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舍利子真不是結石,舍利子形成的科學原理

舍利子真不是結石,舍利子形成的科學原理

舍利子,是一種五彩斑斕的石頭狀晶體,常見的顏色主要有黑色、白色、黃色和紅色。舍利子在佛教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因為一直以來,舍利子都被認為是得道高僧體內的智慧和德行的結晶。更有人認為舍利子擁有無邊的法力。不過,如果你並不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那麼你肯定會對舍利子的形成產生懷疑。你會嘗試用科學的方法去解釋舍利子的形成,而在民科領域,最常見的就是將舍利子解釋為結石了。別說,這種解釋表面上看起來還真是很合邏輯。既然將舍利子解釋為結石,那麼就必須要回答一個問題,那就是為什麼得道高僧的體內都會有結石。

而對於這個問題,解釋是這樣的,這與僧人吃素有關。我們都知道,除藏傳佛教以外,大多數的佛教流派都是禁食葷腥的,也就是說僧人都是素食主義者,而素食主義者因為長期缺乏油脂的攝入,所以膽汁會變得非常濃稠。濃稠的膽汁和植物中的草酸相遇之後,產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於是乎草酸鈣形成了,之後草酸鈣聚合形成結石。這種解釋實在是太具有科學性了,以至於很多人都信以為真了。事實上這種解釋只是異想天開,要弄清舍利子是什麼,舍利子是如何形成的,首先你必須要知道舍利子到底是由什麼組成的。

說舍利子不是解釋,主要有兩方面的證據,其一,外觀。結石是什麼顏色的?生過結石的人都知道,不管是哪個部位的結石,都呈現近似於黃色的外觀,深黃色、淺黃色、橙色或土黃色等等。而舍利子是什麼顏色的?一開始就說了,黑色、白色、黃色和紅色。你有見過紅色的結石嗎?顯然沒有。其二,組成。不管哪個部位的結石,本質上其實都是鈣鹽類物質。而舍利子不是,科學家早就分析了舍利子的組成,舍利子的主要組成成分是磷酸鹽和硅酸鹽,還有一部分的碳酸鈣,而並不是由鈣鹽類物質所組成的,所以舍利子不是結石。

既然舍利子不是結石,那它是什麼呢?從科學角度來講,舍利子就是人體骨骼在經過高溫之後所形成的結晶體。而這裡所說的高溫大約在1600度以上。人體骨骼在最開始燃燒的時候,其中的有機成分開始分解,之後隨著溫度的增加,骨質開始重新結合成不規則的晶體,慢慢的形成一種重結晶結構,而當溫度到達1600度以上時,晶體開始融化,整個結構變得圓潤,這就是舍利子。那麼舍利子為什麼會五彩斑斕呢?這是因為高溫使得骨骼中的化學成分發生了變化,所以就產生了不同的顏色。這就是舍利子的產生。

雖然我們知道了舍利子的產生並不神奇,只是普通的科學現象,但是對於佛教所賦予舍利子的意義,我們還是應該肯定的。畢竟,德行善念是人類應該真正追求的東西。但如果你只是將舍利子作為一種裝飾品,則沒有必要過於追求。其一是因為這東西並沒有什麼特別,其二是沒人能夠知道哪個是真的舍利子,哪個是人為製造的。沒錯,舍利子可以製造,甚至於你只要瀏覽知識產權網站就可以搜索到關於舍利子製造技術的專利。可見,從科學角度講,舍利子只是一塊普通的小石頭,而從信仰的角度來說,其代表著德行和善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信仰 的精彩文章:

殺死人類最多的動物竟是蚊子,為什麼不管住多高,蚊子都能飛進來
最強的防禦陣法,其實是動物發明的,幾乎無法攻破的馴鹿旋風

TAG:科學信仰 |