塊去養老院

我24歲,每月存1000塊去養老院

我24歲,每月存1000塊去養老院

完了完了,我私藏了很久的寶藏女孩被大家發現了。

我說的就是焦俊艷啊!

我24歲,每月存1000塊去養老院

不好意思放錯了,是下面這張。

我24歲,每月存1000塊去養老院

最近她上了綜藝《我家那閨女》,上周六的節目里,她說:

我在吃上一口美食的時候,我覺得不談戀愛就不談戀愛吧。

老了之後,我們大家集體住養老院,不也是一種選擇嗎?

我24歲,每月存1000塊去養老院

我24歲,每月存1000塊去養老院

何止挺好啊,我覺得非!常!好!

我已經開始攢未來去養老院的錢了好嗎。

以前我覺得《我家那閨女》就是個大型催婚節目,到底是我病了還是世界病了啊為啥全世界都在催婚啊!

直到焦俊艷的出現,我才發現世界上另一個我!原來這世界還有那麼多好姑娘也跟我想得一樣啊。

短髮,素顏,愛笑,性格好,這是我眼裡的寶藏女孩焦俊艷。

雞窩頭,不化妝,特別土,穿得跟「淤泥」一樣,這是焦俊艷老爸眼中的淤泥女孩。

我24歲,每月存1000塊去養老院

在我看來,她特別知道自己要什麼,活得明白,句句說到我心坎上:

我單著,也挺好,現在年輕人為什麼一定要另一半?

老了之後,我們大家集體住養老院不也是一種選擇嗎?

誰知道以後發展成什麼樣呢?也許將來養老院非常牛掰了,還有很多帥老頭。

我24歲,每月存1000塊去養老院

但她爸在演播廳一臉「你給我再說一遍」的表情。

焦爸爸覺得,

年輕人不能總看黑暗的東西,要看正面積極的東西。在老父親眼中,大齡單身的焦俊艷約等於黑暗消極。

儘管焦俊艷說,自己現在過得特別開心。

「世界上這麼多人,大多數百分之九十都走的那條路,我已經知道那條路結果是什麼了, 那我能不能選擇一條我覺得沒有走過的,那我想我的人生拿來試驗一下又怎麼了。」

但不管你是哪一種單身生活,都叫「你爸覺得你不開心」。

老爸在鏡頭前面直接開懟,

怎麼了?那你就後悔!還不是一般二般地後悔!

其實,我覺得後不後悔,取決於你是否真的知道自己要什麼。

我24歲,每月存1000塊去養老院

人生就是自己選擇的,選擇完了也別後悔。

當然後悔了我也不讓你知道。」我特別喜歡焦俊艷的這個人生態度。

看著很酷炫,但是很靠譜。

她知道自己要什麼,然後吭哧吭哧一步步努力,讓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上她的作品。

比如間歇性上熱搜的國產良心劇《遇見王瀝川》。

好吧我承認當年劇中的服化道確實很土,但好在高以翔和焦俊艷的顏值能打,劇情甜中帶虐,收割你一整年的眼淚絕對不在話下。

我24歲,每月存1000塊去養老院

再後來的網劇《法醫秦明》, 我也被焦俊艷演的李大寶萌哭了。

這是她的作品,她的事業,她努力達成的自我價值。

我24歲,每月存1000塊去養老院

你看,她已經活這麼好了,還被親爸看不上。不管她做到了什麼,老爸還是覺得她不夠好,就因為她沒結婚。

在爸媽眼裡,結婚才是那個1,結婚之外的一切資本是1後面的0000。

大家都做的事,你必須得做,你要是不做,人生就不完美。

憑什麼?為什麼?

這就是兩代人價值排序不同的問題了。

焦俊艷的好朋友papi醬,之前在節目中說過一個人生排序。

她根據陪伴時間長短來看,對人來說最重要的,首先是自己,其次是你的伴侶,然後是你的孩子和父母。

自己陪伴自己的時間是最長的,之後這一生是跟我的伴侶一起過的。孩子和父母,你只能陪他們走一段路,剩下的路還是他們自己走的。

我24歲,每月存1000塊去養老院

其實,如果問大部分年輕人,我相信他們心裡十有八九都是這個順序,自己、伴侶、孩子和父母。

我們並非不愛父母,不愛子女,但是一個人這輩子最應該弄明白的,也是最難弄明白的問題,就是自己是誰。

節目中問到爸爸的排序,無一例外,每個爸爸都把自己閨女排在前面。

父母眼中,孩子絕對排第一,父母第二。

傅園慧爸爸說,「我們的快樂就是她的成長。有了小傅之後,我就把自己忘記掉了。」

這句話初聽暖心,再聽驚心,仔細想想脊背發涼。

這種忘我的愛,包含了多少委屈、犧牲和壓力啊。

我24歲,每月存1000塊去養老院

因此,兩代人關於排序的差異,大概是很多親子矛盾的來源。

子女強調自我感受,不管其他人怎麼生活,自己堅持自己的生活節奏。管你是早婚早育還是未婚未育,世界那麼大,年輕人堅信可以找到自己的季節。

而這點在很多父母看來是無法想像的,長期的集體生活讓他們把自我置於集體和家庭之後,自己成了模糊且可有可無的存在。

父母把子女放在第一位,放在自己之前,犧牲自己換來家庭和集體幸福。

此時的愛,就變成了,「你覺得是在給,其實是在要」。

我24歲,每月存1000塊去養老院

這樣彆扭的關係像麻花一樣擰巴,讓很多人想逃離。

年輕人為什麼不敢結婚要孩子?

因為不想捨棄自己,因為沒有準備好犧牲自己,因為被高壓的愛嚇到。

這成了惡性循環:你越催我,我越害怕,我越害怕,就越單身,然後你再越催我……

把父母孩子伴侶,把親密關係放在第一位,是一種本末倒置。

畢竟所有親密關係的核心,其實是自己。

我24歲,每月存1000塊去養老院

生活中有很多雙標的成年人。

一方面鼓勵自己子女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另一方面又催促他們趕緊找對象結婚生子,否則就威脅說你老了一定晚景凄慘連端碗水的人都沒有。

難道所有中老年都熱衷於催婚嗎?

所有父母都把自己放在排序最後嗎?

全中國就沒有一個「自私」的中老年嗎?並不是。

比如最近,我看到58歲的宋丹丹談婚姻與人生的熱搜,特別感慨。

「女人這一生,其實只有三個字,靠自己。你靠誰都沒用,只有靠自己。幹嘛要挽留呢,我不挽留任何人,任何人不願意跟我在一起,都可以有他們的自由,你好好過你的人生。」

我24歲,每月存1000塊去養老院

其實不只是女人,所有人都應該是如此。

不捆綁任何人的人生,這是一個自信的人才有的人生態度。活好自己,才是一個人最大的安全感來源。

不要你快樂所以我快樂了,自己讓自己快樂不行嗎?

現在的宋丹丹就是把自己排在第一位的人,她允許身邊所有人離開,不會用親密關係綁架別人,也不會用愛的人來為難自己。

亦舒說:「自愛,沉穩,然後愛人。」

這樣的人,不管有沒有結婚,都不缺愛。

我24歲,每月存1000塊去養老院

我經常在朋友圈看到朋友的秀曬炫,

他們秀的不是自己的恩愛,曬的也不是自己的旅遊照,而是爸媽的。

朋友圈配文表面上都特別生氣,

「哼唧家裡這對老夫老妻又撇下我自己瀟洒去了」,

其實字裡行間真的是赤裸裸的炫耀——我有這樣輕鬆的家庭關係,有這樣理性睿智的父母,他們自己過得比我還好還精彩還忙碌。

最高級的秀曬炫,已經從自己變成了父母。

因為年輕人深深知道,這太難得了。真正能做到這點的父母和子女,不多。

我24歲,每月存1000塊去養老院

別人的人生,終究與自己無關,自己才是那個陪自己走完一生的人。

人只能給自己一輩子,給不了其他人,其他人也給不了你。

所以你人生頂重要的是你自己。

我並非勸你做個自私的人,

而是說,在堅持自己這件事上你並沒有錯。

如果是過去二十多年的人生給了我什麼啟發的話,那就是別聽別人的話,沒用。

所以你也沒必要聽我以上所說的話。

但如果暫時做不到把自己放在第一位,那也至少要做到讓自己和其他人一樣重要。

因為這是你的人生,你值得。

作者:張寶盒

編輯:王火火 何大酒

視覺:鮮和奶油

# 評論區:你被爸媽催婚了嗎 #

微信公眾號:ONE文藝生活 訂閱更多精彩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