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1929年的雜誌對中國做了10大展望,當時沒人信,今卻已實現9條半

1929年的雜誌對中國做了10大展望,當時沒人信,今卻已實現9條半

1929年5月4日,上海《生活周刊》刊發以《未來之中國》為題的號外。為此,一名筆名為「醉夢人」的讀者向雜誌投稿,對未來的中國提出了十大展望,文章名為《十問未來之中國》。

就此,筆者謹列舉十大展望如下:

1.吾國之軍權何時歸一,分散之軍閥何時湮滅?

2.軍人治政之權何時盡除,吾國之行政權何時統於中央?

3.三十四國治外法權何時可廢,吾國之司法何時自主?

1929年的雜誌對中國做了10大展望,當時沒人信,今卻已實現9條半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4.由北洋至寧府,元首概為軍界強人,吾國何時誕生文人執政?

5.吾國何時舉行真正之代議選舉?

6.吾國何時可稻產自豐、谷產自足,不憂饑饉?

7.吾國何時可自產水筆、燈罩、自行表、人工車等物什,供國人生存之需?

8.吾國何時可產巨量之鋼鐵、槍炮、艦船,供給吾國之邊防軍?

1929年的雜誌對中國做了10大展望,當時沒人信,今卻已實現9條半

9.吾國何時可行義務之初級教育、興十萬之中級學堂、育百萬之高級學子?

10.吾國何時可參與寰宇諸強國之角逐,拓勢力於境外、通貿易以取利、輸文明而和外人?

由文章可以看出,作者以提問的形式,對未來的中國提出了十個展望,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個方面。

當時的中國,二次北伐剛剛結束,北洋軍閥被閻錫山、馮玉祥等新軍閥所取代,形成了新一輪的軍閥混戰。長期的戰爭導致中國經濟不興,民生不振,重工業不能為中國建立強軍,輕工業難以滿足人民生活,人民陷於吃不飽穿不暖的狀態,國家仍處於半封建半殖民的狀態。

1929年的雜誌對中國做了10大展望,當時沒人信,今卻已實現9條半

在文末,作者認為:「吾舉十問,實不知其答案。私以為,能實現十之五六者,則國家幸甚,國人幸甚!」也就是說,如果他的展望能實現五六條,國家就強了,人民就幸福了。

文章刊發後,讀者們熱評如潮。短時間內,雜誌社受到了4000多封來信。對於文章提出的未來中國十問,持樂觀態度的讀者,佔15%;持悲觀態度的,佔35%;其餘讀者態度無明顯傾向,只根據具體問題,提出自己的觀點。總之在當時,絕大多數人都對「醉夢人」的展望持悲觀態度。

若要實現他的展望,首先驅逐軍閥,實現國家統一;其次要實現民族獨立,驅逐外侮;同時還要發展民生,殖產興業,化農業國為工業強國,最後一步,才能實現國家的民主,成為世界列強。而要實現這些,對於身為落後農業國的中國來說,都是地獄難度,難怪沒人相信。

1929年的雜誌對中國做了10大展望,當時沒人信,今卻已實現9條半

然而到了今天,我們卻發現,醉夢人的展望,如今中國已經實現了一大半。首先,解放戰爭後,軍閥混戰早已結束,軍人政治一去不復返;其次,中國擊敗了日本,實現了民族獨立,治外法權成了歷史名詞;再次,中國已經成為工農業強國,農業上,中國早已能夠自足。工業上,中國已經成為世界工廠,產品暢銷全世界。同時中國在武器研發上,已逐漸跟上世界先進國家;最後,中國作為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早已能夠」諸強國之角逐,拓勢力於境外、通貿易以取利」。

可以說,醉夢人的展望,我們已經實現了九條半,僅有最後的半條未實現,那就是「輸文明而和外人」。簡言之,現代中國在硬實力上無可挑剔,但在軟實力上仍有欠缺,缺乏「文化輸出」的能力。

1929年的雜誌對中國做了10大展望,當時沒人信,今卻已實現9條半

與美國、日本甚至韓國相比,中國文化輸出是嚴重滯後於世界先進水平的。美國的好萊塢電影,日本的動漫,皆風靡於世界;而韓國的流行文化,如今已經越過大洋,風行於歐美,而中國就更不用說了,「韓流」已經颳了很多年。

反觀中國的現代文化,前些年,在美日韓面前不堪一擊。面對這種情況,有些文化人抱殘守缺,整天神神叨叨。他們製造所謂「國學熱」,一切都往後看,宣揚什麼新女德、弟子規、跪拜禮、古裝誦讀等陳腐的舊日鴉片。同時,還製造一系列文化垃圾,宮斗、封建迷信、抗日神劇,無所不用其極。他們嚴重脫離現實,脫離群眾,真是十足的不問蒼生問鬼神。對於強勢的國外文化,他們只會破口大罵,以愛國裹挾文化。然而但凡有點智商的群眾,都會對這些守舊者嗤之以鼻。

1929年的雜誌對中國做了10大展望,當時沒人信,今卻已實現9條半

除了守舊者外,還有全盤西化派。他們言必稱希臘,黃皮白心,全面迎合外國人的志趣。以某第五代導演為例,在現代電影中,他樂於展示中國的落後;在古裝片中,他喜歡呈現外國人眼中的中國。場面一定要大,色彩一定要眼花繚亂,大紅大綠,讓人犯暈。同時,他還會硬插一些外國人到電影中,讓他們做中國人的救世主,讓他們擁抱中國的女人。這些導演希望藉此贏得西方人的好感,好讓他們取得奧斯卡的桂冠。然而最終他們都大失所望,如果連自己都瞧不起自己,外人又如何會高看你一眼?

因此,在筆者看來,想要做到文化輸出,首先必須根植於傳統文化,建立起現代型的精神文化。如今,我們的文明已經走到十字路口,舊的儒釋道已成為過去,已經無法支持現代的精神文明。中國人不喜歡,外國人也不喜歡。比如京劇,許多中國年輕人都不喜歡,更何況外國人?而西方的文化,畢竟是外來者,強行「黃皮白心」,只會讓中國人反感,讓外國人鄙視。

1929年的雜誌對中國做了10大展望,當時沒人信,今卻已實現9條半

不過隨著國家的進步,我國的文化輸出也開始發力,具有傳統意味的中國現代文化開始形成。以最近的《流浪地球》為例,同樣是面臨滅世級災難,海洋性、具有十足侵略性的西方人會乘坐飛船逃跑;而根植於農業文明的中國,卻選擇帶著家鄉一起遠行。面對困難,個人主義的西方會讓英雄拯救一切,而集體主義的中國,卻會集世界之力,渡過世界級的災難。

1929年的雜誌對中國做了10大展望,當時沒人信,今卻已實現9條半

《流浪地球》沒有陰陽八卦,沒有儒家式的說教,沒有大紅大綠,卻呈現了最完美的中國內核,詮釋了最完美的故事。因此,筆者認為,如果所有文化作品都能向《流浪地球》看齊,現代型的中華文明何愁不能實現?讓中華文明風靡於全球,自然也是可期之事。

雖然《流浪地球》有種種缺陷,但瑕不掩瑜。它的出現至少讓我看到了希望的存在,而先人提出的「半條展望」,也一定能實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