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不停換工作、沒有存款、30歲還單身…90後現狀真的很慘?

不停換工作、沒有存款、30歲還單身…90後現狀真的很慘?

前兩天跟90後同事聊天,她說今年最不想聽到但人人都在說的一句話,就是「你們這批90後也要奔30了」

好像在大家眼裡30歲就是收心的信號,無時無刻不提醒你:要穩定了。就連周圍的人也會突然一股兒腦的來替自己「操心」一個可預見的未來:

-要有看得過去的存款餘額

-工作不是高薪光鮮那也是求個安穩吧

-該相親相親該結婚結婚, 別一直晃蕩著了...

所有人都會以過來人的語氣告訴你,只有背負一個厚重的壓力殼,好像這樣之後的日子才會輕鬆些。但她們說:

「其實我們最大的壓力從來不是

存款上的數字、工作職務高低和越來越晚的婚姻

而是我們應該按照一個標準的模式來迎接30歲

不然就是不對的「

所以嫂子這次找來了身邊幾個90後朋友,她們畢業三四年存款不足5萬、辭掉了月薪穩定的工作、或者長期單身並隨時與催婚做抗爭,想讓她們講講:

這些不靠譜的90後,她們的現狀到底怎麼樣?

前幾天Vv說現在知乎上的人也太可怕了!畢業三四年存款90萬了,還讓不讓人活了。我問她:那你呢?她回報我一個尷尬又不失禮貌的微笑。

她說身邊的朋友其實都開始攢錢結婚、買房還貸,每個人都有點小積蓄,生活過的有條不紊的,但要這種生活按在她身上就是無法接受的平淡。

比起每月發了工資,邊感嘆房價漲的飛快,邊計算生活開銷後還能剩餘多少錢來還房貸的生活狀態,這筆錢她更熱衷用來花在自己身上。

她說我們這一代的25歲-30歲和過去不一樣。以前覺得安全感是賬戶上穩步上升的數字,現在反而想要獲得的是提升眼界和賺錢的能力。

所以日常最大花銷就是旅行和報各種健身班、英語課,最近她又特別「不含糊」上了一項傳媒方面的貴价課程,我當時還打趣她「你能顧的過來嗎」。

Vv覺得年輕時少花些精力計較工資、盤算理財,這個階段的學習能力和自我修養的積累更決定了你未來十年後的薪資。

她也從那個一個剛畢業拿著3000月薪的過一天算一天的畢業生,變成每年都有穩步提升有堅定目標的姑娘了。

Vv說,存款少真不是什麼丟人的事:

現在一套房子和銀行卡里的數字真的套不住未來,攢錢又攢不成大款,還是多投資自己更划算,而且誰能知道這些東西以後我們就沒有呢?

我一直覺得王尼美是我身邊很有個性和想法的90後,她從來都不是一個追求穩定的人。比如選擇工作時相比薪水,她更看重工作的內容喜不喜歡。

剛回國她也隨大流進入了一家金融公司,朝九晚五月薪1萬,算同齡人中混的很好的,但每天重複的內容讓她無聊到開始思考人生的意義。

秉著不能浪費大好年華的心態她決定:辭職,做自己喜歡的攝影。

她說當時所有人的想法是:你的腦殼是不是壞掉了,換成這麼不靠譜的職業?

對她來說做自由職業最大的壓力和焦慮來自,你也不知道未來會混成什麼鬼樣子,有沒有變數。和跟別人解釋自己職業時他們投來的懷疑的目光,她說「那個眼神真的太明顯了」。

所以當時給予她最大精神慰藉的是一本叫《反脆弱》的書,有句話印象特別深刻「我們最有害的三種癮:毒品、碳水、月薪。一份不好不壞的工作可以讓我們衣食無憂,但也會因為沒有什麼改變的動力毀掉一個有潛力的人。」

所以辭職那段時間除了攝影、修片,她也在逼自己學習剪輯,不斷學習的過程其實這就是在往一個好的方向去發展。

自己能做的工作也越來越多,雖然有時候很忙,但是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慢慢充實自己會明確又強烈的感覺到:這就是我想要的一種生活。

最後,她想給跟她經歷一樣的人些建議:

過渡期肯定是漫長的,但別遇到點挫折就覺得自己不行,也別隨波逐流。遇見自己喜歡的事情內心堅定點。誰都會有焦慮與恐懼,主要還是因為能力不足,但在不斷學習中變強大,自己也可以掌握主動權。

小肥羊的相親史都可以寫成一個連載的段子了,她說25歲以後每次回家,感覺都有一場硬仗要打。從到家第一天起,就能感受到父母和親戚恨嫁的目光。

比如說常年不聯繫的三大姨突然熱絡的拉著你的手說「什麼時候結婚?女孩子工作為什麼這麼拼?找個人吧你也不用這麼辛苦…」

所以這次過年也被架著去相親,最恐怖的是她媽快逼著她非要在其中選一個人嫁了。在相親的過程中,甚至開始懷疑:父母真的了解我嗎?

回來後也沒逃脫被相親的魔咒,阿姨給她發了份PPT式的男方條件「簡歷」,內容形式大致如下:

並催促讓小肥羊再回復一個PPT,她磨蹭了兩天給出一個: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她說我不是抗拒結婚,我也知道父母的用心與擔心,但現在相親式婚姻目的性太強,「彼此了解」這個選項,在正常愛情里是必要條件,可在相親里卻是最不重要的因素。

其實不止90後包括前段時間焦俊艷在《我家那閨女》中也婚姻這件事跟爸爸因為兩代觀念的差異產生了很大的矛盾。

而且關於結婚的壓力,她也不願意和父母溝通:

她們都在渴望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又不希望辜負父母的期望去組建家庭,這種兩難的境地中,不管是父母還是自己都挺難受的。

其實我們和父母之間應該是陪伴,不是羈絆,不應該因為自己的選擇而對他們感到抱歉,但更不應該將他們隔絕在我們的世界之外啊!

就算父母不能全然理解我們的想法,但主動邁出溝通的第一步,我們才有可能與父母找到那個互相體諒與和解的「中間點」。

所以在特別的節日,像是春節我也會拉上我和老楊的父母一起去旅行。嘗試多和他們分享自己的生活,我和老楊的婚姻生活中遇到的小摩擦、小幸福也會和他們講,只要邁出溝通的這第一步,讓父母了解我們的生活和狀態,才能讓他們真正放心。

在舒適的相處和交談中,會發現我們和父母之間其實也可以慢悠悠的走過很多路。

我找來這群90後寫下這篇文章的意義在於:長大成人,找到自我的過程就是一道由否定、迷茫、希望、信念和喜悅構成的複雜曲線,每個人都在面臨著不同的壓力,尤其是父母們給的婚姻壓力,可能是一道亟待解決的考題。

但只要堅定地面對自己的生活,保有改變的勇氣,不論走多遠,你總會找到自我歸屬感。而在自我成長也是學會與和父母和解的過程,主動與他們溝通表達自我消除所謂的代溝隔閡,因為不管你在哪裡、做什麼父母永遠是你最穩固的靠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原來是西門大嫂 的精彩文章:

TAG:原來是西門大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