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英特爾回應:終止與展銳的合作是商業決定

英特爾回應:終止與展銳的合作是商業決定

來源:本文由公眾號半導體科技評論翻譯自日經新聞亞洲評論,謝謝。

英特爾結束與中國政府支持的晶元製造商達成的5G數據機聯盟

據有關人士向「日經新聞亞洲評論」透露,英特爾已經結束了與中國第二大移動晶元製造商之間有關於其最新的5G數據機晶元的合作夥伴關係,英特爾擔心技術轉讓可能會在華盛頓方面引發問題。

這家美國晶元巨頭去年曾與紫光展銳達成了「多年」戰略合作協議,使其能夠進入中國龐大的晶元市場,而技術轉讓合作夥伴關係則是中國政府打造領先晶元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英特爾回應:終止與展銳的合作是商業決定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然而,就在上屆MWC上,在不到12個月前,雙方的合作夥伴關係就宣告破裂了。這表明,華盛頓方面遏制中國在高科技行業主導地位的長期努力正在產生效果。

美國禁止公共機構使用某些中國公司的設備,並正在遊說盟友,從下一代5G基礎設施開始不要再採用中國電信設備供應商華為的產品。

此前,英特爾堅稱,即使存在著華盛頓方面的政治壓力,但是雙方的合作夥伴關係尚未終結。

但是,英特爾5G戰略和計劃辦公室總經理Robert Topol在今年MWC上的簡報說明會上表示,決定結束與紫光展銳之間的合作夥伴關係,並稱此決定是「最近才做出來的」。 「我們相互決定不再繼續合作。」

據熟悉情況的消息人士稱,美國與中國之間目前緊張的經濟局勢是一個影響因素。

「在公司內部,前英特爾首席執行官Brian Krzanich是該交易的倡導者和發起者,但現在他已經離開了。」一位知情人士告訴《日本經濟新聞》。「與此同時,英特爾一直擔心,鑒於中美雙方目前的緊張關係,與這家中國政府支持的公司密切的關係可能會在某種程度上讓美國當局感到不安。」

2014年,英特爾宣布向紫光集團旗下持有展訊、銳迪科的控股公司投資15億美元,獲得20%股權。Topol 告訴《日本經濟新聞》,他並不知道英特爾對這家中國公司的投資有任何變化。

該聯盟的終結對紫光展銳來說是一個打擊,紫光展銳是中國政府支持的清華大學集團的一個子公司,該公司之前被稱為Unigroup Spreadtrum&RDA。紫光展銳希望這種夥伴關係能夠幫助它縮小與行業競爭對手高通和聯發科的技術差距。PC晶元之王英特爾也希望通過和紫光展銳的合作來擴大其在中國長期落後的移動業務。

但隨著中美貿易關係的緊張,以及6月份Krzanich因被曝與一名員工存在曖昧關係離職後,這家美國公司的戰略發生了變化。

「英特爾失去與紫光展銳的合作關係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市場諮詢公司CINNO的分析師Sean Yang表示,「英特爾仍然可以與其他潛在的中國客戶合作,擴大市場。但對於紫光展銳來說,這可能意味著失去向業內巨頭快速學習的機會。」

紫光展銳拒絕就與英特爾的合作夥伴關係發表評論。但在周二的巴塞羅那,這家中國公司表示,計劃在沒有英特爾幫助的情況下,推出自己設計的5G數據機晶元。

合作夥伴關係的結束是在美國對中國科技公司進行打擊之際,包括華為被指控竊取知識產權,以及福建晉華被指控經濟間諜罪。

但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周一在推特上稱,美國與中國的貿易談判取得了實質性進展,甚至在知識產權保護和技術轉讓等重要結構性問題上也是如此。特朗普還表示,華盛頓方面可以將其對中國電信設備製造商華為和中興的處理納入貿易協議。

英特爾去年將與紫光展銳的合作描述為一項長期戰略合作,包括使用英特爾最新5G XMM 8000數據機產品等一系列產品合作。數據機晶元有助於保障通話質量和數據傳輸速度,這是第五代移動網路的重要推動因素。

Topol表示,英特爾最新的5G晶元XMM 8160將於今年上市,並將於2020年開始大量應用於設備。

總部位於台北的TrendForce稱,紫光展銳在2018年取得了人民幣110億元(合16.4億美元)的營收。該公司是Vivo、TCL、中興、聯想、Micromax、Lava和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入門級手機型號的供應商。

英特爾在最新的回應中指出,英特爾和紫光展銳共同決定終止合作。這完全是商業決定。(Intel and Unisoc decided mutually to end the partnership, which was strictly a business decision.)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半導體行業觀察 的精彩文章:

RISC-V日益壯大,芯來科技與晶心科技宣布建立全面深度合作夥伴
從德州儀器毛利高達65.1%想到的|半導體行業觀察

TAG:半導體行業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